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错。”叶秋薇说,“说到奶奶时,他双眼出神,一脸的轻松和幸福。我当时就明白过来,他之所以会跟年龄比自己大的女人交往,很可能就是为了追求潜意识中奶奶带给他的幸福和安全感。”
我深吸了一口气,想了想问:“对了,他父母为什么要把他放在老家?这个你问了么?”
“问了。”叶秋薇说,“原因很简单,因为工作太忙。当时,刘向东去了外省读博士,认为自己一个男人不适合带孩子。同时,葛庆霞当时已经小有名气,经常全国各地到处跑,也没有时间带孩子。两人一商量,就把儿子送到了老家。”
我叹了口气:“亏葛庆霞还是研究儿童心理的,难道不知道性蕾期对性心理发育的重要性么?”
叶秋薇平静地说:“这也可以理解。很多心理学家都不认同弗洛伊德的性心理发展理论,那个年代的国内尤甚。”
我再次叹了口气:“这倒也是。”
“我跟刘智普聊了一个中午,对他的心理状况和家庭关系有了更全面深入的了解。”叶秋薇又说,“1992年,祖母去世,刘智普回到父母身边。在过去的三年多时间里,他和父母只能在过年期间见上一面,有时甚至过年都见不到。突然回到父母身边,生活环境也发生了巨大变化,他的性格开始变得内向,开始惧怕与人的交往。他小时候还特别惧怕母亲,我想,正是这种惧怕导致了他和母亲之间的疏远。”
我点点头:“就心理发育而言,奶奶扮演了母亲的角色,所以母亲失去了应有的位置。严格地说,这也是一种乱伦。”
“没错。”叶秋薇说,“至此,就可以对刘智普的心理状况做个初步总结了:进入性蕾期后,儿童对性产生了初步的好奇,并开始通过性器官获得快感。对男孩来说,他的第一个性欲对象就是母亲——恋母情结。但刘智普没有和母亲在一起,身边唯一的女性至亲就是祖母,所以其潜意识中的性欲对象就成了祖母。同时,因为只有祖孙两人,刘智普没有受到来自男性至亲的‘阉割焦虑’,因而无法顺利渡过性蕾期,性心理发育停滞在这一阶段,对祖母的‘恋母情结’因此潜伏下来,成为其成年后的性心理特征之一。”
我一边记录,一边连连点头。
“对祖母的爱恋,影响着他对女性的态度,以及对配偶的选择。”叶秋薇继续分析,“他一定发现母亲和祖母完全不是同一种女人,因而对母亲产生了骨子里的反感与恐惧,这是母子俩关系疏远的根源。祖母已经去世,他必须通过其他女人才能释放自己的爱恋和性欲。在选择配偶时,他就会倾向于与祖母有共同特征的女性——年龄比他大只是特征之一,他交往过的女人们身上,一定还有更多相似点。”
我停住笔:“这些特征,你身上应该也有。”
叶秋薇看了我一眼,接着分析道:“为了获得身心的满足,他和交往的女人发生关系,并在潜意识中将对方当成自己的祖母。但随着交往的深入,尤其是对方暴露了某种缺点后,他对祖母的潜意识幻想会产生极大的破灭感,由此而来的,就是对交往对象骨子里的恐惧与厌恶。所以,他才会频繁地与比自己年龄大的女人交往,又频繁地将她们抛弃,迅速寻找下一个对象。”
我叹了口气:“他是不道德的,但或许也是最痛苦的。”
“可恨之人必有可怜之因,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叶秋薇嘴角闪过一丝冷笑,“任何同情都不是公正的。”
我张开嘴,却不知如何反驳,随后松了口气:“请继续,分析了这些之后,下一步怎么做?刘智普的心理对你有什么价值?”
“把握了刘智普的心理,就可以通过一定的手段掌控他,继而通过他对刘向东进行接触和调查。”叶秋薇说,“不过,分析心理概况,只是掌控心理的第一步,我要做的准备工作,还有很多。”
PS.阉割焦虑:性蕾期的男孩,第一个性欲对象是母亲,这就是所谓的恋母情结。与此同时,由于观察到女孩没有男性生殖器,又担心对母亲的爱恋遭到父亲报复,男孩会产生一种害怕父亲阉割自己的潜意识心理,即“阉割焦虑”。阉割焦虑会抑制男孩对母亲的潜在的性欲,使男孩接受社会伦理与道德约束,恋母情结也因此弱化,性蕾期顺利结束。如果恋母情结没有受到“阉割焦虑”的压制,就很可能一直保留到成年,成为病态的恋母情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