当前位置:精品书屋>都市言情>鉴宝天书> 第十三章 晋元康砖砚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十三章 晋元康砖砚(2 / 2)

“你真的是做业务的?你凭什么做业务啊?”

“凭我的热情,真诚,我们公司的产品、文化,还有……”

“有你个头,碰上你这种冤大头不宰平白便宜了别人,说吧,要什么价位的?”

“八万以下吧,我刚上班两年,没多少钱。哦,就算要,也要下个月才有钱,都投到项目上了。”

“你们公司让业务员自己投?什么破公司,趁早别做了。”

“不是,不是那样的……”

“行了,别解释了,我明着告诉你,东西是老物件,价钱我可要下刀了。”

“嘿嘿,别太狠就行,我就这一百三十斤肉。”

“来,先看看东西,上上手,我告诉你名字,你回去也查查。”

“我信得过您。”

“滚,敢再说信不信我把你轰出去。”

温亚儒让吴迪稍等,一会拿了一个木盒进来,小心翼翼的打开,取出黑乎乎一块砖头,找了块布垫着,放在桌上。

黑砖几近正方,上边盖着一个微微发黄的木盖,一边纹着字,相邻一边是一个大叉叉,剩下两边光秃秃的,吴迪打开木盖,是一个浅浅的倾斜的墨池,最深处接近两公分,最浅处不足半公分,边沿坑坑洼洼,参差不齐。拿起来,底部修的有边,沿也坑坑洼洼,中间刻满了字,吴迪看了看,没认出几个,也就放下了。

“怎么样?”

“原来这就是砖砚啊,还真像一块砖头。”

“什么像,这本来就是。这方砚叫做张廷济晋元康砖砚,张廷济是制作人,清朝金石大家,晋元康是砖的年份。这块砚经清陆心源,近代大石斋唐云收藏,在陆心源的《千甓亭古砖图释》中有记载,可谓流传有序,文脉相承。”

“哦,原来传承有序就是从流传有序,文脉相承来的。”

不知怎么回事,温亚儒看着吴迪那傻乎乎的样子就有气,看了他一眼,有气无力的说道:

“算了,你自己看吧,我懒得说了。”

“哎,老哥哥,我不说话了,一个劲的记,您赶紧再给扫扫盲?”

温亚儒瞪了他一眼,拿着砖砚,爱不释手,半晌方道:

“你看,这砖坚硬如铁,包浆浑圆,握之抚之,让人爱不释手啊。砚上配的是红木天地盖,随砖型而制,浑朴自然,同古砖相得益彰,刚柔并济。内髹大漆,盖面经人常年摩挲,包浆醇厚,已经呈现出黄花梨金黄缎纹晶莹之色。

此砚当为有血、有肉、有灵的完美之物啊!

你看,侧面砖文:晋元康六年八月丁丑,茅山里氏博所作。

砚底是制作者张廷济的铭文:茅山里砖型不一,百陶楼藏有横画,徐球(字辅)征诸通鉴,丑日宜在七月,抑或史于丁丑上,八月二字写误脱。此文瘦硬势罕匹,施传施博文难执。何如琢作砚田宽,马帐修书供点笔。道光壬寅仲冬廿一日为芙峰先生作,嘉兴张廷济时年七十五。”

温亚儒雄姿英发,挥斥方遒,讲的是口干舌燥,再一看吴迪,一副呆傻样,怒道:

“你说一遍,说不对这砚多少钱也不卖你。”

“啊,那要说对是不是便宜卖我?”

“你!”

“嘿嘿,开个玩笑,开个玩笑,我说了,温老哥你看对不对。”

吴迪洋洋洒洒说了一大通,几近一字不差,温亚儒大惊,难不成这傻小子还有这方面的天赋?

吴迪嘿嘿笑道:

“牵扯到要忽悠客户,这方面的东西我基本一遍过。”

温亚儒气结,又不甘心的问道:

“你以前真的没接触过古玩?”

“真没接触过,连故宫博物馆都没进过。这是我上手的第一件古玩。对了,这东西多少钱,贵了我可买不起。”

“这东西一万块钱收上来的,卖你按你开的价,八万,不贵吧?”

“不贵不贵,保真就行。”

“小吴,你真是做业务的?”

“如假包换,像我们这种人,走在茫茫人海中都能让人一眼认出来,因为我们脸上都写着字,业务!再过些年我这种人估计就要跟蝗虫似的,满大街都是。”

“这砚按照现在估价,应该在五到七万之间,上拍的话碰到藏家争抢,二三十万也是小数,我本来准备自己留着的,你若要,就八万转给你了。”

“行,不过得等我一个半月我才有钱。”

“看不出来,价都不带还的,你小子挺有货啊,卖漏喽。”

“嘿嘿,君子一言,一个半月之内我来提货!用不用先签个协议,价格几十一百定金啥的?”

“滚!”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