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精品书屋>历史军事>大明世祖> 第四十七章锡兰郡王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四十七章锡兰郡王(1 / 1)


  大明世祖正文卷第四十七章锡兰郡王文来小国,数十万人罢了。

  明军亲来,立马就恭敬以闻。

  使团待了大半天,补充了些瓜果酒水就罢了。

  婆罗洲的恶劣,超乎想象。

  遍地都是参天大树,虫蛇密布,一不小心就会中招,湿热更甚至吕宋。

  不过,对于黄氏一族,倒是关切了些。

  这群人虽然待在文来,但却相当于一地诸侯,穿着改良版的汉袍,说着绕口的语言:福建方言和本地话结合版。

  不过,粗略算来,文来的汉人倒是自成体系,语言、文字、衣着、习俗,姓氏,几与大明等同。

  他们总数约莫五六万人,都听从黄氏领导,奉其为总兵。

  同时,历年来南下的海上也在此安家落业,才让其人口不断增长,几千人涨了近十倍。

  心中有了计较,董任知晓这非他能作主的,故而就写书信一封,待护航的水师船只归去再带走。

  待至到马六甲海峡附近时,就碰到了大量的荷兰商船,来往密集。

  此时,荷兰的东印度公司还属于私人公司,主要掌控着爪哇岛、东印度群岛、香料群岛。

  马六甲海峡的马来半岛,苏门答腊岛,分别建立着柔佛王国和亚齐王国。

  婆罗洲,其也只是在南边建立了商业点,并没有开拓殖民地。

  这并非荷兰人心软,而是爪哇岛实在太大,土地肥沃,养着数百万人口,荷属东印度公司实在是被撑到了。

  岛内依旧有几个苏丹国存在。

  直到十九世纪,马六甲海峡两岸才被英国人殖民。

  毕竟荷兰人数太少,海上马车夫虽然威风,但国力却无法支撑,此时的荷属东印度公司,几乎达到顶峰。

  “去不去爪哇岛的巴达维亚?”

  船舱中,公使董任、参赞范正、武官韩密围坐,商量着去向。

  母庸置疑,此时的荷兰东印度公司拥有强大的实力,其商船达到一百五十余艘,战舰四十艘,兵马上万。

  东至日本,西至暹罗、孟加拉、印度,波斯,好望角,非洲东部沿海,都有其据点商站。

  即使亚洲贸易的先锋葡萄牙,也被驱逐出去,吃了大苦头。

  这些在北京的那些大使嘴中传开,已经是人所共知的事情。

  就连荷兰驻京城大使,也是荷属东印度公司所派人选。

  这在明人看来,简直是耸人听闻,但又不得不是事实。

  所以大明与荷兰,才会迅速和好,其对于台湾之事毫无芥蒂。

  只要能赚钱做生意,些许的土地算什么?

  “去吧!”范正沉声道:“据我所知,一路去往欧洲数万里,咱们虽然寻觅到了船长,但一路补给却要求到荷兰人。”

  “提前交好也是应当。”

  韩密点头,觉得有理。

  董任也微微颔首:“荷兰人早就知道咱们的行踪,隐瞒是不可能的,只能交好了。”

  】

  实质上,皇帝交代给他的事情,必须去一趟巴达维亚。

  旋即,三艘船抵达了巴达维亚。

  这个荷兰人开辟的航线,巴达维亚是中心,来自东方的香料、胡椒、琥珀、麻布、棉花、锡、铅,中国的丝织品、陶器,瓷器,大量的汇集于此。

  然后再输送至欧洲。

  简单来说,荷属东印度公司,其实就相当于一个二道贩子,进口远大于出口。

  其客户,自然是从新大陆开采的金银的西班牙、葡萄牙,以及欧洲一霸的法国。

  荷兰人才是踩在西班牙人的肩膀上起家的。

  同时,西班牙人的金银太多,需求旺盛,又催生了法国和英国的纺织业,手工业,推动了英国的资本发展,间接导致了英国革命。

  逮至巴达维亚,其繁华就让人目不暇接。

  异域风情,着实让人不习惯。

  台湾府的中西融合,只能算是小儿科了。

  同时,巴达维亚因为一伙传说中的明国使臣到来,而直接喧闹起来。

  狭窄的码头,站满了密密麻麻的人群,他们眼巴巴地盯着身着异装的明人,眼神中的好奇和惊异,怎么也止不住。

  “先生们,欢迎来到巴达维亚。”

  巴达维亚总督满脸喜悦地作出欢迎状,肥大的身躯显得颇为有趣。

  虽然有通译翻译,但董任却能感受到其热情:“这是鄙人的荣幸。”

  一行人乘上敞篷马车,感受着荷兰式马车的不一样。

  总督府即使是异域风情,但其中的豪奢却扑面而来。

  铮光瓦亮的地板,成排的女仆,白色桌布铺就的长桌,以及那手指上硕大的宝石戒指,根本就无法疏忽。

  更是别提,那一身五颜六色的衣裳,光是染料就觉得不菲。

  “请用茶。”

  总督和善地说道。

  来自福建的红茶被端上来,清香袭人倒是意外之喜。

  桌子上的餐食更是是出乎意料,是大明盛行的炒菜,样式不错,餐盘更是上好的官窑。

  几双快子,似乎是用象牙铸成,显得奢侈。

  而那几个荷兰人,则端着盘子,吃着烤苹果,烤香蕉一类的,还有一盘由姜、辣椒、肉桂等调制成的鱼肉,以及撒着白糖的酥软面包。

  什么烤炙的野猪肉,羊肉等,也是摆满了餐桌。

  虽然是食不言,寝不语,但董任却想要打破。

  而同时,荷兰人也不想遵守这般规则。

  董任用快子夹了一块肉,酱汁是各种香料调制,味道不同凡响,格外怪异,吃了两口,他才道:

  “总督阁下,我想买一块地。”

  瞬间,所有的动静都消失了。

  总督眯着眼睛,眼神怪异:“恕我直言,据说你们大明的国土极其辽阔,难道还会看上我们的殖民地?”

  “一小块地方。”

  董任回忆起皇帝的嘱托,咬着牙道:“锡兰的贾夫纳地区。”

  “我国需要一个在印度的据点。”

  “贾夫纳?”总督疑惑了。

  他扭过头,跟几个印度委员讨论起来,最后才得知,这块地方在锡兰的北边。

  正好在印度半岛对望,最狭窄处只有数十里。

  当然,在几年前,这块地方还是葡萄牙的,如今被荷兰东印度公司夺下,也没准备归还给康提王朝。

  葡萄牙在印度的沿海殖民据点几乎被荷兰吞并个干净,只有果阿等寥寥几个保持着。

  荷兰把持着印度的大部分沿海据点,以及香料贸易。

  故而,贾夫那对印度贸易来说,并不重要。

  同时,锡兰最繁华的莫过于西南部的科伦坡,这是印度洋的重要节点。

  所以,这块地方对于荷兰人来说,真是块鸡肋。

  几人回避商议,徒留董任等吃食。

  “先生们,这是否会影响公司在印度的贸易?”

  总督抬头问道。

  “见鬼,与东方的丝绸和瓷器,以及巴达维亚总督府香料,占据了公司的八成利润,印度和波斯、暹罗等地不到两成。”

  某个衣冠楚楚的委员,毫不客气道:“即使失去了整个印度,也不能失去与明国的贸易。”

  “如果我记得不错的话,明人的船,起码有八百吨,麾下的枪手有上百人,足够他们去印度抢一块据点了。”

  某个大肚委员开口道:“即使咱们不卖,他们也能找到据点,只是多费些时间。”

  “不,咱们不能卖贾夫纳。”

  这时,另一个委员昂首道:“交换,我们要交换。”

  “如果能够垄断大明的瓷器贸易,先生们,这会将让公司利润翻倍,分红也会翻倍。”

  “区区一个贾夫纳,已经不值一提了。”

  “明人不会答应吧?”

  “印度洋是我们荷兰的地盘,若是他们不答应,明人的船只就休想抵达印度。”

  “不,先生。”总督忙道:“如果杜绝了明人的请求,与东方的贸易就会出现波折,到时候损失会更大。”

  “明国皇帝是个敏感易怒的人,我们不能轻易尝试。”

  “好吧,交换是最佳选择,其次是能卖个好价钱。”

  委员打了个冷颤,如果让荷兰十七人会议知晓因为以及影响了分红收益,绝不会饶了自己的。

  达成了共识后,总督才出来。

  “我们需要对瓷器的特殊贸易权。”

  总督认真道:“大明的瓷器,我们会给一个公道的价钱。”

  “什么是特殊贸易权?”

  “就是垄断大明的瓷器。”

  “不行。”董任忙摇头,冷声道:“请恕我不能答应,朝廷是绝不会允许的。”

  “如果您实在不愿意,那就算了。”

  听到这话,总督急了。

  如今可是卖方市场,大明独此一号,他还真不敢得罪,忙道:“您既然不愿意,那就花钱买吧!”

  “十万荷兰盾,贾夫纳就是您的了。”

  董任眉头一皱,细算了起来。

  此时,为了便于贸易,大明海关制定了兑换比。

  毕竟朝廷不允许海外货币流入,收税什么的,自然需要按比例兑成银圆。

  一银圆可以换一块又六分之一西班牙里亚尔。

  同时,一银圆为四分之一英镑。

  一银圆则是两块半荷兰盾。

  其自然看得是含银量。

  随着货币含银量的多寡而变。

  十万荷兰盾,那便是四万块银圆。

  心中浮现这个数字后,董任断然拒绝:“价格太高,我只能给一万荷兰盾。”

  “不,这太低了。”

  总督吓得直接跳起,好家伙,这得少赚多少?

  哪怕那些地皮不值钱,上面的陈旧火炮,破屋子,都是从葡萄牙手中夺来的,可不能卖便宜了。

  董任不慌不忙:“甜酒,您知道吗?”

  “您指的是台湾府甜酒?”

  总督惊喜道。

  对于明国酒水,荷兰人,乃至于整个欧洲,都是看不上的,也喝不惯。

  但去年从台湾府出现的甜酒,立马就俘获了水手们的心,其不但便宜,味道还好,保存久,实在是远航必备的良酒。

  拥有上百艘海船,数万雇员的荷兰东印度公司,对此是极为需求的。

  短时间内,成了必须品。

  关键还便宜。

  一桶甜酒,二十斤,其价格不过是三块银圆,可谓是极其廉价,在远航时代可是能救命的。

  “没错。”董任认真道:“这种甜酒供不应求,皇帝陛下愿意每年给出十万桶的份额。”

  “不够,至少一百万桶。”

  总督想起暹罗、印度、柔佛王国等土人,也习惯喝酒,这可是个庞大的市场。

  仅仅是巴达维亚十数万人,就是个令人咋舌的市场。

  “十五万。”

  “九十万——”

  ……

  最后,两方以每年甜酒总数的三成额度成交。

  台湾府的甜酒出炉后,只要是航海的船只都会买上几桶,甚至有人专卖至内地。

  所以即使加大生产,也是供不应求。

  毕竟甘蔗渣酿酒,也是需要庞大的甘蔗供应,还有大量的人力酿酒。

  最后,甚至木桶都供应不上,催生出了数百家木桶、竹桶作坊。

  铁场、伐木场、木塞场等,如春笋一般起来,

  去年的甜酒生产二十万桶,就是极限。

  今年扩产,也不过是达到五十万桶。

  两方皆大欢喜。

  “这?”范正不解。

  “陛下的意思。”董任没多说。

  后者默然。

  翌日,带着地契和交易凭证,董任等人与两艘荷兰商船的陪同下,走过了马六甲海峡,来到了缅甸。

  按照道理来说,缅甸乃数国,派遣的是大使,由不得他这个公使来宣旨什么的。

  但凑巧要经过缅甸,所以带着任务,一行人就在其国都新京上岸。

  此时,孙可王垂垂老矣,雄心不振,闻听明国钦差要来,大为震惊:“不是已然册封了吗?”

  不过,他倒是给面子,亲出迎接,满脸属国态度。

  董任也没多言语,只说了通商事宜,然后看了看王宫什么的,倒是符合礼制。

  一应言语,礼节,倒是不带夷风。

  “朝廷将设大使,派遣使臣入驻新京,贵国也要派遣入京使,常驻北京互通有无……”

  述说了使节之事,嘱托其修建大使馆后,董任才离去。

  又堪堪行了十来天,中午抵达了锡兰,再转至北边的贾夫纳。

  一座木制城堡,一座小港口,端是简陋。

  董任在此,卸下了朱太子一家,当场宣告了此地易主之事。

  他直接宣旨,封朱赐为锡兰郡王,锡兰都统使,镇守锡兰等地事宜。

  其他人一知半解,以为是什么宗室的旁支郡王,毕竟老朱家的宗室忒多了。

  韩密、范正二人不知晓内情,属于一知半解,但却并没有多问,直接执行。

  “你们先上船吧!”董任开口道。

  一群人这才先走,徒留下朱太子一家百来口。

  令人惊喜的是,他们家中服侍的数十口奴仆,原来也一起送来了,只是待在底层,住着吊床,更是病死了好几个。

  董任看着这位前朝太子,其两鬓斑白,焦虑过度了。

  “这里,就是你们的封地。”

  董任沉声道:“记住,身份什么的不要暴露,对外就是郡王。”

  说着,他指着地上的那些粮食、衣物,两箱银圆,以及一百支火枪,数桶火药:

  “这些也是皇帝的一点心意,足够你们安生立命了。”

  最后,他两圣旨递交给不可置信的朱赐,然后又从怀中掏出了地契和交易凭证。

  深深的看了一眼这家人,才转身离去。

  朱赐抓起地契和圣旨,扭过头,看上了自己的家人。

  这群蜗在船舱数个月的男女老少,眼眸之中满是迷茫和解脱。

  他跺了跺脚,柔软的沙子很是真实。

  “把火枪都拿起来。”

  朱慈烺沉声道:“自今日起,咱们就是这块地的主人了。”

  “家族存续,只能靠手中的枪。”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