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心谨慎的后果,便是成王虽然倾向于帝辛被禁足,其中并未有更深层次的算计,然而却并未因为松懈下来。
直到……
裕王被第二次召入宫中后的第二天。
这一日,躺在皇宫深处的老皇帝,终于召见了他名义上的大儿子。
于是,成王终于见到了“病重”的父皇。
而不等他假模假样地发表关心,便发现老皇帝的病情不仅没有加重,反而因为煤炉的原因,比起之前来还要好了一点。
这一点变化其他人或许察觉不到,但是成王却能够清清楚楚地感知到。
然而,老皇帝却并未向他解释什么。
皇威不可测。
成王也并未追问,只是心中原本压下去的怀疑,再次浮上了心头。
但接下来的发展,却有些出乎了他的意料。
言语之间,他能够察觉到老皇帝对他的考校,在不动声色地对答如流之后,老皇帝混浊的眼神中,似乎露出了一丝满意的笑容。
然后,那位一直跟随在老皇帝身边的大内总管,便取出了一份黄帛做的圣旨。
就在他的面前,总管太监展开了圣旨,然后在老皇帝的示意上,填上了一个名字。
赵成睿。
成王瞳孔微微一缩。
圣旨上的内容,他自然也看得一清二楚,而赵成睿便是他的名字。
随着老太监的宣旨,成王也方才相信,他真的被赋予了监国一职。
“多谢父皇。”
接过圣旨后,他心中的怀疑落到了实处,可是却也真正的松了一口气。
裕王被禁足,果然不仅仅是因为不肯退兵惹怒了皇帝。
此刻在他的心中,一条线索链已经完全成型。
首先,老皇帝假装病重,将裕王从边疆之地召回了京城,并在他归来之后的第二天便召入了宫中。
成王相信,那一日裕王应该和自己一样,接受了老皇帝的考校。
由此也可以看出,比起一直留守京城的自己,老皇帝的心中,下一任皇位的继承者,是比较倾向于裕王的。
对于这个发现,成王也不例外。
几年前,老皇帝给北疆的两万扩兵权,以及数月之前对于裕王出征的暗中维护,他都看在眼里。
除此之外,还有一些隐秘的行为,也证明了老皇帝对于裕王的偏向。
而这同样也是裕王能和他分庭抗衡的原因之一。
若是没有任何的支持者,纵然裕王立下的功劳再大,也可以在诸多文官的趣÷阁锋之下,通过各种春秋写法,降低他的优势。
不要小看文人的趣÷阁杆子,真要用起来,某些时候比武官的刀剑还要锋锐。
是因为老皇帝的暗中支持,成王的功绩才没有被得到抹杀。
京城之内,老皇帝一人的支持,力度便足以和几乎所有官员持平。
但是这位躺在病榻上的老皇帝,他的性情所有人都知道,纵然对各位皇子并不苛刻,但在挑选继承者上面却异常的理智。
纵然心中有着倾向,但若是挑选的人不合格,他也不会执拗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