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整个访问团抵达巴黎的第三天,访问团兵分两路,一路留在巴黎,与欧罗巴政府进行相关的谈判,如机械设备的采购限制,相关技术的转让问题等等。
另外一路则前往德意志,对机械设备的生产厂家,进行实地考察,为机械设备的购买提供第一手的实际资料。
李儒晋则当仁不让的为技术方面的第一人,这个没有什么好考虑的。
德意志区是欧罗巴帝国最为重要的一个区,这里是欧罗巴帝国的经济支柱,产业支柱,对欧罗巴帝国来说,这里是整个帝国的腹地,更是支撑起欧罗巴帝国的骨架。
这次访问和采购其实就是大文帝国在欧罗巴帝国给出的限制框架内,到欧罗巴帝国的企业里选购机械设备,最后由欧罗巴帝国的政府买单,当然这种限制是有弹性的,这种弹性有多大,则要看大文帝国访问团的谈判能力了。
首先,军工技术是不要想了,虽然两国之间已经签署停火协议,并达成一系列谅解备忘录,但从长远来看,两国之间还是处于敌对状态,欧罗巴政府是不可能把自己的军工技术出售给大文帝国的,自毁长城的事除了白痴,谁也不会干的。
所以大文帝国只有在军民两用技术和先进的民用技术上打主意,当然,最先进的技术依然是不可能向大文帝国出售的,但如果私下做点小动作,如用金钱收买相关的人员和官员,在审核的时候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还是有点希望的,当然前提是这些技术不属于敏感性技术。
50亿的大单,不可能单给某一个国区的,大文帝国在出访之前就已经做了分配,德意志区独得50%也就是25亿的订单,法兰西区分配到30%15亿的订单,而沙俄区只有20%约10亿的订单。
当然这个分配也不是绝对的,而是相对的,如果那个国区愿意向大文帝国出售一些先进的技术或设备,这个配额也是可以做出适当的倾斜和更改的。
欧罗巴各大企业对这些订单也的很感兴趣,虽然最后买单是欧罗巴政府,政府的尿性这些企业也都心中有数,政府不可能拿出真金白银来买单的,只会用优惠的政策或税收上的减免来冲账。
企业在短期内可能见不到经济效益,但从长期来看,还是利大于弊,还是很有做头的。所以这些企业也都是磨拳霍霍,准备为自己的企业争取更多的订单。
结果在柏林的大文帝国访问团就受到了很优越的接待,对于大文帝国人员的要求虽然做不到有求必应,但也为考察大开方便之门。
考察团的技术人员在柏林如鱼得水,穿梭在各大企业之中,除了一些敏感的,技术特含量别高的部门或车间和研发部门没有对他们开放,别的区域都对大文帝国的技术人员开放了。
欧罗巴帝国是老牌的资本主义帝国,早已经实现了工业化大生产,而大文帝国还处于封建社会,资本主义还处于萌芽状态,虽然有李儒晋在幕后默默的推动,但发展依然是举步维艰,速度缓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