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孝公去世之后,他的儿子秦惠文王即位,这也是秦国第一位称王的国君。这位君主虽然此前遭受到了商鞅的惩罚,但却是一位年轻有为的君在。在他杀了商鞅之后,他继续推行商鞅变法。与之同时,通过商鞅变法。秦国实力也得到了巨大的增强,此时的秦惠文王开始了主动向魏国进攻,并打败魏军。但这还不止如此,商鞅变法对于秦国的实力提升不只是一点两点。特别是他对于军事的改革,这让秦国拥有了极强的战斗力。在大败魏国大军之后,秦国还以一国之力,打败了魏赵韩三晋联军。” “连续打败魏赵等强国,这也终于让一众战国诸侯国开始意识到了秦国的强大。而此时的秦国,在秦惠文王的带领之下,又联合韩国与魏国,攻打齐国与楚国,一时秦国成为了虎狼之师。这还不只,为了解决后方的压力。秦惠文王乘在相救蜀国的时候,直接灭了蜀国,然后又灭了巴国。至于义渠国,通过几场战斗,秦国也是完全的将义渠国给压制住了。” 芈月传里面,对于秦惠文王有比较多的介绍。 可以说。 秦国一统天下并不是从赢政开始的。 在秦惠文王时代,他就体现了出来。 甚至是在秦惠文王父亲秦孝公时代,他就已经有所表现。 比如商鞅表现的其中有一个制度,那就是统一度量衡,这都为后来的秦国一统天下奠定了基础。 “秦惠文王去世之后,他的儿子秦武文即位。” 说到秦武王,这时有粉丝问道:“陈凡老师,这位秦武王是不是举鼎而死的秦武王?” “是的。” 陈凡点头。 这一说。 台下众人一时之间议论纷纷。 “举鼎而死,原来是他啊。” “我去,这不是昏君吗?” “这好像与陈凡老师所说的奋六世之余烈好像有一些不一样啊。” 刚才陈凡确实说过。 秦国在秦孝公之后,基本上全都是明君。 至于此前举鼎而亡的秦武王,他同样也是。 不过对于秦武王,陈凡却知道大家对其有比较多的误解。 陈凡解释说道:“可能大家会认为,秦武王举鼎而死,这有一些昏庸的程度。但事实上,秦武王一点儿也不昏庸。大家可以通过他的谥号就可以看到,秦武王,历史当中能被称之为武的,他就不可能是昏。?至于举鼎而死,这实则是一个意外。如果这个意外没有发生,说不定秦武王这个举鼎,那就是与楚庄王的问鼎天下一样。” 是的。 要说对于九鼎有觊觎的,一个是秦武王,另一个就是楚庄王。 可以说。 不管是问鼎还是举鼎。 这都是实力的一种体现。 如果没有一定的实力,他绝对不敢这样做。 只不过。 秦武王运气稍差了一些,或者说,周朝的气运还没有结束, “秦武王即位虽然仅仅只有四年,在他当政期间,秦武王不但巩固了自己的地位,而且还瓦解了几个强敌欲借新君即位不稳进行讨伐的同盟。另一边,在对外关系上,秦武王虽然号称武,但也无比的英明。虽然他明白此时秦国的实力非常强,但也还没有达到能将一众诸侯国全部灭掉的实力。为了更好的扩张,秦武王采用了联魏以及联合越国的策略,制横齐国以及楚国。 “如此一来,当秦国与魏国联合,又与楚国东边的越国联合之即,秦国不但压力减轻,而且还有了东进的野心。而为了能够东进,秦武王派大军攻打韩国,并大败韩国。最后韩王没得办法,只好派使者来到秦国向秦武王谢罪,与秦国议和。 这一些表现。 几乎可以说,没有任何一件是昏庸的。 不但不昏庸。 而且哪怕他的一系列先祖,也未必能有秦武王做得这么好。 只是天意如此。 秦武王举鼎而死。 …… “我去,又是一个反转。” “之前我还真以为秦武王是昏君呢。” “可惜,就是死得太早了。” 陈凡解释之后,众人这才恍然大悟。 “不过,虽然秦武王去世的早,但很快,秦国又扶植了新的君王。这位君王,那就是秦昭襄王,有人也将他称之为秦昭王。秦昭王是秦武王的弟弟,秦昭王年幼即位,当时以他的母亲宣太后把持朝政。虽然这位宣太后掌控了秦国,但在她掌控期间,秦国实力得到了继续发展。” 这位宣太后,也就是芈月传里的芈月。 “要说这位宣太后,她同样也是一位传奇人物。宣太后本姓芈,楚国人,后来秦楚联姻,于是她便嫁给了秦惠文王。不过,宣太后此前地位低下,在秦惠文王的后宫只封得一个八子的称号,所以她又称芈八子。而在秦惠文王去世之后,宣太后掌握了朝政,立自己儿子秦昭王为国君。” “在宣太后主政期间,后方的义渠一直是一个威胁。义渠国是匈奴的一个分支,而为了彻底消灭义渠。宣太后以自身为诱儿,与义渠国国君生下了两个儿子。公元前272年,宣太后诱骗义渠王来到秦国,并将其杀死。随后,秦国趁机进攻义渠国,并将义渠国消灭。至此,秦国彻底没有了后患之忧。” 说到宣太后,要讲可能真要讲一。 对于此,陈凡只是简单的讲了一下宣太后。 但哪怕如此。 宣太后的传奇人生,仍是让一众观众叹为观止。 “啧啧,牛人啊。” “感觉又是一个武则天。” “嗯,估计武则天当时也是参考了宣太后的事迹。” 当然。 宣太后还有一系列的故事。 比如。 是宣太后开始,国内才有了太后这个称号。 至于“朕”这个称号,也是从宣太后开始称起。 “宣太后虽然掌权秦国,但在秦昭王年长之后,于是秦昭王便废掉了宣太后政权,至此秦昭王开始执政。在秦昭王执政期间,秦昭王重用范雎,并采用了远交近攻的策略。与之同时,秦昭王在位期间还重用了大将白起,一时之间让秦国实力得到了飞跃性的提升。” “这里,我们重点讲一下白起,以及白起主导的长平之战。” 实话说。 秦国一统天下,有两个极为重要的点。 一个是秦孝公的商鞅变法。 另一个就是秦昭王重用白起的长平之战。 一个是让秦国拥有了一统天下的基础。 另一个是让秦国彻底成为了战国七雄当中的超级霸主。 “秦昭王期间,秦国的实力已经很强大了。这个时候,秦昭王与历代先祖一样,拥有进攻六国的雄心。而这时,一位叫做白起的大将出现了。刚开始,白起只是担任部队中下级将领。但在一次又一次作战当中,白起表现突出,至此得到秦昭王的重用。得到秦昭王重用之后,白起更是发挥了他的军事才能。” “秦昭襄王十五年,白起发兵攻魏,一举夺取了魏城大小六十一座,为秦的东出崤函奠定了基础。 秦昭襄王十六年,白起与客卿司马错联合攻下垣城。 秦昭襄王二十一年,白起攻打赵国,夺取光狼城。 秦昭襄王二十七年,白起伐楚,楚军败,割上庸、汉水以北土地给秦讲和。 秦昭襄王二十八年,秦国再次伐楚,白起先以汉北上庸之军夺取鄢、邓等五座城池。 秦昭襄王二十九年,白起帅军穿插到楚军背后,大破楚军,攻占楚国都城郢,焚烧了楚王的坟墓夷陵并向东进兵至竟陵,楚军溃不成军,退却到陈。同年,秦又攻占了楚国巫、黔中郡。 不需要看什么。 就看这一些战绩,你就能知道白起这位大将该有多么的恐怖。 而也正因为白起在战场遇神杀神,遇佛杀佛的表现,秦昭王封白起为武安君,一时之间,白起名震天下。 “但,这一些,还不是白起最为厉害的地方。” 是的。 虽然上面这一些战绩,几乎可以让白起吹一辈子。 但面对着接下来的战斗,上面的只不过是开胃小菜。 “秦昭襄王四十五年,白起攻占韩国野王,韩国上党通往都城的道路被绝断。于是韩国的国君就建议将上党割给秦国,以示向秦国求和。只是韩国国君虽然做出了如此决策,但韩国在上党的将领以及百姓却不同意。他们说,一但将上党交给了秦国,那他们就再也不是韩国的国民了。与其如此,还不如将归顺赵国。虽然赵国与韩国是两个国家,但毕竟当年是一家人。 于是上党将领便派使官前往赵国。面对着上党人民的归顺,赵王也是有一些犹豫不定。他即想接收上党,但又怕秦国的攻击。同时,赵国大臣这一边也分成了两派。一派是说不要接收,一但接收上党的话,必然会遭受秦国的攻击,这样无端的惹怒秦国并不是好事。而另一派却认为,有的时候我们发动百万大军攻打,常年累月也很难攻下一座城池。如今上党有城池十七座,他们什么也不做就可以拿下,这还有什么考虑的呢。于是赵王便问,如果秦国来攻打赵国怎么办?其他一众大臣则说道,秦国有白起,但他们赵国同样也有名将廉颇。也许其他人害怕白起,但廉颇绝对能够抵档得住白起的进攻。” 就这样。 因为上党之争,战国时期最大的一场大战,长平之战,正式拉开了序幕。 “我草,这个背景好强大。” “秦国对赵国。” “白起对廉颇,谁能取胜?” 白起与廉颇同样是战国四大名将。 两人的名气都是非常强大,同样能力也非常出众。 与之同时。 秦国的实力也非常强。 而赵国虽然比不上秦国,但在魏国,齐国,楚国纷纷衰退之后,此时的赵国却是唯一能与秦国干一梭子的国家。 “因为上党之争,秦国与赵国的士兵在长平这个地方展开了较量。为了防御秦国,廉颇在长平布置了三道防线。第一道是空仓岭防线,第二道是丹河防线,第三道防线是百里石长城。三道防线东西数十里,星罗棋布,互相连接。不过秦军战斗力凶猛,赵国的第一道防线岌岌可危。” “随即廉颇重新审视了自己的策略,他认为从地形来看,秦国的补给线比赵军要长得多,后勤保障比赵国困难。于是廉颇便主动放弃了第一道防线,然后退缩到第二道防线当中。这个策略无疑是成功的,面对着固若金汤的廉颇,秦军没能攻破赵国的第二道防线。就这样,这一打,两军在长平僵持了三年。秦军没有多大的收获,而且还损兵折将。” 长平之战虽然最为知名的是白起与廉颇。 但其实。 在长平之战开始之初,秦国并没有派白起出场,反而用的是大将王龁。 虽然王龁名气不如白起,但王龁却是三代为秦国效力,非常忠心,能力水平也很高。 至于为什么不用白起而用王龁。 那则是因为,一方面白起经过这几十年打仗,大小阵仗经过几十场,早已经名满天下。 再继续让他打,实在是有一些功高震主。 另一个。 当时秦国也并不觉得赵国有多难打,只认为长平之战是一场局部战争,不是一场灭国战。 可是。 越打到后面,整个战局却是发生了非常大的变化。 “长平之战坚持三年以来,虽然秦国损兵折将,没有获得多大好处,但对于赵国来说,也是一个巨大的损伤。我们知道,打仗除了打的是兵力,同样还打的是后勤以及粮食的供给。三年战争下来,双方投入兵力几十万,对于粮食的消耗无比的巨大。秦国经过商鞅变法改革,早就极大的增强了粮食的产量。因为老百姓有了田,而且秦国的军功制定也让士兵拥有了田地,秦国士兵上战场都是自己带上钱粮。也因此,秦国在三年的长平之战当中,他可以坚持得下去。可是赵国,因为变法不彻底,赵国的粮食产量只有秦国的三分之一。三年几十万大军的打仗,早已经让赵国不堪重负。如此,战争也开始转向。” “秦国见久攻赵国不下,于是秦国丞相范雎便使用了反间计,他派人携带千金前往越国散步谣言,说是廉颇其实容易对付,秦国最害怕的并不是廉颇,而是赵括。这个赵括是赵国大将赵奢的儿子,虽然赵奢是大将,但赵括战场经验并不足。不过到底是名将之后,赵括虽然经验不足,但自小熟读兵法。甚至在与父亲赵奢谈论战法布设时,赵奢也不是儿子赵括的对手。结果赵括年纪轻轻,但却名气很大。” “一方面赵王拖不起,另一方面赵王也想早点结束与秦国的战争。此时听到赵括带兵的本事也很强,而且还善于主动进攻。于是就抱着侥幸的心理调回了廉颇,启用赵括为大将。在赵王任命赵括之前,赵括的母亲上书给赵王说,这是我的儿子,我知道他的能力,他只是嘴上说的厉害,但实战经验太不足。如果赵王一定要用自己的儿子,那么,日后他如果不称职,希望赵王您不要因此而株连他们赵家。赵王答应了她的请求,但仍然启用了赵括。” 长平之战可以说是战国时期最为经典,也是最为庞大的一场战役。 虽然他的起因并不复杂。 但在这场大战当中,他却改变了整个战国的格局。 与之同时。 在战争当中,他也不仅仅只表现两军交锋。 在长达三年的长平之战当中,赵国一边打的同时,其实一边也想向秦国求和。 并且。 赵国还派了使者前往秦国。 可秦国一方面非常执情的招待了赵国的使者,进而使魏国以及楚国认为赵国与秦国议和,不敢出兵去救赵国。另一方面,更是加重了对于长平的兵力。 “而就在赵王启用了赵括之后,秦王于是使秘密派白起为大将,改命王龁为副将。年轻的赵括一上场,他便开始了主动出击。而白起则诱敌深入,直到赵括率领大军来到秦国的大营时,一时久攻不下。白起则又秘密派了一支精锐,抄了赵国的后路。赵括发现中计,于是下令停止进攻,转而开始防守。”新 “秦昭王得知赵军主力被围,他知道大好的机会来了。他亲自来到河内郡,加封当地所有百姓爵位一级。然后又征调了河内郡十五岁以上男子参战,进而拦截赵国的援军以及粮草。同年九月,赵军粮草断绝四十多天。赵括组织了一只精兵四次突围,但仍然失败。最后一次赵括亲自带队,被乱箭射死。最后,赵国军队知道这场战争打不下去了,于是40万大军便向秦军投降。” “面对着这40万大军,白起虽然接受了他们投降。但却一下子不知道怎么处理,如果将这一些降兵分编到秦国部队,虽然这是之前很多国家的做法,但这么大批的部队,就算是分编,也会引发乱事。如果让他们回家,这更不可能。当然,还有一种办法,那就是成为秦国的奴隶。这看上去可以,但其实也是一个不可能完成的事情。长平之战历时三年,赵国因为粮食问题,这才冒险改用了赵括。其实秦国打到当时,也是元气大伤。不但自己损兵折将,自己的粮食也不多了。收编或者让他们当奴隶容易,可他们也没有多余的粮食养活这40万的部队。” 于是。 问题出来了。 白起又如何解决这40万投降的赵军呢? 这也是众人的疑问。 面对着众人的眼光。 虽然他们没有问,但陈凡知道,他们其实就在等一个答案。 而答案是什么。 陈凡无奈的叹了一口气,说道:“坑杀。” 网页版章节内容慢,请下载爱阅小说app最新内容 请退出转码页面,请下载爱阅小说app。 新为你提供最快的我,谱写中华上下五千年更新,第330章:杀神白起,坑杀40万赵军……免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