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重力被认为是未来科技,而且已经有了一定的成果,自然会被全世界所关注。 菲利普-罗雷尔公开接受采访所说的话,被很多国家的媒体报道出来。 国外的大部分舆论都认可罗雷尔说的内容,因为罗雷尔是专业从事反重力研究,主方向就是增强反重力场的强度。 同行,才会了解同行。 不用说对于普通人群体,即便是对于一些物理学家来说,反重力依旧是神秘的技术,只有一些报道透露出来,知道和超导技术有关,但具体是如何制造的就不清楚了。 现在也只能找到一些公开的信息,牵扯到专业的制造技术,公开的信息实际上也并不多。 国际上从事反重力研究的实验组不超过十个,其中五个以上都是在技术公开后,后续组建进行研究的。 其中最为突出的就是国内的研究团队以及阿迈瑞肯洛斯阿拉莫斯实验室的研究团队,他们是一起公开相关技术的,能够合作发布信息,就说明他们的技术水平应该是差不多的,最少某种程度上能够进行互补,是处在同一技术研发阶段的团队。 一直到现在,其实也没有太长时间。 中国的超导研究方向,似乎一直都扑在超导机制和材料研究上,并且拿出了一个又一个的成果。 罗雷尔的团队则是不断的公开在反重力技术上的成功,上一次公开则是完成以高温超导为基础,实现反重力场强百分之五十的成果。 这个消息是非常重大的,因为以此反重力技术,一定程度上就达到了应用的基础需求,自然也就开启了反重力技术的竞争。 之后,中国团队快速发布消息称,他们实现了高温超导材料支持的横向力场以及百分之七十的超高场强。 现在罗雷尔的团队爆料出成果造假,那么中国团队的成果就是真的吗? “很可能,也是假的!” “高温超导实现反重力已经是假消息了,中国团队发布的成果更离谱,百分之七十?横向力场?” “不可能的。” “如果有这种技术,完全可以实现反重力的直接应用!” “也不可能完全是假的吧?都是假的?什么都没有?” “也许横向力场是真的?力场方向倒是有可能……” “总之,研发成果的水分很大、很大!” 国际舆论不看好国内的反重力成果,其实也是很正常的事情,因为国内的研发一向都非常的神秘,涉及到关键的技术,好多都是保密性质的。 保密,也就是进度不公开,具体到了什么程度,也很难知道详细的消息。 当消息转到了国内,好多人也同样表示了担忧,他们也觉得罗雷尔说的有道理。 同行更了解同行,罗雷尔的团队没有实现高温超导材料为基础的反重力技术,其难度自然是可以想象的。 那么国内团队就能够实现吗? 更何况,成果牵扯的还不止一个高温超导材料基础,还包括横向力场以及百分之七十的超高场强。 “水分,肯定是有的,只是不知道具体有多少。” “我相信,成果是有的,也许是在高温超导的基础上,也许是在横向力场上。” “这项技术是王浩院士研究的,我还是愿意相信王浩院士。” “不一定,成果并没有公开研究人员,王浩主要还是做超导机制的方向……” …… 在舆论沸沸扬扬的讨论时,反重力性态研究中心,却是一片波澜不惊,他们没有发布任何消息,似乎对舆论并不关心。 当迟迟没有消息的时候,好多人就认为反重力团队是‘默认’了。 实际上,反重力性态研究中心,完全是出于保密因素的考虑,他们也没有权利,对外去透露研究的成果问题。 不管舆论上说什么,参与研究的人员都不会对外谈论任何和成果有关的信息。 这是纪律。 其实研究中心内部也在谈论这件事,但大多数都只是打趣的说,向乾生就说道,“我们还是少报了成果,结果竟然说是假的。” “这谁能想到呢?阿迈瑞肯那边竟然是假成果,他们连高温超导的基础都没实现……” “想想也正常,他们可没有ca005。” 最后一句是王浩说的。 如果没有制造出ca005,想要实现以高温超导材料为基础的反重力技术可不容易。 之前他们也实验了其他高温超导材料,比如临界温度为55k的铁基超导,结果几次实验根本就没有能制造出反重力场。 有一次勉强知道出来,场强也只在百分之一左右。 这个数字实在太惨澹了。 以此王浩也能肯定,大部分高温超导材料,制造反重力的特性并不好,阿迈瑞肯没有研发出来,也是很正常的事情。 外面的舆论有好多质疑的声音,真正了解研发进展的人,心态则都是非常的好。 现在他们确定了个好消息,阿迈瑞肯的团队在反重力研发上,进展可以说是寥寥,依旧停留在以低温超导为基础的技术上,所制造的场强,也只刚超过百分之五十,自然就不可能实现应用。 国内的反重力研发,已经远远把阿迈瑞肯甩在身后。 两天后。 科技部举办了超导工业公司相关的大型会议。 会议讨论的焦点是,超导工业公司的发展方向,以及大批量制造材料的供给问题。 国家给予超导材料工业公司绝对支持,公司也慢慢进入到正式运营阶段。 首先实现大批量生产的就是ca005。 ca005对于反重力研究非常重要,可用于反重力技术相关的研究和应用。 比如,反重力磁悬浮列车的研发,就会采够一定量的ca005。 反重力性态研究中心,以及准备研究反重力技术应用的相关实验组,也会进行大量的采购。 下一步,超导材料工业公司,就准备大批量制造c001和c002,两种高温超导材料,可用于一些大型超导项目,超导技术应用上具有很大的意义。 包括航空工业、航天局、军方、船舶企业,军事企业,就能够提供大批量的订单。 其中,超导技术的实验项目肯定是优先供应的。 超导材料工业公司还没有正式开始制造c001和c002,就已经有了大批量的订单。 这个消息根本就捂不住。 很快。 有媒体曝光说,阿迈瑞肯和欧洲方向,也有意过来询问和超导材料工业公司相关的消息,还有一个国家的领导,特别过来和中国讨论超导材料的问题。 很显然,其他国家也希望能采购到新型的高温超导材料。 哪怕只是出于做研究的角度考虑,采购新型的高温超导材料都是必须要做的。 这个消息传出来以后,舆论倒是对超导材料放心了。 之前舆论谈起反重力技术成果造假的时候,甚至有人认为超导材料的成果也存在一定程度上的造假,比如,根本没有研制出转变温度超过120k的新型材料。 现在舆论放心下来。 之后又有个有些惊人的消息被曝出来,说是国内组建了‘反重力磁悬浮列车’研究组,带队做研究的正是的廖光元院士。 “反重力磁悬浮?不是开玩笑吧?” “反重力磁悬浮,也就是应用反重力技术,降低列车的重量?这样就能一定程度上,降低电力供应……” “但是,反重力制造本身就是实现超导状态,肯定会消耗很多电力吧?听起来有些得不偿失。” “不过,反重力磁悬浮,听起来就很有科技感……” “廖光元,了不得啊!这个院士是磁悬浮专家,国内第一台超导磁悬浮试验列车就是他率领团队制造出来的。” “现在制造反重力列车……” 大众舆论关注的是‘高科技’,学者们更加关注‘反重力磁悬浮列车’,展示出来的技术水平。 很简单。 如果真能实现制造反重力磁悬浮列车,毫无疑问是可以制造出反重力的横向力场。 另外,所制造出的横向力场还必须达到一定程度。 无论怎么样去做计算,百分之五十的横向反重力场都是最基础的要求,否则就像是舆论分析的那样,反重力制造需要消耗大量的电力能源,制造反重力磁悬浮列车根本是得不偿失的。 这方面,还有专业的学者接受采访进行了分析,“在磁悬浮列车的技术上,早在几十年就已经有了超导磁悬浮技术,而且是以低温超导为主要技术。” “利用超导技术,可以制造出强磁场,来让列车行驶到一定速度时漂浮起来。” “现在已经有了临界温度超过120k的高温超导材料,正常来说,制造以高温超导材料为基础的超导磁悬浮列车,比原来可以节省大量的费用,后续的实现、维护都更容易一些……” “问题来了。” “现在似乎是没有选择制造超导磁悬浮列车,而是准备研发反重力磁悬浮技术,就说明最少理论上,反重力磁悬浮实现的可能性更高、建造使用费用更低,也许性能还会更优越……” “这是为什么呢?” “很显然,反重力技术已经有了很大的成果。” “所以我个人倾向于,国内有关反重力成果消息都是真的……” 接受采访的学者是有一定名气的,报道发布出去以后,顿时引起了舆论热议。 ‘反重力磁悬浮列车’的研发是已经公开的信息,科技部正式进行了审批拨款,是有信息直接可以进行查阅的。 国内舆论对于反重力研究,顿时重拾了信心,好多人都参与到讨论中。 国内舆论很快传到了国外。 当确定了中国已经确立了‘反重力磁悬浮列车’项目后,压力又给到了洛斯阿拉莫斯实验室的反重力实验组。 有些媒体还大声的质疑,“罗雷尔说中国的成果是假的,他们为什么会确立反重力磁悬浮列车项目?” “有项目,就证明反重力已经可以投入应用,再差也肯定能以高温超导为基础,制造出横向力场。” “以上两种技术,都是罗雷尔团队不具备的……” 菲利普-罗雷尔知道消息后,顿时有些脸色发黑,不止是因为舆论的问题,他也感受到来自阿迈瑞肯能源部的压力。 能源部的官员们,和普通民众看法也差不多,他们自认为拥有很多人才,以及非常高的经费,为什么研发成果会被中国方面差? 这是不合理的! 既然中国团队能有那么多成果,甚至已经准备把反重力技术投入到应用中,正常来讲,罗雷尔的团队也应该有一定的成果。 即便比不上中国团队,也不能差太多。 现在明显就是差了很多。 罗雷尔感受到了来自能源部的压力,若是只有舆论的话,他也不会太在意,能源部就不一样了,他们的经费都是能源部拨款的,能源部还有资格直接插手项目。 换句话说,只要能源部做出决定,他就能以‘能力不足’为由直接被辞退。 “如果离开阿拉莫斯实验室会怎么样?” 罗雷尔根本不用多想就知道,自己根本不可能再找到好工作,就可以提前养老了。 但是,他还没有到养老的时候,还能正常去混几年。 罗雷尔当然知道中国发布的成果,不可能完全都是假消息,首先一点,横向力场就很可能实现。 另外,高温超导材料支持的反重力技术,很可能也是真的,因为中国方面,确实研发出了临界温度超过120k的超导材料。 至于百分之七十的高强度反重力场…… 似乎也不重要了。 罗雷尔感到郁闷是,不管是舆论还是能源部,总是把他们和中国团队放在一起比较,成果有些比不上,就马上有一大堆的质疑。 但是,他的研究团队怎么可能比的上中国团队呢? 要知道,中国团队可是有王浩啊! “如果我能比的上王浩,也不会窝在实验室了……” 罗雷尔反倒很郁闷,但他知道必须要坚持住,他仔细想了一下,忽然眼前一亮,马上公开接受媒体采访说道,“我不知道什么反重力磁悬浮项目,听起来有些天方夜谭。” 他当然知道反重力磁悬浮项目,只是不打算承认而已。 “他们只是放出了消息而已,反正我并没有见到反重力磁悬浮列车。” 接下来才是话题的重点,“或许你们没注意到,王浩最新的研究,他的研究组发布了一项成果,上面的结论是,百分之五十反重力强度下,光速会降低百分之十几……” “如果他们能制造出百分之七十的反重力场,为什么不去验证王浩的理论成果呢?” “而这个验证项目,现在是我们在进行!” 罗雷尔的意思很明确,就是公开表示说,他们拥有制造场力百分之五十的反重力技术,并且还能以此对于理论进行验证。 中国团队有什么技术,则完全是口头上说的,根本就没看到真正的成果。 这段话还是有一定说服力的,顿时就有好多人,重新质疑起了中国团队的成果。 …… 于此同时。 王浩围绕ca005材料特性研究,所申请的超导系统性工程项目,已经被提交到了科技部。 科技部早就知道消息,领导组对此非常重视,他们马上针对召开了会议。 既然是王浩申请的项目,五十亿的经费也完全不是问题,科技部的会议讨论的内容,主要围绕着经费拨款问题。 五十亿资金,放在大型工程项目上,就只是个很普通的项目而已。 但是放在理论研究上,哪怕是超导的理论机制,也绝对是个庞大的数字。 会议很快拿出了方案。 科学基金会对超导领域的支持,有一半以上的经费,都会投入到新项目的支持中。 科技部也会拿出一部分资金。 剩余的经费则可以通过财政特殊拨款,以及相关企业筹资的形式进行。 企业筹资是完全可行的,因为超导的研究,目的本身就是应用,一些超导相关的企业,自然而然的收益于超导技术的发展。 其中最核心的就是超导材料公司公司。 超导材料实验组的一部分归属超导材料工业公司,可以拿出一部分实验室经费,去支持新的超导理论研究项目。 同时,会议也确定了项目的分分配问题。 五十亿经费的系统性工程项目,肯定不是一个实验室能完成的,申请上已经明确了实验方案,有一大部分基础的实验,都可以由其他实验室辅助完成。 所以一些实验项目,就被放到了科学基金会,由科学基金会分配给其他相关的实验组。 科学基金会拿到了一批基础研究实验项目,而且相关研究并不涉及到机密,自然就进行了相关的公示。 这些项目会由提前做报告,加入到项目中的实验组、科研机构等来竞争。 所以加入项目中的实验组、科研机构名称也被公示出来。 …… 西海大学,反重力性态研究中心。 后排实验基地正在进行着准备很久的研究,研究之所以要准备很长时间,主要是电力供应的问题。 为了能够保证实验顺利进行,他们甚至让三十公里外的发电厂,给实验室进行特别的电力供应,原因就是这次的反重力实验,进行的时间比较长。 他们要研究反重力场,对于生物会不会造成损害。 这方面是必须要研究的。 反重力场,准确的来说,是交流重力场,制造的环境和重力减轻的高空完全不同。 高空中的重力减小,是因为物理和地球距离变远,根据万有引力定律,距离变远,受到的重力自然大大降低。 交流重力场的原理,则是制造降低湮灭力,也就是降低空间挤压特性的场力。 当空间挤压特性减小,变化的是所处空间本身,而不是去隔绝地球的引力,甚至一定程度上来说,就等于是降低了空间内物质的质量。 空间挤压特性的降低,无法直接造成物质分解,但很可能让物质内部产生一些变化。 如果反重力场强度低,还很难造成太大的影响,强度变得非常高时,影响就可能会很大了。 现在就是对于反重力场特性的研究。 如果证明反重力厂对于生物生存没有直接或间接的影响,首先说反重力技术,就能够直接用于宇航员的训练。 “现在是最高技术,制造的立场是百分之六十一。” 何毅看着设备上方,被关在笼子里躁动不按的动物们,说道,“向上的力场比上一次提升了百分之二,还是比不上横向力场。” “c001,有效果了吗?”王浩问的是所用的超导材料。 现在制造横向力场用的是ca005,而制造向上或向下的力场,用的是ca002。 c001和c002两种材料,超导临界温度都很高,但用在反重力研究上效果很不好。 何毅摇头道,“c001和c002都不行,我们试验过很多次了,最高也只能制造出百分之二的力场。” 王浩听着点了点头。 根据他们的理论研究,超导材料用于反重力实验效果不好,就说明材料的半拓扑微观形态太过于‘平滑’,形态确实接近球型构造,反重力的效果就越不好。 另一方面来说,平滑球面形态的材料,似乎超导临界温度会相对高一些。 当然。 这也不是明确的对比关系,像是ca005,反重力特性非常好,超导临界温度也可以接受了。 这时,何毅疑惑问道,“你看到舆论上的消息了吗?你为什么不考虑用反重力技术,来验证理论?” “不需要。” 王浩摇头道,“我的理论,我很确信。” “而且,我的理论,我自己去验证也没有说服力。” “也对。” 何毅想想也是如此。 即便是反重力团队帮忙验证了王浩的理论研究,可公布出去也根本不被信任。 而且反重力设备就这么大,想要在上面设计测算光速,也是具有很大挑战的,肯定要找到专业的光学团队,进行非常精细的设计,需要的时间和经费都是问题。 如果确信研究是正确的,自己去做‘不被接受’的验证,怎么去想都得不偿失。 王浩简单解释了一下,则继续看着反重力设备,不由得抿了下嘴,他忽然想到一个问题。 交流重力,是制造降低空间挤压的区域。 那么是否能制造增加空间挤压的区域? “如果能制造出增加空间挤压的区域,重力会增加、光速会增加,内部粒子会变得活跃……” “物质在其中会不会受到影响?” “也许会被压缩?” “到时候,会产生什么特性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