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精品书屋>玄幻魔法>幻界争霸记> 科普 七大势力--宗教会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科普 七大势力--宗教会(1 / 2)

一、势力形成

进入“争霸时期”之后,十二生肖国为了瓜分全日群岛而不断争战厮杀。那些遗留在全日群岛中心国地区的神族后裔们,趁机在各国内“传播教义”,用迷信思想奴役人类与各国封臣对抗。

这些神裔们最初被各国的人类原住民部落收留(神裔们逐渐与人类结合通婚,导致他们后代的神力大幅度减弱。这些神裔的后代们,根本无法与金、木、水、火、土五国的正统神族抗衡),凭借他们的神技和智慧帮助这些部落发展壮大。一些部落随即开始诚服于这些神裔们,让他们来担当本部落的首领。也有人类首领利用神裔们的感恩观念,来控制这些神裔们为其效力。这就使得宗教会被分化成一神宗(由神裔来担当首领,信奉一种神族教义)和多神宗(由人类来担当首领,信奉多种神族教义)两种,随着信徒越来越多他们也有了自己的军队。

这种宗教军事团体一直没有正式的定义名,直到进入“争霸时期”,各地民众才把此势力称为——“宗教会”,由于宗教会拥有大量特殊神力的神裔,所以各国军民又将此势力称为“神族军”。

二、势力性质

宗教会是不受各国约束的独立性势力组织,分布在全日群岛十二生肖国内的各个地区。宗教会拥有强大的军事实力,可以随意攻击任何敌对势力,使其成为了主宰全日群岛的七大势力之一。

宗教会有固定定居点和势力控制范围,为此各宗教会也会相互排挤,来保护各自的势力范围。虽然本势力的成员身份复杂,而且都有不同信仰,但自从他们加入本帮起,便只听从首领号令。

一神宗宗教会除了本教神裔之外,教中所有成员的地位都是平等的。神裔们那怕没有能力也依然处于领导地位,一般成员们就算表现再出色也很难熬出头。教中所有成员等级化分制度十分严格,在性质上和一个小城邦制国家没什么区别。

在多神宗宗教会中,教中所有成员的地位都是平等的。只要他们具备领导能力,就有当选教会各级领导的可能性。

不管是一神宗宗教会领导者,还是多神宗宗教会的领导者,只要其思想与教会中大多数成员相斥,随时都有可能被赶下台或是被驱逐出教会。

三、资源经济

宗教会会选择在本教信徒多的地方来建立祭塔,然后以此地为中心来建造防御性营地。这样可以很好的保护自己的领地不受外敌入侵,从而给本势力的发展提供更好的条件。

(一)、物资生产

宗教会营地附近的物产丰富,可采矿冶金、开采石料、伐木种树和开荒种田。物资不足之时,可以向信奉本教的当地居民索要。也可协助各封臣作战来换取,或直接袭击敌对的村庄获得。

(二)、经济收入

宗教会的主要经济收入,来自大本营附近的物产情况(俗话说“靠山吃山、靠水吃水”)。但是教会内的主要经济来源,还是依赖信徒们的“自愿捐助”。甚至可以煽动信徒们在当地发动暴动,然后再向当地的封臣收取钱财再平息暴动。

四、人口管理

由于宗教会的民众数量会随时增加或减少,所以宗教会便采用军事管理法管理势力属民。

教会按照严格的军事管理制度,让教主的亲信来担任各级编制的管理者。让所有加入势力的属民按照以下的单位编制,让众人跟随各级管理者从事生产和参加战争。

这样的编制实际上是对势力进行了分封,让教中所有神裔成为了不同等级的封主。下面就对其编制制度做一下具体介绍。

宗教会属民分为民户和军户两种,每种编制各划分为五级。

宗教会的民户以家族为基本单位,编制如下:

1.伍户:以势力内的任意五个家族编成第一级民户单位,称为五户(战斗时称小队)。由上一级别的户长选个亲信(从五个家族的五名家长之中选出),来担任此级单位的户长,称之为伍户长(战时称为伍长,其职位由家人世袭)。平时由伍户长组织所属户民,从事生产劳动、进行军事训练。作战之时,由伍户长带领所属四名户民(所辖家族各出一人)参战(参战的人数为五人)。

2.什户:以两个伍户编成第二级民户单位,称为什户(战斗时称中队)。由上一级别的户长派个亲信(有能力的教徒),来担任此级单位的户长,称之为什户长(战时称为什长,其职位由家人世袭),此人的家族也编在此户籍单位内。平时由什户长组织所属户民,从事生产劳动、进行军事训练。作战之时,由什户长带领所属户民(所辖家族各出一人)参战(参战人数为十一人)。

3.列户:以三个什户编成第三级民户单位,称为列户(战斗时称大队)。由上一级别的户长派个亲信(有能力的教徒),来担任此级单位的户长,称之为列户长(战时称为列长,其职位由家人世袭),此人的家族也编在此户籍单位内。平时由列户长组织所属户民,从事生产劳动、进行军事训练。作战之时,由列户长带领所属户民(所辖家族各出一人)参战(参战人数三十四人)。

4.阵户:以四个列户编成第四级民户单位,称为阵户(战斗时称阵队)。由上一级别的户长派个亲信(有能力的教徒),来担任此级单位的户长,称之为阵户长(战时称为阵长,其职位由家人世袭),此人的家族也编在此户籍单位内。平时由阵户长组织所属户民,从事生产劳动、进行军事训练。作战之时,由阵户长带领所属户民(所辖家族各出一人)参战(参战人数一百三十七人)。

5.战户:以五个阵户编成第五级民户单位,称为战户(战斗时称营队)。由上一级别的户长派个亲信(各神族的后裔),来担任此级单位的户长,称之为战户长(战时称为战长,其职位由家人世袭),此人的家族也编在此户籍单位内。平时由战户长组织所属户民,从事生产劳动、进行军事训练。作战之时,由战户长带领所属户民(所辖家族各出一人)参战(参战人数六百八十六人)。

宗教会的军户以个人为基本单位,编制如下:

1.捐户:以五名士兵编成第一级军户单位,称为捐户(战斗时称小队)。由上一级别的户长选个亲信(从五名士兵中选出),来担任此级单位的户长,称之为捐户长(战时称为捐长,死后由首领来重新指派)。平时由捐户长组织所属户民,进行军事训练、负责势力内的警戒任务。作战之时,由捐户长带领所属户民参战(参战的人数为五人)。

2.献户:以两个捐户编成第二级军户单位,称为献户(战斗时称中队)。由上一级别的户长选个亲信(各神族的后裔),来担任此级单位的户长,称之为献户长(战时称为献长,死后由首领来重新指派)。平时由献户长组织所属户民,进行军事训练、负责势力内的警戒任务。作战之时,由献户长带领所属户民参战(参战人数为十一人)。

3.贡户:以五个献户编成第三级军户单位,称为贡户(战斗时称大队)。由上一级别的户长选个亲信(各神族的后裔),来担任此级单位的户长,称之为贡户长(战时称为贡长,死后由首领来重新指派)。平时由贡户长组织所属户民,进行军事训练、负责势力内的警戒任务。作战之时,由贡户长带领所属户民参战(参战人数五十六人)。

4.参户:以两个贡户编成第四级军户单位,称为参户(战斗时称卫队)。由上一级别的户长选个亲信(各神族的后裔),来担任此级单位的户长,称之为参户长(战时称为参长,死后由首领来重新指派)。平时由参户长组织所属户民,进行军事训练、负责势力内的警戒任务。作战之时,由参户长带领所属户民参战(参战人数一百一十三人)。

5.拜户:以五个参户编成第五级军户单位,称为拜户(战斗时称营队)。由上一级别的户长选个亲信(各神族的后裔),来担任此级单位的户长,称之为拜户长(战时称为拜长,死后由首领来重新指派)。平时由拜户长组织所属户民,进行军事训练、负责势力内的警戒任务。作战之时,由拜户长带领所属户民参战(参战人数五百六十六人)。

一支战户负责供养一支拜户,两者编为一支祭户。由教主的亲属或极为信任之人,来担任户长称为祭户长(战时称为祭长,其职家人不可世袭)。作战之时,由祭户长带领所属的战户和拜户参战(参战人数一千二百五十三人)。

既然要成为称霸一方的势力团体,就必须有足够多的属民。即便规模最小的宗教会,也要拥有五个满编制的祭户。为了保持作战人数,战时每户必须有一人去参战。如果一个战户家族内没有了成年男性,即便只剩老弱妇孺也要选出一人参战。拜户人数不足之时,就由教主安排人员补充。

五、军事介绍

(一)、装备介绍

1.武器制做:宗教会的技工们采用高超的武器锻造技术,用软金属包裹硬金属磨制的锋刃制成合金武器。这样即解决了教会中的武器匮乏问题,又可将敌方普通士兵的武器和铠甲轻易的破坏。

此外宗教会神裔们的奇特神力更值得一提,神裔们这种与生俱来的能力使他们战斗力超强。一旦神裔将这种“超凡”能力运用自如将,再配合长老们精心研究的战法或阵法便可“战无不胜”。

2.防具制做:宗教会的技工们采用高超的铠甲制造技术,将金属磨制成金属片缝制在皮甲上制成缀金皮甲。这种缀金铠甲很轻便而且防御力极好,可以解决帮会内正规士兵们对装备的大量需求。

而且这种皮甲已经完全普及到了所有士兵们的身上,但是精锐的教会术士却不装备这种特殊铠甲。教会的术士们会根据自己灵体的元素属性,战前临时“变化”成完全包裹全身的“神甲”。

(二)、兵种划分

教中的士兵划分为教会杂兵、教会民兵、教会士兵、教会精兵四种。

1.教会杂兵

教会杂兵们没有统一的服饰,由本势力保护下的自由村镇提供。一个村镇为其提供一支军队,军队人数根据本村镇的实际情况决定。参战人员武器和盔甲则由各自由村镇自行供给,本势力只提供一面势力军旗以便区分敌我。

自由村镇是各种人群的聚集之地,只需提供一顿饱饭便能拉起一支军队。教会杂兵成员复杂,包括收容流民、征召匪盗、雇佣游侠、逃亡士兵、村镇内的囚犯等等。

生活在乱世之中的男性流民,待其年满十岁,家中长辈便会教其制作武器和盔甲来防身。带其成年之后,也就人人都拥有一把劣质武器和皮质盔甲。所以教会杂兵战时人人都有装备,也就不足为奇。

早在这些士兵参战之前,各村镇便会付给他们“雇佣费”,并为他们发放粮水,他们要自备干粮袋和竹水筒。本教会在战后不会给予他们任何奖励,但是他们可以自由瓜分战场上的东西。由于各村镇都受到本教会的保护,所以战后不会向本教会讨要任何物资。

教会杂兵不会刻意划分队列,只根据战场的格局排成一条条的横线作战。士兵们大多数时间都是观望,然后根据战况自行发起攻击。一旦战局不利,整支队伍便会自行溃散。更有甚者,会倒戈攻向本势力军队。

2.教会民兵

教会民兵们都穿着各种颜色的布制衣裤和皮制短靴,本教会会为所有人配发统一的武器和盔甲。众人会将装备随身携带并且自行保养,一旦爆发战争便可快速武装。

教会民兵都是本教会的民户,都是无偿为本教会作战。众人平时要负担教会的生产任务,战时才会在各自户长带领下作战。战时本教会不会为众人发放粮水,众人要自备干粮袋和竹水筒。

教会不会为其发放俸禄,战后不会给予众人任何奖励。作战胜利之后,众人便会返回营地继续从事生产劳作。战败时众人会各自溃逃,然后等待教会重组后再回归。

教会民兵按照作战部署,分为斧盾教兵、长枪教兵和弓箭教兵三种。众人全都配发了一顶带有会徽图案的祭祀乌帽,和一件带有会徽图案的祭祀长袍,都穿着相同款式的缀藤皮甲(铠甲包括——肩带式缀藤片的皮胸甲,凹字形缀藤片的皮肩甲,内裹布腰围的皮制腰带,四瓣式齐臀缀藤片的皮裙甲,长筒式缀藤片的皮腕甲,长筒式缀藤片的皮胫甲)。

(1).斧盾教兵:斧盾教兵使用一把合金木柄短斧(全长七十厘米),一面方形缠藤木盾(长度一米,宽为六十厘米)徒步作战,身后还背着一个装有五支铁头木杆标枪(全长九十厘米)的皮制枪袋。

(2).长枪教兵:长枪教兵使用一把木柄合金腰刀(全长八十厘米),一杆合金枪头木柄长枪(全长三米)徒步作战,身后还背着一个装有五支铁头木杆标枪(全长九十厘米)的皮制枪袋。

(3).弓箭教兵:弓箭教兵使用一把木柄合金腰刀(全长八十厘米),一把牛筋弦的木体长弓(长一米五)徒步作战,身后还背着一个装有三十支铁头长木杆羽箭(全长八十厘米)的皮制箭囊。

战力极差的教会民兵们,战时皆以方阵御敌。众人以阵队为基础,排成五个方阵作战。五名阵长在各方阵中心指挥,每名阵长自带一名号角兵(闻号进军),一名铜锣兵(闻锣退兵),一名持旗兵(携带一面教会会旗),三人腰插一把木柄合金腰刀(全长八十厘米),装备与士兵们相同。

教会民兵阵长们都穿着白色布制衣裤和黑色皮靴,外着缀铁皮甲(铠甲包括——肩带式缀铁片的皮胸甲,凹字形缀铁片的皮肩甲,方形缀铁片缠带皮臂甲,内裹皮制腰围的皮腰带,四瓣式齐臀缀铁片的皮裙甲,缠带式圆形铁护肘,长筒式缀铁片的皮腕甲,缠带式圆形铁护膝,长筒式缀铁片的皮胫甲),甲外穿着件带有会徽图案的白布背心,头戴带有会徽图案外套祭祀乌帽的铁头盔。他们使用一把铁柄合金腰刀(全长八十厘米),一面包铁皮的圆形木盾(宽和长为五十厘米)徒步作战。其双臂和双腿两侧,各绑着一个装有五支铁柄铁刃飞刀(全长二十厘米)的皮制刀袋。同时随身携带一把牛筋弦的铁胎弓(长度一米),和一个装有五十支铁箭头短木杆羽箭(全长六十厘米)的皮制箭囊。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