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精品书屋>历史军事>熢火逃兵续> 第963章山间小事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963章山间小事(1 / 1)


山路陡峭,不时上山下涧。
队伍中间。
小红缨扯着前边战士背包,小心地行走在仅一人宽的山道上。
不时转身对身后的胡义嘀咕:“狐狸,你怎么不说话了?”
胡义细狭的眼不停地向山路两侧扫视,似乎并没听她说话。
“我觉得你想得太多了,以军跟八路军不一样,执行的坚守命令,咱们是在敌后发展根据地,我们有群众基础”
“嗯。”胡义根本没注意到小丫头这番话,其实已经代表着很高的觉悟水平,眉头间仍然全是深深的担忧。
“你知道吗,友军缺少群众基础,就缺少了最基本的情报来源,那些别动队都是些什么货色?他们解决不了这个问题,迟早会被敌人一一击破你倒是言语一声啊?
“哎,你是不是又在想狐狸精了?”
“你在想周阿姨?真是个麻烦,你倒是吱一声啊”小红缨忽然站定,因为前边的战士停下了脚步。
胡义直接撞了上去。
小丫头怪叫着:“哎哎哎,死狐狸,我说你真没长眼么?”
前方消息很快传来:“前边要过翻一个山壁,马连长说,大家找个平坦的地方休息一会儿,补充一下体力”
山道上真正平坦的地方不多,全都留给抬着伤员的担架队。
好在出发前,重伤员都交给分区转移走了,两打鬼子车站,由于都是冒充鬼子,以多打少,并且安排得当,牺牲了三位,伤员十几个,战损并不大。
从进山开始,队伍中的每个人心情并不一样。
连续取得战斗胜利,接到休息的命令,放下肩头上的自行车,包袱,坐下来开始揉肩搓腿。
没心没肺的有说有笑。
相互之间讨论得最多的话题,是老兵相互吹嘘又消灭了几个鬼子,以及分享战斗过程的惊险。
至于消灭几个伪军,说出去只能得到战友嗯一声
新兵们即使亲自参加过战斗,仍然听得津津有味。
更多的人心情仍然沉重,根本掩盖不住亲密的生死兄弟牺牲的悲痛心情。
差不多一宿没合过眼,由于是临时休息,坐下来后,大部分人似乎并没感到有多困倦。
背着步枪挂着驳壳枪,原本都对驳壳枪非常期待的人,终于相信胡义说过的话。
“驳壳枪射程仅四五十米的驳壳枪,在正面对敌的时候是真没什么用处,还是步枪来得靠谱。”驳壳枪被老兵随意丢在一边。
“就是,战斗的时候端着步枪,腰间还挂着在战斗过程中几乎一枪不放的驳壳枪完全是累赘。”
“就是,驳壳的子弹又难搞,那些伪军身上都没多少子弹”
旁边的新兵深以为然。
都上过战场,这段时间战斗强度很大,很少近距离与敌对战,心里不自觉的都这样想。
原本一直对驳壳非常期待的战士,似乎也不再羡慕腰间挂着驳壳枪的班长们。
毕竟,有驳壳枪虽然很拉风可是杀不了敌有个屁用?
再说,再拉风他能有保命重要?
战士们对驳壳不感冒的另外一个原因,驳壳的子弹很难搞。
也难怪,小鬼子明明缴获不少的驳壳枪,却从不给鬼子士兵配备!
不知不觉间,新老战士开始将自身装备向鬼子甚至友军靠齐。
每次经历的战斗过程不同,造成战士们对战斗的理解并不一样。
“在战场上哈,少一分累赘,多一分灵活,逃命的时候那就多了一分机会”队伍中间,躺在担架上的万把细,正给他抬担架的战士传授经验。
他身上受的都是皮外伤,关键是,他脚扭了
给他抬担架的一位是田三七连的新兵,坐在万把细脑袋边,根本不服气:“那为什么我们排连长老是强调要练拼刺刀?”
“子弹够用的时候,跟敌人拼刺刀纯粹是脑子进了水。”万把细不知九营底细,在担架上晃了晃脑袋白了头顶的脑袋一眼。
“我觉得你说的不对,要是在村里院子中或者城里小巷子,地形复杂,刺刀跟驳壳枪都比步枪好使。”
“好吧,战场上形势千变万化,万一子弹打光,或者长官不顾当兵的死活,强行下令坚守,这时候还是能派上那么一点点用场。”
“我们营长才不会不顾我们死活!”
“行行行那你先告诉我,你啥时候在城里打过?”
“嘿嘿,我倒真没在城里打过,我就这么一说,那跟村里打巷战差不多吧?”战士好奇的问。
“什么差不多,在城里房屋密集,首先要搞判断,那些地方是战略要地算了,你个乡巴佬,懒得跟你说。”
“不说就不说,我还懒得听哩”战士说话间口水溅了万把细一脸。
“你就说说嘛”后边跟着抬担架另外一位排长,最早跟着胡义打过县城
一帮老兵围坐在胡义身前,自成一堆,谈论的话题又不同。
队伍大了,自然分成三六九等,官兵平等呃,我错了。
“哎友军他们的那个大八粒步枪是真的好,不用拉栓,要是我也能有一支,明天老子就端了梅县县城”
“哎呀,端县城有什么意思,我要是有那枪,老子直接去打掉鬼子安县飞机场”
“看把你得瑟的,你俩蠢货是没见过鬼子的大炮”
旁边送水过来的俩新兵偷听老兵谈话,有些好奇的问同伴:“咱们伏击小鬼子的时候不是搞到俩么,李响连背着那个大家伙背着走路都要三个人,难道还不够大?”
旁边那位深以为然嘀咕:“我看呐,咱们不敢对鬼子机场下手,我估计,守飞机枪的鬼子肯定全扛的是大炮。”
这话传到旁边坐地包袱上的胡义耳中,差点被水咽倒。
自己是造了什么孽,带出这么一帮白痴
看来,真得加强战士们文化学习,得让手下这些二百五们,对敌人武器装备有更深入的了解。
抗大学习时教官说得有道理,努力提高战士们文化水平,实际上是提高队伍战斗力最快办法。
战斗过程就算吹三天三夜也吹不完。
战斗过程说多了,自然会说起在战斗过程中英勇牺牲的战友。
刚开始,一个个还努力想装作对战友们的牺牲不以为然,随着某个抽咽声开始,队伍中不时有人开始叫唤牺牲战友的名字,一件件诉说着战友生前的好。
“嗯嗯嗯二愣子啊,咱说好一起把小鬼子打回老家,你就这么甩手走了嗯嗯嗯你放心,以后老子当机枪手,不杀光那些小鬼子老子没脸来见你”
分区补充过来的一个新兵泪珠顺脸往下滚,嘴里喃喃:“幺啊,你就放心去陪祖师爷吧,以后,你老娘就是我老娘,你儿子就是我儿子,你婆娘就是我婆娘”
旁边同样是分区补充的战士,抬手一巴掌将这货打醒:“你说啥哩?你竟然惦记幺的婆娘,你还是人吗?”
挨打的不服气:“他走了,家里就没个壮劳力,他家祖孙三代全是妇孺,还不全都得饿死要不,你去给他老娘养老送终?把他儿养大”
“呃你别在这丢人现眼,马连长都说了,咱们八路有妇救会,并且会组织群众与烈属、军属互助,幺的家小现在是烈属,他们家的田地有八路帮忙,每个月都还有口粮”
胡义静静的听着后边新兵们口中的话。
老秦没来的时候,偶尔也听说过这些事,但却从来没放在心上。
他终于明白,八路军连配指导,营配教导员的原因,除了战斗,平时还有更多的工作做。
无论是对受伤后不得不退伍的战士安排,还是平时对战士们进行识字教育,以及思想工作,工作量其实很大。
虽然,老秦的思想教育也不怎么靠谱
“报告,后边发现两个鬼鬼祟祟家伙”李老三从地上的挤满的山道中飞奔到胡义面前。
让人不由得倒吸一口凉气,旁边就是陡峭的悬崖,十好几米高的悬崖下边,虽然是缓坡,但要是掉进怪石嶙峋灌木丛间,不死也得残废。
而这位,竟然在狭窄山道密密麻麻人群中间,不断跳跃着行走如风。
招来一片骂声。
本章完。
一千个日日夜夜,感谢兄弟们一直以来的支持与厚爱
推荐好朋友不稳定平衡的书,很好看的:《抗战之草莽英雄》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