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是,这种美好的心情,在嬴政说自己要再度东巡之后,就有些没有保持住了。
对于文武百官而言,皇帝这种人,最后就是一天到晚待在宫里,然后努力造小人,美其名曰天子垂拱而治,居中以制天下!
说起来很美丽,其实就很简单。
如果皇帝总是喜欢往外跑,那下面的那些官员,可就要提起精神来了。
从百官之首的丞相,到最低级的亭长,都是如此!
毕竟即使是李斯,也不可能保证偌大的大秦,不会出现一点问题!
而但凡出现了问题,一旦皇帝看到了,轻则自然是这个地方的地方官,要遭殃!
重则,即使是三公级别的高管,也要问责!
毕竟理论来说,三公统领百官,下面的官员出了问题,三公自然有着失职之责。
更何况,现在的天下,并不太平!
大秦一统天下,才五年!
谁知道会不会有哪个不长眼的六国余孽刺王杀驾(说的就是你,张良),那到时候,只怕整个社稷都会不稳。
所以这一刻,以李斯冯去疾两位丞相为首,台下文武百官直接站了起来,然后对着嬴政弯腰行礼道:“为大秦计,为天下计,我等劝谏陛下,停止东巡!”
不要以为嬴政一统天下,唯我独尊,这文武百官就会如同傀儡一样,不管皇帝说什么,下面的臣子只会老老实实地照办,而且口称皇帝圣名!
那是大清,不是大秦!
特别是秦汉之际,君权其实还没有想象得那么至高无上的情况之下。
三公与皇帝之间,还要相互行礼呢。
当然,面对嬴政这样的帝王,如果是一般的事情,那自然没有大臣敢明确反对。
只是这东巡么!
这的确是一件事关国本的事情,文武百官,也有理由上奏劝谏。
要说历史上,如果嬴政不是死在了东巡的路上,赵高连同李斯想要那么轻易地改变嬴政的遗诏,那是不可能的。
从这个角度而言,在场这些百官劝谏嬴政,倒也不算完全无的放矢。
只可惜,嬴政是怎样的帝王。
如果他没有作出决定,那么他自然会虚心纳谏!
但是现在当他已经考虑到了方方面面的事情,做出了决策之后,想要让他改变原有的策略,那基本上是不可能的事情!
自古以来,成就大事与大业的帝王,从性格角度,一定是极度偏执的人。
不单单只是嬴政如此。
刘彻,所以有生之年,就瞅着匈奴不放,从登基一直打到天下承受不住为止。
朱棣,五征大漠,最后连死都是死在了行军的路上。
朱元璋,打小就见不得贪官,但凡贪污四十两,剥皮抽筋。
当这样的帝王决定一件事之后,就基本上不会有任何的改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