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精品书屋>都市言情>人间暖阳四月天> 第13章 留守儿童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13章 留守儿童(2 / 2)

孩子孤疑半晌,身上的衣服像是几年都没有换过,显得十分破旧,离得近些甚至还能闻到一些若有似无的酸腐味道,他看着眼前这个相较村庄来说已是光鲜无比的年轻人,慎重地问道:“有事吗?”

西北小村落的冬日往往都伴随着干冷凛冽的寒风,年纪轻轻的孩子脸上尽显刺骨罡风掳掠过的痕迹,颧骨上是一团团扎眼的潮红,连同刚做完农活的手指节也有着城市里难得一见又令人心惊的冻疮。

“小朋友你好,我是华城报业的记者肖跃,”肖跃尽可能小心又温和地递上自己的名片过去,不让自己眼中的心疼流露得太过明显,“是来采访的。”

或许是由于感同身受,他仿佛看得见孩子骨子里的倔强与自尊,不愿以华城报业记者的鼎鼎大名居高临下,在努力攀谈了好一会儿之后,才终于让面前这个叫做李强的孩子松懈下来。

这一次的采访并没有如他计划中一般顺利。

海城地处南方,气候四季如春,在改革开放后经济发展也一如春风般扶摇而上,很快地就成为南方众多城市的领头军。

经济的腾飞同样带来的,是民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体育等需求,于是从肖跃毕业那年开始,城运会确定在海城举办的消息已传变了祖国各个角落,而为了迎接这场声势浩大的文体活动,海城城运会的基建也轰轰烈烈如火如荼地展开,为了来年9月份召开的城运会,华城报业特别安排肖跃针对于参与基建的农民工进行采访。

李建业和赵秋霞就是参与了这场基建的农民工夫妇,肖跃在华城报业给予的名单信息上翻了半天,才一看到他们的家庭情况就下了决定。

要说原因也很简单,相较于其他外出务工的农民工家庭来说,李建业和赵秋霞的家庭属实有些特殊,而这个特殊的根源就在他们的孩子——李强身上。

不像其他农村家庭那样人丁兴旺,李建业和赵秋霞的家庭关系都十分简单,并没有几个亲戚,再加上头两年李建业的老母亲去世,家里拢共也就只有这一家三口了,城运会基建开始,夫妻俩纷纷外出务工,年纪尚轻的李强便只能独自留守,翘首盼着父母回家。

“爸妈说,城里的活儿急,去年雪灾都是就地过年的,今年票就难买,再加上工地不放人,就没回来。”

李强说这些话的时候,连眼睛都没有抬,声音平静得不像是一个刚满12岁的孩子,但肖跃听得出他字里行间的赌气。

“李强,那过年的时候,爸爸妈妈没有说一个人怎么办吗?”肖跃不由自主地想到自己的童年,虽然这次打算采访李建业和赵秋霞的计划扑了个空,但面对这样一个形单影只的孩子,他还是不落忍。

李强撇撇嘴:“说了,让我到隔壁二婶家,但那是他们家,一家人高高兴兴的,我过去算什么。”

肖跃哑口无言。

他想起父母罹难后自己的日子,那会儿他也还小,虽然多有人来照顾,可毕竟完满的家庭版图被硬生生让命运剥去了一大块,总让他心中无限哀恸,从小到大学习过无数赞美感怀亲人的诗句,直到那时他才将‘每逢佳节倍思亲’理解得通透而艰辛。

“不过,回不回来不重要,重要的是爸妈身体要好好的才行。”冷下来的场子里突然响起李强稚嫩倔强的声音,一下子划穿了刺骨细密的风,“现在他们辛苦也是为了我嘛,等以后我长大出息了,做了警察,就不让他们抢票,我给他们买飞机票!宽宽敞敞地回家!”

肖跃有些意外,笑笑问:“李强,你的梦想是要做警察啊?”

李强抬起头,认真地冲着肖跃点点脑袋,一字一句地说:“爸爸妈妈这么久没回来,我们镇子上的警察叔叔还特地来家里帮助我生活,我以后也要帮助别人。”

孩子的世界往往就是这样单纯,从哪里得到馈赠之后,第一反映首先是如何回馈。

肖跃心头一暖,采访对象选择错误的懊恼已经全然消散殆尽,他记得自己走上记者这条道路也和李强一样,稚嫩却盈满热血的胸堂中揣着一颗回报众人的心。

不过同样紧要的是,他的求学之路并不太容易,9年义务教育之后的学杂费激增,如果不是有好心人的帮助以及一位‘长腿叔叔’的善款资助,他或许一辈子也追不到做记者的梦想。

想到这里,肖跃心思突地一动。

他再度认真地打量李强和周围的环境,父母在外务工的李强显然并没有摆脱家徒四壁的情况,海城的高消费让得到酬劳的夫妻俩也剩不下多少钱来给儿子一个足够好的教育条件,而现如今孩子已经12岁,翻过年之后,9年义务教育也就结束了……

回到西京的路上,肖跃思绪万千,似是在犹豫又像是焦急万状。

终于,在以‘长腿哥哥’的昵称向李强进行了指向性的资助之后,几天来的焦虑好像才突然找到了落脚点,肖跃的心境也随之平和下来。

他突然意识到自己好像找到了一条真正给予这些孩子们一些实质帮助的道路,一条似乎没有尽头、但一定会汇涓成海的宽阔大道。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