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精品书屋>玄幻魔法>幻界争霸记> 科普 七大势力--蛮族军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科普 七大势力--蛮族军(1 / 2)

一、势力形成

进入“争霸时期”之后,十二生肖国为瓜分全日群岛,而不断的争战厮杀。各国封臣无暇顾忌自己封城外的大小事物,任由各种势力和自由村镇去自行发展。而这点和弯月半岛的百巫联盟国、蛮国联盟国和战武联盟国,推行的土地垄断奴役制相反。

这就使得生活在弯月半岛上被奴役的人们,迫切希望到全日群岛上自由生活。在这种强烈欲望驱使下,弯月半岛人类逃奴开始大量涌向全日群岛。但他们在迁徙之时,只能从弯月半岛和全日群岛的连接地——风极岛和暴风岛通过。

在风极岛入口建立的战武联盟国,牢记先君“遗言”(决不允许百巫联盟国和蛮国联盟国的人们踏入全日群岛)不允许人类的逃奴通过。所以这些逃奴为了到达全日群岛过理想的生活,只有被迫组成军队强行突破战武联盟国的封锁。直至进入全日群岛境内,这些人类逃奴也依旧团结在一起四处抢掠。

这种流浪军事团体一直没有正式的定义名,直到进入“争霸时期”,各地民众才把此势力称为——“蛮族军”,由于众蛮族军皆处于原始社会的生活状态,所以被各国的军民惧称为“野人军”。

二、势力性质

蛮族军是不受国家约束的独立势力组织,分布在全日群岛十二生肖国内的各个地区。蛮族军拥有强大的军事实力,可随意攻击各地的封城,使其成为了主宰全日群岛的七大势力之一。

蛮族军无固定定居点和势力控制范围,各军为了生存,就要不断攻击其它势力获得物资。虽然势力成员身份复杂,而且都有不同信仰,但自从他们加入本军起,便只听从首领号令。

在军队中除了三大头目(大祭师、大魔师、大巫师)和其家眷之外,军中所有成员的地位都是平等的。军中官员们的选举,全部采用投票制度。只要具备领导能力,就可以当选军队的官员。但军中首领的职位,只能由从三大头领之中选出。除了军中首领之外,其他官员的地位缺乏稳定性。随时都有可能被赶下台,更严重者是全家人被赶出本军队。巫师们将对死亡的恐惧,与从其它神族学来的神学相结合,产生了蛮族军特有的宗教信仰文化——超生教(即超越死亡得到长生之意)。总体来说蛮族军算是类似邪教组织的半民主制军事团体。

三、资源经济

蛮族军是流浪势力组织,不会选择长期的定居点,而是在行踪隐蔽的山林之间修建帐篷居住。这样便可以很好的隐藏自己,保护军中来之不易的钱粮和物资。

(一)、物资生产

蛮族军会在迁徙时,根据当地物产情况,采矿冶金、放养牧群、砍伐树木。食物不足之时,可以猎杀野兽或者捕捞海鲜为食。但是蛮族军生产力落后,即便属民集体劳动也只能得到较少的物资。所以蛮族军会经常无端袭击各势力或地方封城,威逼他们给予其所需的物资。

(二)、经济收入

蛮族军依靠贩卖迁徙时采集到的珍贵物资,还只能获得少量的经济收入。所以只能通过被雇佣作战去获得雇佣报酬,或贩卖抓获的俘虏换取资金。但是再多的资金在蛮族军内部也一无是处,因为他们的主要目的是获取大量食物。

四、人口管理

由于蛮族军的民众数量会随时增加或减少,所以蛮族军便采用军事管理法管理势力属民。

全军按照严格的军事管理制度,让酋长的亲信来担任各级编制的管理者。让所有加入势力的属民按照以下的单位编制,让众人跟随各级管理者从事生产和参加战争。

这样的编制实际上是对势力进行了分封,让首领的亲信们成为了不同等级的封主。下面就对其编制制度做一下具体介绍。

蛮族军属民分为民户和军户两种,每种编制各划分为五级。

蛮族军的民户以家族为基本单位,编制如下:

1.伍户:以势力内的任意五个家族编成第一级民户单位,称为五户(战斗时称小队)。由上一级别的户长选个亲信(从五个家族的五名家长之中选出),来担任此级单位的户长,称之为伍户长(战时称为伍长,其职位由家人世袭)。平时由伍户长组织所属户民,从事生产劳动、进行军事训练。作战之时,由伍户长带领所属四名户民(所辖家族各出一人)参战(参战的人数为五人)。

2.什户:以两个伍户编成第二级民户单位,称为什户(战斗时称中队)。由上一级别的户长派个亲信(投票选举之人),来担任此级单位的户长,称之为什户长(战时称为什长,其职位由家人世袭),此人的家族也编在此户籍单位内。平时由什户长组织所属户民,从事生产劳动、进行军事训练。作战之时,由什户长带领所属户民(所辖家族各出一人)参战(参战人数为十一人)。

3.列户:以三个什户编成第三级民户单位,称为列户(战斗时称大队)。由上一级别的户长派个亲信(投票选举之人),来担任此级单位的户长,称之为列户长(战时称为列长,其职位由家人世袭),此人的家族也编在此户籍单位内。平时由列户长组织所属户民,从事生产劳动、进行军事训练。作战之时,由列户长带领所属户民(所辖家族各出一人)参战(参战人数三十四人)。

4.阵户:以四个列户编成第四级民户单位,称为阵户(战斗时称阵队)。由上一级别的户长派个亲信(投票选举之人),来担任此级单位的户长,称之为阵户长(战时称为阵长,其职位由家人世袭),此人的家族也编在此户籍单位内。平时由阵户长组织所属户民,从事生产劳动、进行军事训练。作战之时,由阵户长带领所属户民(所辖家族各出一人)参战(参战人数一百三十七人)。

5.战户:以五个阵户编成第五级民户单位,称为战户(战斗时称营队)。由上一级别的户长派个亲信(投票选举之人),来担任此级单位的户长,称之为战户长(战时称为战长,其职位由家人世袭),此人的家族也编在此户籍单位内。平时由战户长组织所属户民,从事生产劳动、进行军事训练。作战之时,由战户长带领所属户民(所辖家族各出一人)参战(参战人数六百八十六人)。

蛮族军的军户以个人为基本单位,编制如下:

1.猎户:以五名士兵编成第一级军户单位,称为猎户(战斗时称小队)。由上一级别的户长选个亲信(从五名士兵中选出),来担任此级单位的户长,称之为猎户长(战时称为猎长,死后由首领来重新指派)。平时由猎户长组织所属户民,进行军事训练、负责势力内的警戒任务。作战之时,由猎户长带领所属户民参战(参战的人数为五人)。

2.牧户:以两个猎户编成第二级军户单位,称为牧户(战斗时称中队)。由上一级别的户长派个亲信(投票选举之人),来担任此级单位的户长,称之为牧户长(战时称为牧长,死后由首领来重新指派)。平时由牧户长组织所属户民,进行军事训练、负责势力内的警戒任务。作战之时,由牧户长带领所属户民参战(参战人数为十一人)。

3.征户:以五个牧户编成第三级军户单位,称为征户(战斗时称大队)。由上一级别的户长派个亲信(投票选举之人),来担任此级单位的户长,称之为征户长(战时称为征长,死后由首领来重新指派)。平时由征户长组织所属户民,进行军事训练、负责势力内的警戒任务。作战之时,由征户长带领所属户民参战(参战人数五十六人)。

4.勇户:以两个征户编成第四级军户单位,称为勇户(战斗时称卫队)。由上一级别的户长派个亲信(投票选举之人),来担任此级单位的户长,称之为勇户长(战时称为勇长,死后由首领来重新指派)。平时由勇户长组织所属户民,进行军事训练、负责势力内的警戒任务。作战之时,由勇户长带领所属户民参战(参战人数一百一十三人)。

5.士户:以五个勇户编成第五级军户单位,称为士户(战斗时称营队)。由上一级别的户长派个亲信(投票选举之人),来担任此级单位的户长,称之为士户长(战时称为士长,死后由首领来重新指派)。平时由士户长组织所属户民,进行军事训练、负责势力内的警戒任务。作战之时,由士户长带领所属户民参战(参战人数五百六十六人)。

一支战户负责供养一支士户,两者编为一支部户。由军长的亲属或威望极高之人,来担任户长称为部户长(战时称为部长,其职家人不可世袭)。作战之时,由部户长带领所属的战户和士户参战(参战人数一千二百五十三人)。

既然要成为称霸一方的势力团体,就必须有足够多的属民。即便规模最小的蛮族军,也要拥有五个满编制的部户。为了保持作战人数,战时每户必须有一人去参战。如果一个战户家族内没有了成年男性,即便只剩老弱妇孺也要选出一人参战。士户人数不足之时,就由军长安排人员补充。

五、军事介绍

(一)、装备介绍

1.武器制做:蛮族军的技工们采用高超的武器锻造技术,用软金属包裹硬金属磨制的锋刃制成合金武器。这样即解决了军队中的武器匮乏问题,又可将敌方普通士兵的武器和铠甲轻易的破坏。

由于蛮族军经常过着到处迁徙的游猎生活,所以狩猎成为了日常生活的一部分。为了让狩猎更便捷从而得到更多食物,军中技工们发明了可连续单发的连发机弩。蛮族军的首领将其普及到了军队之中,增加了士兵们单兵作战的战斗力。

2.防具制做:蛮族军的技工们采用高超的铠甲制造技术,将金属磨制成金属片缝制在皮甲上制成缀金皮甲。这种缀金铠甲很轻便而且防御力极好,可以解决军队里正规士兵们对装备的大量需求。

但这种皮甲并不能完全普及到所有士兵的身上,只有军队的精锐战士才可以装备这种特制铠甲。军队的普通士兵们在作战时只能穿着缀藤皮甲,这是一种将藤编甲片缝缀在皮甲外制成的铠甲。

(二)、兵种划分

军中的士兵划分为蛮军杂兵、蛮军民兵、蛮军士兵、蛮军精兵四种。

1.蛮军杂兵

蛮军杂兵们没有统一的服饰,由本势力胁迫下的自由村镇提供。一个村镇为其提供一支军队,军队人数根据本村镇的实际情况决定。参战人员武器和盔甲则由各自由村镇自行供给,本势力只提供一面势力军旗以便区分敌我。

自由村镇是各种人群的聚集之地,只需提供一顿饱饭便能拉起一支军队。蛮军杂兵成员复杂,包括收容流民、征召匪盗、雇佣游侠、逃亡士兵、村镇内的囚犯等等。

生活在乱世之中的男性流民,待其年满十岁,家中长辈便会教其制作武器和盔甲来防身。带其成年之后,也就人人都拥有一把劣质武器和皮质盔甲。所以蛮军杂兵战时人人都有装备,也就不足为奇。

早在这些士兵参战之前,各村镇便会付给他们“雇佣费”,并为他们发放粮水,他们要自备干粮袋和竹水筒。本军团在战后不会给予他们任何奖励,但是他们可以自由瓜分战场上的东西。由于各村镇都受到本势力的保护,所以战后不会想本势力讨要任何物资。

蛮军杂兵不会刻意划分队列,只根据战场的格局排成一条条的横线作战。士兵们大多数时间都是观望,然后根据战况自行发起攻击。一旦战局不利,整支队伍便会自行溃散。更有甚者,会倒戈攻向本势力军队。

2.蛮军民兵

蛮军民兵们都穿着兽皮制的短衣、短裤和皮制短靴,本蛮军会为所有人配发统一的武器和盔甲。众人会将装备随身携带并且自行保养,一旦爆发战争便可快速武装。

蛮军民兵都是本蛮军的民户,都是无偿为本蛮军作战。众人平时要负担本军的生产任务,战时才会在各自户长带领下作战。战时本蛮军不会为众人发放粮水,众人要自备干粮袋和竹水筒。

蛮军不会为其发放俸禄,战后不会给予众人任何奖励。作战胜利之后,众人便会返回营地继续从事生产劳作。战败时众人会各自溃逃,然后等待蛮军重组后再回归。

蛮军民兵按照作战部署,分为斧盾蛮兵、长枪蛮兵和弓箭蛮兵三种。众人全都配发了一顶带有军徽图案的兽皮风帽,和一件带有军徽图案的兽皮斗篷,都穿着相同款式的缀藤皮甲(铠甲包括——肩带式缀藤片的皮胸甲,凹字形缀藤片的皮肩甲,内裹布腰围的皮制腰带,四瓣式齐臀缀藤片的皮裙甲,长筒式缀藤片的皮腕甲,长筒式缀藤片的皮胫甲)。

(1).斧盾蛮兵:斧盾蛮兵使用一把合金木柄短斧(全长七十厘米),一面方形缠藤木盾(长度一米,宽为六十厘米)徒步作战,身后还背着一个装有五支铁头木杆标枪(全长九十厘米)的皮制枪袋。

(2).长枪蛮兵:长枪蛮兵使用一把木柄合金腰刀(全长八十厘米),一杆合金枪头木柄长枪(全长三米)徒步作战,身后还背着一个装有五支铁头木杆标枪(全长九十厘米)的皮制枪袋。

(3).弓箭蛮兵:弓箭蛮兵使用一把木柄合金腰刀(全长八十厘米),一把牛筋弦的木体长弓(长一米五)徒步作战,身后还背着一个装有三十支铁头长木杆羽箭(全长八十厘米)的皮制箭囊。

战力极差的蛮军民兵们,战时皆以方阵御敌。众人以阵队为基础,排成五个方阵作战。五名阵长在各方阵中心指挥,每名阵长自带一名号角兵(闻号进军),一名铜锣兵(闻锣退兵),一名持旗兵(携带一面蛮军军旗),三人腰插一把木柄铁刃腰刀(全长八十厘米),装备与士兵们相同。

蛮军民兵阵长们都穿着羊皮制成的衣裤和牛皮靴,外着缀铁皮甲(铠甲包括——肩带式缀铁片的皮胸甲,凹字形缀铁片的皮肩甲,方形缀铁片缠带皮臂甲,内裹皮制腰围的皮腰带,四瓣式齐臀缀铁片的皮裙甲,缠带式圆形铁护肘,长筒式缀铁片的皮腕甲,缠带式圆形铁护膝,长筒式缀铁片的皮胫甲),甲外披着件带有军徽图案的兽皮背心,头戴着带有军徽图案的缀铁片的皮质锅盔。他们使用一把铁柄合金腰刀(全长八十厘米),一面包铁皮的圆形木盾(宽和长为五十厘米)徒步作战。其双臂和双腿两侧,各绑着一个装有五支铁柄铁刃飞刀(全长二十厘米)的皮制刀袋。同时随身携带一把连发机弩(长度四十厘米),和一个装有二十个箭夹、每夹十支铁头木杆机弩箭(全长二十厘米)的箭箱。

每个方阵四名列长各管一支大队,负责防守一个方向。其下属的三支中队,划分为斧盾中队、长枪中队、弓箭中队。斧盾中队排在方阵的最外层,长枪中队排在方阵中间位置,弓箭中队排在方阵的最里层。各什长与各伍长的武器装备,皆与本队士兵相同。列长的盔甲也与士兵们相同,只是手持一把铁柄铁刃腰刀(全长八十厘米),一面圆形缠藤木盾(宽和长为五十厘米)徒步作战。

蛮军民兵所有阵长、列长、什长、伍长的背后,各绑着一面带阵、列、什、伍字样的黑字兽皮小旗。本队战长负责骑马向各阵长下达命令,五个方阵根据战场局势不断变动作战。全战队参战人数七百零一人。

蛮军民兵战长身穿羊皮制成的衣裤和牛皮靴,外着铁制板甲(铠甲包括——肩带式铁板胸甲,凹字形铁片肩甲,方形铁片缠带臂甲,内裹皮制腰围的皮腰带,前后开式齐膝铁片连环裙甲,缠带式圆形铁护肘,缠带式铁板护腕,缠带式圆形铁护膝,缠带式铁板护胫),甲外披着件带有军徽图案的兽皮背心,头戴着带有军徽图案的缀金属片皮质锅盔。他们使用着各自擅用的合金武器,骑乘披皮甲的战马作战,马鞍的两侧各有一个装有十支铁头木杆标枪(全长九十厘米)的皮制枪袋。同时随身携带一把连发机弩(长度四十厘米),和一个装有二十个箭夹、每夹十支钢头木杆机弩箭(全长二十厘米)的箭箱。

蛮军士兵战长与本队的蛮军士兵士长,皆由本队蛮军部长统一指挥作战。每名民兵会“尽量”坚守自己的岗位,直至自己的方阵被攻破时才各自逃散。

3.蛮军士兵

蛮军精兵们穿着款式统一的衣裤和兽皮鞋,本蛮军会为所有人配发统一的武器和盔甲。众人的装备都存放在蛮军武库内,蛮军工匠会时时对其保养和修复。一旦爆发战争,众人可以及时武装起来。

蛮军士兵皆是本蛮军自幼收养或者买来的健全幼 童,待其成年后再编入各个军户。众人不用从事任何生产劳动,每日只需进行各种作战训练。作战时本蛮军会为众人发放粮水,众人只需携带各自武器装备即可。

蛮军每月会按时为众人发放俸禄,战后也会根据战功给予众人奖励。作战胜利之后,众人便会返回营地担任守卫。战败时众人会各自溃逃,然后等待蛮军重建后再回归,或者投靠其它的蛮族军。

蛮军精兵按照作战部署,分为骑战卫队、蛮女卫队、涂毒卫队、狼骑卫队、战车卫队五种(每支卫队参战人数一百一十三人),皆由各自军户士长指挥调度。下面对蛮族军的这五种特有卫队,做一下具体的介绍。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