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精品书屋>武侠修真>寒剑江湖> 第310章 龙虎剑(30)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310章 龙虎剑(30)(2 / 2)

但是他从直觉感受到两人之间的形势:刺客的攻势虽然一面倒,但闫胜正面迎受这剑浪,并没被真正撼动,就像在风暴巨浪里的一条游鱼。

他心里的“我”,仍在。

王守仁的感受没错。在剑锋的光晕之下,闫胜的脸,仍然无一丝恐惧或焦躁的波纹。

虽然很凶险,闫胜确实将侯英志使出的“龙虎剑法”一一接下来了,也开始适应侯英志的气势和速度。他正逐寸在重整自己的态势。

闫胜未受动摇,除了因为经过“山螺”的心灵锻练,还因为一个理由:他并非只为自己而战斗。

像王大人这样的人物,他每多活一天,就是许多人的福气。

为了那些人,我要保护他。

闫胜此际的气势,虽似不及侯英志猛烈,但却更广阔。

侯英志渐渐发觉,自己的攻击好像距离闫胜的身体越来越远了。

怎么会……

然后,闫胜反击。

“龙棘”四尺金黄刃锋自下而上,半像挑削,半似直刺,以巧奇的轨迹,袭取侯英志下颔!

这招不是别的,正是“龙虎剑?覆浪”。

也就是先前侯英志使出过的剑招!

侯英志惊愕间侧身闪避这式“覆浪”,同时心里疑问:

他怎么会这招?

侯英志借闪身之势,左手短剑欲要反击,怎料闫胜的“虎辟”短剑已经自右腋穿,刺向他左肘截杀,又是另一招侯英志才刚用过不久的“龙虎剑法·探趾”!

这样侯英志更确定了:

他是从我手上学过去的!

侯英志得知后,心里溢满了惊讶和愤怒。他这些年苦心参悟的“龙虎剑谱”心得,却在这短短时刻就给闫胜接收了。

那是属于我的!我一个人的!

侯英志再次施展起“巫丹行剑”的蛇步,避开“虎辟”的压制,又运起一招“龙虎剑”的“流风”,左脚单足独立同时反手长剑恍如无声挥出,斜削闫胜的肩头!

这次出剑的手法和劲力,侯英志融入了更多巫丹派技巧,与剑谱中所载有所差异,可说是一招变了形的“流风”。

集青冥、巫丹派剑法之诀要,一直是侯英志引以为傲的事,他也深信这是自己胜过闫胜的绝对优势。

这招你学不来吧?

闫胜依旧冷静接招,“龙棘”长刃自下而上掠起,回格这式“流风”,再在中路横拖向侯英志腰间!

侯英志正要向后缩腹闪避,闫胜这式却原来是虚招,半途剑锋往上攻变方向,剑刃内侧反削侯英志的脸他使出了之前侯英志展示过的“开云”,然而这一次闫胜更进一步,他不止是模仿,还直接将招式变成自己的新招运用,加入虚招诱敌的策略,短短时刻内即已融会贯通!

这是理所当然的。不因为闫胜的天赋,而是由于“龙虎剑”的招术,本来就建基于青冥派六套基本剑法,闫胜早就对它们熟练得入心入骨,只要一经点通“龙虎剑”的招式剑诀,第一次运使出来时,已然犹如习练多时的熟招。

两人就继续这样你来我往地交锋。侯英志不断在双剑里渗入巫丹的招法,以期增加威力,并且令闫胜迷惑。

但是闫胜仍是不慌不忙地运剑。骤然得到这些新招式,他却未有亢奋忘形或者勉强试招,只是自然应对侯英志的动作而变换攻防,心灵状态就像当日邢猎教导的一样,犹如海上浮舟般不滞于任何执念。

经过了“山螺”,闫胜在“意”上面的修练,已达上境。

交手十多剑之后,二人战斗成了均势,攻守各半。

有闫胜的“龙虎剑”越使越圆熟丰富,侯英志心底有点慌了。

这么下去,他会超越我吗?

在旁观战的佟晶,心里更感充满惊奇。她本来就觉得二人的姿势很相似,如今经过一轮交战,闫胜打出的剑更是越来越像那名刺客。

不止这样……同样的剑招,闫胜用起来还更像属于自己……

佟晶以她武学天分高超的眼睛,瞬间作出了如此判断。虽然她并不知道背后原因。

他们这决斗简直像在练剑一样,那家伙就似在不断给闫胜喂招。

佟晶心中所想,正是侯英志现在的感觉:两人彷佛回到了青冥山的少年时代,那日夕对剑供光景。不同的只是技艺的高超与杀意的满溢。

而侯英志的杀气,快将被闫胜宏大的剑化解殆尽。

是最后了。

侯英志心里下了决断,猛地吸进一大口气息,同时左手五指将短剑转变为反握,腿膝屈曲下沉。

这样的起手之势,闫胜从未见过,心里吹起警告的号角。

侯英志从齿唇间发出强烈的吐息,双腿和腰身随即爆发向前冲出!

身体起动的剎那,侯英志把双剑递出,两臂肩、肘、腕关节并未如平常出剑般伸展,而是在自己身前结成一个坚固的骨架,双剑隐隐夹合出有如三角锥状的结构。

利用身躯与脚步短距的前冲爆发,侯英志维持这样的持剑体势,人与剑彷佛结合成一辆破城车,长剑尖朝闫胜猛烈撞去!

侯英志发出这剑的吐息声与先前大异,深沉中带着气流的滚动,犹似雷鸣之音。此乃“龙虎剑法”中“穹苍破”之外的另一大杀技:“虎雷啸”。与“穹苍破”意想于龙飞九天、从远距飞跃出击刚好相反,“虎雷啸”模仿猛虎下山之势,不靠身体和手臂伸张出击,而是以腿足腰肢爆发的动力,全体向敌方撞击。由于出剑动作小,并靠一步冲刺,与“穹苍破”不同,只能用于近距离击敌。

“虎雷啸”右手居前的长剑保持着斜角,握剑的手臂沉肩坠肘,对方若从右侧或下方试图格开它,实难以动摇其架势,另一边以反手握持短剑,加强了抵抗力,随时能将对方从上路或左侧挥来的兵刃挡去,如此上下四面皆无空隙。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