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精品书屋>科幻灵异>三国之谍行天下> 第69章 六韬之策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69章 六韬之策(2 / 2)

韩涛带着手下的义军、医卒等人迅速将随身携带的引火之物沿着盾兵摆好的盾阵环撒下去,然后迅速点燃,在盾阵之外,形成一条火环。

众曹兵看到韩涛竟然带人在盾阵外点火,都大惊失色,不明白他为何要这样做。

韩涛则高声急呼,向着曹操喊着:“所有盾兵,用手中盾牌做扇,向圈外扇风,将火尽量扇离盾环!”

曹操听到韩涛的呼喊,突然醒悟,立刻高声大喊下令:“快,按照韩头领的布置执行!”

盾兵们听到曹操的指令,不敢再犹豫,立刻挥动手中的盾牌当做扇子,将火环的火焰向外扇去。

韩涛随后继续下令:“长枪兵迅速在火环内用枪掘土,挖出三尺宽,一尺深的沟渠,阻止大火向内蔓延。”

长枪兵也立刻按照韩涛的安排执行,在火环内挖出了一条沟渠,阻止大火蔓延。

过了一会儿,不停扇动盾牌的盾兵们已经力竭,盾牌的鼓动节奏慢了下来。

韩涛赶忙下令:“步兵接替盾兵,继续用盾牌向外扇火!”

步兵们得到指令,立刻接替盾兵,继续执行命令向外扇火!

在韩涛的安排下,盾兵、步兵交替扇风,奇异的一幕出现了。

布置在盾环之外的引火之物熊熊燃烧,无法向内蔓延,不断向外扩张,渐渐地在环沟之外,形成了越来越宽的黑地,外面的火势虽猛,却始终无法烧进黑地。

看到这情景,曹操的士兵都露出了欣喜的神情,他们怎么也没想到,韩涛的安排竟然能隔绝大火,让他们躲过了大火的进攻。

山坡之上,黄巾军还在不遗余力地向着山谷之内放射火箭,使火势不断加强,但却始终无法突破那环形黑地,对曹操的部队形成真正的伤害。

站在山谷最高处,一直看着局势的一名头戴黄巾的将领,他正是黄巾军在颍川郡的主将波才的得力助手何曼。

渠帅波才得知朝廷派来援军支援与之对敌的中郎将朱儁,向何曼布置了计策,让他在枣核谷布置下伏兵,想要用火攻之计击退汉朝援军。

之前的行动进展非常顺利,何曼本以为必将大获全胜,却不料出现了眼前的景象。

何曼看着眼前的一幕面露讶异之色,随后无奈地摇头叹息:“想不到汉军之中,竟然有这样的高人,能用这样的办法,破解我们的火攻。”

何曼叹息完毕,向着部下们下令:“停止放箭,全军撤退!”

他已经看出,火攻已经完全不能对曹操的部队构成威胁,再继续耗下去,也是白费力气。

而且火势越来越大,再不及时撤退,一旦风向改变,反而有引火烧身的危险。

随着黄巾军撤退,没有人再继续加大火势,大火逐渐向其他方向蔓延,对曹军的威胁越来越小。

看到这里,韩涛才长出了一口气,自己铤而走险的安排,真的奏效了。

一只手拍在了韩涛的肩膀,随后耳边响起了曹操的赞许声:“做得好。想不到子真有如此韬略,将《六韬》中虎韬火战一篇,运用得如此纯熟,解救了我军大难,曹操真是钦佩之至。”

曹操所说的《六韬》又称《太公六韬》、《太公兵法》,据说是中国先秦时期典籍《太公》的兵法部分。

其中《虎韬.火战》篇,更是通过武王与太公望的问答,详细论述了若是遭遇敌人火攻时如何应对的方法,其中就有在空旷处烧出黑地,断绝火势蔓延的方法。

曹操也算是饱读兵书,但他没能识破波才的计策,等到火起,又头脑发晕,没能及时想到应对的方法。

韩涛远在大营却洞察先机,想到敌人在山谷用火攻,提前准备引火之物,追赶而来,及时烧出黑地,才使五千人马避免了全军覆没的危险,怎能不让曹操再次由衷地钦佩?

“孟德公谬赞,我也不过是侥幸想到而已。此处不宜久留,现在火势已经衰弱,我们可以突围,先回营地再说吧!”韩涛一边回应曹操,一边观察着外围的火势,向曹操建议着。

曹操醒悟,赶忙点头:“不错,我们要赶紧回去,粮草辎重还在大营,要防备敌人偷袭。快,冲出火海,回大营!”

曹操指挥着部下,快速地冲出火海,向山谷外突围……

等到曹操带着五千人马回到大营时,眼前的一幕再次让他惊愕。

黄忠带着和三百义军,严守住营地,他们目光坚毅镇定,表现出了一种舍我其谁的霸气。

韩涛看到这一幕,也是长出了一口气,庆幸黄巾军只是安排了人马在山谷伏击,并没有派人袭击汉军大营,否则就算黄忠骁勇,只怕大营遭到敌军冲击,也会损失惨重……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