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精品书屋>历史军事>穿越从泰坦尼克号开始> 第四卷 繁荣 36 入主大生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四卷 繁荣 36 入主大生(2 / 2)

“真是好算计啊,现在大生的股价已经跌得够惨的了。”他有点苦涩道。

张謇虽然是大生的话事人,占有不少股份,但没有达到控股水平,大生公司还有其他股东。如果对方拼接强大的资金,强行入主大生的话,估计自己是阻拦不了的。

“张老先生,估计你也知道汉阳铁厂,以大生目前的状况想要跟日本纱厂竞争,压力是很大的,我不大看好。不仅是大生,上海的其他纺织厂也会被人慢慢地挤垮的。唯一的方法是美华控股,通过整合更多的纺织企业,扩大规模,减少成本,这样才能生存下来。不然——”林一民坦然地看着张謇。

“结果会像武汉工业集团一样?”张謇马上反应道。

林一民点点头,道:“会采取类似的模式,不过我计划中的大生将是一个纺织垄断组织,涵盖棉花种植、棉纺、印染、成品、销售等所有环节。

说起来,在中国实施这样的计划我心里也有些忐忑,不知能否成功,但这是唯一能让中国纺织业生存发展的方式。现在说这个有些远,不过大生公司成为美华的部分的话,美华公司承诺消化大生公司三分之一的产量。”

对于这位老状元、企业家林一民心里是很佩服的,更巧的是这位状元公也是很赞成地方自治的能人。如果能得到这位中国第一号实业家的支持的话,美华公司在上海的经济影响力就更大了。

不过,这位老先生经常借用大生公司的钱去办教育、建学校等项目。虽然让人敬佩,但以后肯定不能让他怎么搞。

公归公,私归私,企业自有企业的运作方式。大量的抽调企业资金去办其他事务是不行的。

林一民心里已经开始如何整顿大生公司了。也是,除了美华还会有人愿意借钱给大生公司吗?

上海的江浙财团愿意,不过目的也跟美华差不多,他们刚刚在信交潮里吃了大亏,能拿出多少钱还得打个问号。美华还没找他们要钱呢?

“张先生意下如何?”过了许久,见张謇还在沉思,林一民问道。

“此事要开股东大会商量决定。”张謇道。是否接受美华的条件。要等董事会讨论,不过美华消化大生三分之一产量的承诺让他心动。

“好的。我会按时出席大生的董事会的。”林一民见张謇有些默认,知道事情差不多成了。

果不其然,在接下来的董事会上,林一民抛出的那套说法说服了大生董事,让他们接受美华入股,改造大生公司。他们巴不得有人注资大生纱厂呢,毕竟现在的大生不像原来那样香饽饽了。

让股东们放心的是。林一民承诺改组后的大生公司将建立严格的财务制度,公司的经营原则以利润为目的。

这就是说会砍掉张謇时代大生公司承担的社会责任,大生所创办的学校、福利院等公益机构将从大生公司的财务中剥离。这点引起了张謇的强烈抗议,不过却得到股东们的支持。

林一民亲自主持了对大生公司的改造,不仅砍掉了大生的公益投资,更把不相干的产业全部打包出售。

榨油厂、轮船公司、银行、电气公司、面粉厂等与纺织无关的资产全部出售一空,让臃肿的大生公司来了个彻底大瘦身,几乎把张謇时代的那一套全部推翻了。

张謇没想到林一民会这么狠,不过大生公司现在美华说了算,他已经退出了公司的核心,只得苦口婆心地劝诫林一民。

“大生这一路走来,不仅是一家公司。也是我的社会理想,你这样?????未免太简单粗暴了吧?”

“张老。俗话说,有的必有失。现在大生公司考虑的是生存问题,为了获得生存下去的机会,我们还要对公司的业务进行整改。把那些不赚钱的项目全卖了,节约资金并购其他纱厂、扩大棉花生产。同时发展利润率更高的化学印染行业。”

林一民解释道,“只要保住了核心的资产,这些暂时失去的,未来还可能要回来,否则的话——”

“唉。你说得对,只是我心里有些难以接受。”张謇有些落寞道。

因为挪用大生的资金去“不务正业”,他跟原来的股东产生了分歧,这也是美华轻易入主大生的原因之一。

不过失去了大生的资金支持,他创办的那些商业学校、纺织学校、中学、小学、师范学校甚至震旦大学,不少都会难以为继,这是他最为担心的。

林一民大刀阔斧地改革,把这些东西毫不留情地拿掉,就像自己的孩子被后娘扫出家门一样,让他在感情上一时难以接受。

林一民有些明白张謇的想法,很佩服这个70岁依旧操心学校教育的老人。

“放心吧。张老,虽然大生公司现在不可能再有余力去经营学校这些公益事业了,但我会继续支持你创办的那些学校的。用另一种方式。”

林一民承诺道。未完待续。如果您喜欢这部作品,欢迎您来投推荐票、月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动力。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