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精品书屋>都市言情>都市井龙王> 第195章 拍卖会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195章 拍卖会(2 / 2)

李文博略有些尴尬,因为他之前并没有过于用心地帮敖汤处理拍卖品,以前他和敖汤无非是交易,现在因为鱼家拉近了关系,有些事情就可以做的更用心。

“拍卖这一行,有个很关键的词,叫做‘流传有序’,对于能否拍出天价有着极大的影响……”

李文博介绍着,所谓流传有序,指的是器物流传过程清晰,来历清白,有证可考,有据可查,其中又有两重深意,第一是回避了拍卖品的真假,或者说肯定了拍卖品为“真”;第二,如果是在名家手中流传,或者著名博物馆收藏过,或者具有很高声誉的大型拍卖会上拍卖过,可以进一步增益其价值。

敖汤拿出的瓷器,李文博鉴定是真品、珍品,但真不真和珍不珍,不是敖汤说或者李文博说就可以的。如果说是流传有序的东西,比如说某个瓶子,曾经是某个名家名人收藏过的,或者知名博物馆收藏过的,那即便它是个假的。也能说成是真的。

“东西本身真假并不重要,关键是让别人相信这是真的,当然,真上加‘真’自然最好不过。”

同样的。敖汤拿出一个真的元青花,可敖汤是谁啊?是哪个著名收藏家吗,或者是什么名门世家啊?大家都没听说过这人,凭什么你拿出来的就是真的?

至于敖汤说这元青花是祖传的,那真是笑话了,这个行业谁不知道,凡是号称祖传的,不说百分之一百。百分之九十九都是来历有问题的!

你一个来历有问题的,无据可查的,真假未知的——哪怕是真的——元青花,凭什么拍出天价呢?

李文博说道:“你这次的缠枝牡丹纹葫芦瓶。根据我和几个朋友的鉴定,确实是元朝至正年制,制作精良、保存完好,而且和06年纽约佳士得拍卖的那个如出一辙。那个是200万美元,按当时的汇率。再加上这几年来元青花节节升高,以最近的行情,如果06年的那个拿出来再拍,因为是流传有序。拍个三四千万人民币都有可能。但你的那个,我估计最多能拍到1800万。这已经是我帮着做过一些手续了。如果是你直接拿出来拍,说不定只值个百来万。”

百来万。一千几百万,三四千万,同样的东西价格跨度实在太大了,敖汤听的直摇头,拍卖中的“水分”实在太多了。

“当然了,我虽然做了些‘手续’,但并没有尽力做到最好,这个……以前我们,哈哈,毕竟做手续也挺烦的,我虽然尽了些力,但没有尽全力。”

李文博所谓的“手续”,便是把来历不明的东西变成流传有序的东西,虽然麻烦,但中间的原理很简单。比如敖汤这个元青花,假设他这次1800万或者1500万卖出去,那就已经经过了一次“漂白”,从此不再是来历不明,下一位主人可以正大光明地说,“我是在xx拍卖会上,以xx价格入手的,明明白白,清清楚楚。”

而在敖汤不知情时,这个瓶子其实已经被李文博“漂白”了几次,只是漂白力度不够大。

他们这一行,在业内是有各种关系的,国内不好做,成,到国外去做。比如李文博拿着瓶子去了一趟越南,在越南参加了一场拍卖会,事先约好,瓶子低价放上去,李文博自己花低价买回来,这就是一次“漂白”了。从此这个瓶子就不再是来历不明,“我这是在某年某月,某国的某某拍卖会上买来的,来历清楚。”

但仅仅这一次漂白是不够的,因为越南那场拍卖会格调不高,不是什么大型的、著名的拍卖会,仅仅经过一次格调不高的拍卖会,来历过于简单。

那么一次不够,李文博可以多做几次,甚至买通关系,把来历做全。现在这个葫芦瓶是敖汤今年拿出来的,可李文博已经给它加上了03年、06年、08年、11年四场拍卖过程。否则便如李文博说的,也就能拍出个百来万。

“但是我还没有做到更好,因为中间的代价有些大。”李文博以往和敖汤只是交易关系,可不愿意承担太大代价。

所谓更好的手续,便是给瓶子加上一个甚至多个“名家收藏”的环节。当然了,很多名家是有风骨的,但每个行业都会有那么一小撮人,这一小撮名家是很乐意收一笔高额的好处费,帮着加上这个环节的。前面几场拍卖会,因为都是小国的,影响力不大,但加上名家收藏就不同了,这可是某某名家收藏过的,某某名家可是收藏界、古玩界中的泰斗人物啊,他老人家收藏过的东西,那还用说吗?

李文博叹息道:“其实这一行啊,真假与否、珍稀与否,并不是决定因素,像05年那个鬼谷子大罐,229亿人民币,可我们业内其实是认为鬼谷子那个元青花,在元青花中根本算不得上乘之作。总之呢,敖汤你要是希望拍出天价,那今天就撤拍,我可以再运作运作。”

敖汤和鱼芷薇听的目瞪口呆,鱼芷薇本来还想去拍卖会现场见识一下呢,这下都觉得没兴趣了,谁知道那些拍品都有哪些“故事”啊?敖汤也变得兴趣寥寥,摇头道:“李叔不用麻烦了,这次这个就直接拍了吧。”

他正缺钱呢,采购手机平板、承包水库、开公司、设立奖学金,钱花的飞快,尤其是一次性购入99块劳力士3900米极限深潜表,耗费八百几十万,幸好没那么多现货,他暂时只支付了定金,但等货物到了,总得付钱吧?今天不拍掉那个元青花,那就只能向潞潞要钱用了。

敖汤又道:“听了李叔这些话,我是一点都不想去参加拍卖会了,太扯淡了,还是劳烦您了。哦,今天带来的东西也给您。”

看着敖汤拿出的那个鎏金铜佛像,李文博不由讶异了一下:“这次不是瓷器了?”

敖汤笑道:“瓷器我明天送来,还有两箱银元。今天这个佛像,来自天南省抚仙湖,是前几天偶得的,您给看看,要是不值钱就扔了。”

李文博戴上一副眼镜,仔细鉴赏过后,笑道:“敖汤你怎么说不值钱呢?难道你自己没细看过?”

“哦?”敖汤还真没仔细看过,因为他对佛像没啥兴趣,现在被李文博一说,凑过头去,顿时看到底座旁的铭文,读过之后,恍然道,“原来还是件文物啊。”未完待续。。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