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精品书屋>武侠修真>竹剑歌> 第三章 习剑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三章 习剑(1 / 2)

大清早的,不少村民已经带着孩子围在了王玄龄的私塾门口。

张君宝昨日上午回家后,把玄龄先生要被当朝太子接走的事讲给了他爹娘,他爹娘本就在九弯村的市集上卖竹筐,人来人往的,本就往来甚密的九个村子,下午就传遍了玄龄先生要走的消息。

王玄龄自隆泰元年来到这里,呆在这儿的时长同小杨的岁数一般大。

这些年来,他无偿给九曲河边的乡村孩童启蒙,不说桃李遍地,至少也让这些孩子摆脱了目不识丁的现状,再加上平日里对付村民的寻常小病颇有一番妙手,因而深受大家的敬重。

得知他要走,九个村子里受过他恩惠的百姓都自发的赶来送行,小杨就在此列当中。

他早上临出门前也喊了仍在睡觉的老杨头,说玄龄先生要走,好歹过去送送,老杨头只说都是一把岁数的糟老头子,送啥送?矫情。

小杨就一个人愤愤地过来了。

王玄龄清晨一推开院门,就看到门外簇拥的人群,一时间竟有些手足无措,百感交集之下,他先是躬身对着众人作了一揖。

“老夫这些年,承蒙乡亲们关照了。”他起身望着面前一张张熟悉且朴实的面孔,缓缓说道:“十五载朝夕相处,命数里终有一别,我此去大概不会再回来了,只希望这十几年间,在破落小院,三尺讲台上带过的读书苗子,能不忘老夫的教诲,早日长成大秦的参天大树。”

人群中的一众少年、孩童,眼神热切,纷纷拍手应和。

他们记得,玄龄先生同他们每个人都讲过,九弯村外、旌州城外乃至江南道以外那片广袤的天下。

王玄龄颇为满意地点点头,继续说道:“我身无长物,院落中留有许多书籍,就当是送给九弯村乡亲们的薄礼,以后孩子们若想看书,直接过来便是,门不会锁。”

这个青衫老头依旧那般的谈吐儒雅,又对着众人微微一笑,在人群中的小杨眼里,玄龄先生的身影何其高大。

此时,人群后边突然响起了一阵马蹄声,众人一阵推搡,纷纷让出了道路。

只见一驾马车停在了院门口。

赶车的正是昨日那位一袭银甲的军中武将,待马车停稳,他利落地翻身下来,单膝跪地,恭声说道:

“王大人,太子右率扛旗都尉石更新,奉殿下之命,接您启程。”

“殿下可还在城中?”

“禀大人,就在旌州城西门外等候,马车中备有早点,现在上车,即刻便能赶去汇合。”

“那启程吧。”

王玄龄说罢,扭头看了眼身后的小院,院中的柳树比去年更高大了些,几根柳枝已伸到了仅一人高的院墙外边,隐约能看到枝条上长出的新芽。

春日未开花,柳梢发新芽。

小院关不住,一枝到墙下。

在石姓武将的搀扶下,王玄龄站上了马车,他突然转头看了眼人群中正注视着自己的小杨,抛下个意味深长的眼神,便没再言语,返身掀开帘子钻进了车厢。

“驾——”一声大喝,马车扬长而去,四周的人群也随着徐徐散去。

偶有年岁稍小的孩童,依偎在娘亲的怀里痛哭,虽然他们尚不能完全理解离别的含义,但一听说再见不到这个和蔼亲切的爷爷,有些伤心总是难免的。

刘元吉就是哭得最凶的一位,此刻他脑袋正深深埋在娘亲的胸脯上,纵是裹着一层厚棉衣,那番鼓囊的风景也让一旁路过的村民忍不住侧目。

看到远处的小杨在盯着自己,刘元吉的娘亲微微一笑,二人目光对视之际,小杨脸唰得通红了,连忙转头朝一边溜走了。

回家的路上,小杨颇为伤感,玄龄先生虽然平日里文绉绉的,好说些大道理,但脾气却十分温和,生活中对他们也极好。

自打到私塾读书的这些年,他感觉这位先生对他的关照,比起当爷爷的老杨头还要多。

踢着驿道上的石子,他一个人往家中走去,也不知道爷爷这会儿在家不,等会儿还得问问他玄龄先生昨日说的练剑一事。

这会儿,只怕他还正在钓鱼。

“唉——”想到这儿,他又叹了口气,“家门不幸。”

远远的就看到了村口那棵大树,这是江南一带不多见的常青树,驿道边种的多是些杨树,因为尚处初春时节的缘故,此时还光秃秃的,因而这棵屋上的大树就格外的显眼。

老杨头今日出奇的没有出去钓鱼,正坐在树底下手里正把玩着一根竹竿,小杨还以为是在摆弄自己昨日做的那把竹剑,急忙飞奔过去。

走近一看,才发觉这竹竿要更长些,好像是老杨头平日钓鱼用的鱼竿,只不过此刻只剩七八尺长了,一端尽是细茬,像是被折断了。

怪不得没去钓鱼,家伙什没了诶。

小杨如是想,正巧昨日的竹剑不够趁手,还想着截了他的鱼竿,这下也省得自己动手了。

“爷爷,好端端的鱼竿,折了干啥?”小杨假惺惺地问道。

老杨头翻了个白眼,起身拿着竹竿走了过来。

小杨忙后退两步,这怕不是要拿我撒气?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