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春秋做贵族 形势越来越乱是很多人早就察觉到的事情,短短二三十年之内好多国家一再大乱,另外几个国家不是消失,便是成为只能维持对先祖继续祭祀的袖珍小国。 要说让多数人觉得什么才是大事件的话?肯定是齐国的灭亡,再来就是赵氏篡夺代君一系的国祚,以及妫姓陈氏拿齐国的地盘借壳复国了。 那样说起来,智氏即将得到来自周天子的册封,随后极可能会建立自己的国家,好像不是那么“于理不合”的样子? 关于某个国家兼并谁,哪一段时间被灭的国家突然又复立,类似的事情在春秋早期能够找到很多的例子。 既然已经有了旧例,再发生一次好像不显得那么突兀,尤其是有赵氏和田氏的操作在前,智氏强大到那份上,以至于智瑶想要恢复祖宗基业,真不值得奇怪呀! 从某些方面来讲,智瑶想要恢复祖宗基业还是需要得到赞赏的事情。 原因?这是一个拥有存亡续绝观念的时代,荀氏本就是原国的公族。 那个原国是怎么没的?史书记载原国与晋国交战,当时的两国的国君立下赌约,后来原国打赌输了,原国之君愿赌服输,主动配合晋国对原国的兼并。 是不是觉得搞笑?竟然打个赌,然后把国家给赌没了。这件事情在当时却是一个佳话。 智氏出自荀氏,目前荀氏最风光的就是智氏。 小宗代大宗首先发生在周王室身上,后来也有“曲沃代翼”的历史事件,并且还得到了周王室的背书与认可。 作为小宗的智氏发达并且取代大宗,很是合情合理的事情吧? 智氏现在享有荀氏的一切权益,等于说继承了一些莫名的名份,其中包括了复立旧国,之前欠缺的无外乎就是得到周天子的允许罢了。 “瑶非复国,乃是立国。”智瑶认为内部需要了解这个事实,不能把事情给搞错了。 一同南下的韩庚,看上去是到了“商丘”才知道将要发生什么事。 然而,别说智瑶不信,其余人也不会相信。 韩氏跟周王室一直保持着密切的联系,比较长的一段时间里,韩氏还作为周王室在晋国的代言者。 所以了,韩庚的演技挺好。 智瑶深深地看了韩庚一眼,再笑着说道:“日后,庚便是晋正卿矣。” 这一次,不止韩庚跟随南下,连带狐氏、钟氏一些重要人物也是随行。 其中,狐氏和钟氏父子事先已经知道有册封那么一回事,一些异动必不可免,查明并不是针对智氏,主要是防着韩氏以及秦国。 以后,狐氏和钟氏都会成为智瑶治下的一员。这个绝不是出于智瑶的逼迫,能算得上是狐氏主动靠拢过来,钟氏的投奔则是挺令人讶异了。 不管怎么说,智瑶同意了狐氏和钟氏的追随,没有事先透露一些风声给韩氏,等于说韩氏被排除在外了。 在之后,韩氏也学着智氏化家为国,又或是留在晋国,不出意外某天都会成为智氏的养份之一。 韩庚有点强颜欢笑地说道:“未曾想,庚亦有今日。” 怎么说呢? 草泥马啊! 没有了智氏、狐氏和钟氏的晋国,国土一下子去了十之有八,人口也要锐减至少八成。 说白了就是,除了韩氏之外,其余什么都没有剩下,曾经强大的晋国会变成一个仅有六七十万人口,疆域范围剩下河西局部以及浍水周边,周王室附近一些零散的地盘。 能够有六七十万人口,还是这一次韩氏多少有点收获,不然人口数量会更少。 对于晋国来说,比较要命的是钟氏会出走。 钟氏是晋国的公族呀!不管他们承不承认,钟氏就是一个由八个公族封主合并起来的家族。 连钟氏都出走,不是摆明晋国要完吗? 万幸的是“故绛”和“新绛”都会留给晋国,连带“贾”地也得以保留,多少算是给晋国留下一些家当,不算智氏吃相十足难看。 那是钟全的请求,得到了智瑶的应允。 至于钟全为什么会那样做?大概是想用这种方式,归还晋君一些情份,干的则是一种割裂。 而那样做的钟氏,他们剩下的封地减少了许多,能算是有发展前景的封地仅剩“周阳”以及“瓠丘”了,其余出产很低,并且没有什么特产。 韩庚非常纠结,一度想要追随智氏,只是想到智瑶并没有邀请或提前通气,内心里其实是感到非常不舒服的。 现在留给韩庚的选项其实并不多,担任衰弱到极致的晋国“元戎”再带领着重新崛起,或是学智氏进行化家为国,乃或其它? “秦国已经成了我的死敌,光以我一个家族的实力或许能僵持,继续向西开拓已经被证明无比艰难;曾经同在一个国家的智氏、狐氏和钟氏,他们会……”韩庚想到一半被人打断了。 进来的人是单公远,行礼之后说道:“牺牲已备妥,请智伯登台。” 智瑶用晋国的名义邀请诸侯前来会盟,要干的第一件事情则是接受周天子的册封,同时宣告一个国家的诞生。 众诸侯早就在会盟台顶上的平台等待,他们坐在自己的位置,看到身穿诸侯冕服却没有戴上冕冠的智瑶在护卫的保护下到来,大多数人很干脆地站起来,少数人则是迟疑了一下下才站起身来。 如果说形势变幻莫测的话,近几年的变化还真的是令很多人看不懂局势变动,着实是迷糊着。 不出意外,一个强大的晋国马上就要变得无足轻重,新的一个强国即将屹立而起了。 智瑶从一位又一位诸侯身上扫视过去,刻意在楚君章、越君勾践、鲁君宁、秦君刺这几个人身上做明显的停留。 话说,包括楚君章在内的诸侯怎么会在这里?他们本来应该待在“雍丘”的。后来得知智瑶将会得到册封,一块结伴赶到了“商丘”这边。 明摆着的事情,晋国举行会盟是一回事,变成周天子使者对智瑶的册封是另一回事,不能一慨而论的嘛。 晋国或许跟楚国不可调和,智氏建立的新国家跟楚国在内的诸侯各国无冤无仇。 最重要的是,他们觉得不能错过这一场册封的同时,认为对自己的国家也许是一种转机,怎么可能错过呢? 事态的进展就变得比较怪异……,或者说有趣,除开那些本来就极少出现在史书,或者干脆没有出现在史书的国家,其余国家都有人会作为智瑶被册立为侯爵的见证者。 会不会有人跳出来,做一些诸如反对册封智瑶为侯的事情?现在是有数的强国都希望册封能够顺利进行,好带来新的变化;小国则是希望很多事情能够翻篇,给予他们可能存在的机遇。 总的来说,大家都希望有新发展,脑子抽了才会在今天变成智氏死敌的同时,遭到绝大多数国家的针对。 所以了,单公远念来自周天子的铸词没人打扰,直至帮智瑶戴好冕冠,再去将铸词丢进燃烧的铜鼎禀告上苍,整个仪式有的只是肃穆。 为什么是铸词?因为就是刻在一张铜板上面呀!这玩意后面会被回收,用以作为获得爵位的合法以及合理性。 站在会盟台边缘处的智瑶伸展开了双臂。 会盟台周边,列阵而待的智氏大军,他们齐声高喝起来。 就是呼喊一些口号而已,什么“智氏万年”、“我主万年”之类的。 随后,智瑶回身看向了诸侯,笑着说道:“诸君为证,今日瑶立国为唐。” 选来选去,智瑶还是暂时选择“唐”来作为国号。 里面有不合理的地方,比如晋国的初始国号就是唐,以前也有一个祁姓唐国。 这个祁姓唐国,他们在历史上唯一的高光时刻就是在前506年与吴国、蔡国在“柏举之战”击败楚国,随后却是在楚国的复仇之战中被灭掉以及吞并了。 之所以说不合理,主要原因是《诗经》里面的《唐风》就是现在的晋国,一旦智氏立国号为唐,会对当前的史官以及子孙后代了解历史造成比较大的麻烦。 史官呀?他们就需要将手头原有的资料做一下注释,或是给智氏的这个唐国一个被认可的命名,不然搞混是一定的事情。 至今为止,还没有哪一个国家的建立有这么多诸侯进行见证,尤其是建立过程还没有遭到任何一个国家的阻止,仅是这点就够不知道多少人羡慕嫉妒恨了。 对了,晋君凿并没有在场。 其实智瑶能将晋君凿带过来,只是何必呢?除了在晋君凿伤口上撒盐之外,会令很多诸侯心生兔死狗悲之感的。 新的旗号被立了起来,列阵静立的智氏大军,不……,以后该称为唐军,他们又呼喊起了口号,变成“君上万年”和“唐国万年”了。 智瑶本以为等来了今天会令自己激动到几乎昏厥,讶异地发现自己的心跳速度是有点快,只不过情绪平静到连自己都惊讶的地步。 “楚国、越国、秦国、宋国、晋国……”智瑶脸上带笑,一位又一位诸侯看过去,脑子里有个小人儿举剑指天,并且疯狂呐喊着:“我的,我的,全是我的!诸夏不需要那么多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