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精品书屋>玄幻魔法>穿越成皇储> 第三十六章 谋划17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三十六章 谋划17(2 / 2)

恐吓了一句后雅尼克走到让安妮事先准备好的小黑板前。“现在来谈谈坦克的设计。诸位应该都知道战舰倾斜装甲吧?它的目的是在水平面厚度增加,并使炮弹有滑跳的可能。战舰既然能这样设计,那坦克为什么不呢?假设厚度45mm的装甲倾斜30°,那实际上的正面水平厚度=45/sin30°=90mm。”说着拿起粉趣÷阁刷刷刷的画了几条线。

“倾斜装甲的按倾斜的角度装配好后,如果在战场,来袭炮弹弹道是一条抛物线轨迹,在上升阶段或基本水平时接触到倾斜装甲,那就会有明显的防护效果,因为炮弹与装甲面的接触角很小,极晚产生跳弹,假如不跳,击穿的厚度也确实等于在原本厚度下是延长了。”出现这种情况一般是可视攻击时出现,比如单兵反坦克火箭、反坦克无炮等等,还有就是坦克之间的可视距离对抗射击。因距离较近,弹药攻击时一般弹道还处于上升阶段。

看着这几位企业大佬频频点头,雅尼克心中不由暗爽。“坦克炮可以用50mm口径的,不过需要后期可以升级到75mm配一挺同轴机枪,,正面装甲厚度不能低于40mm。传动后置、扭杆悬挂、引擎横置。时速要达到45~50千米每小时。越野行程要达到200公里。”至于发动机,采用的依旧是汽油发动机。虽然很多人以其省油,可靠还有不易燃烧的特点认为柴油机是作为坦克发动机的最佳动力选择,可以现在的德国科技根本造不出完美的柴油发动机,十年后换上柴油机还差不多。

毕竟原时空二战德国拥有最好的柴油机技术,相关产品技术含量高。空军的容克-86R特种高空侦察机就用的柴油机(这玩意实用升限能达到14400米,堪称后世的U2),海军的潜艇和战列舰也都有柴油机,陆地上也有迈巴赫的大功率柴油机。甚至苏联的V2发动机都是引进德国技术弄的,而毛子最开始也想把这个发动减重以后装飞机上使唤,所以才用铝造这个玩意。可惜技术不过关,于是乎还是用在地面,居然就成了苏联坦克的标准动力。

可最大的问题是能源缺乏,正所谓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德国的石油根本无法满足需要。德国燃料供应2/3靠煤制油化工,煤合成汽油的成本远远低于煤合成柴油。1/3的燃料靠罗马尼亚的坡罗耶斯蒂油田提供石油,这一部分石油提炼的柴油主要供应海军。所以,从战略的需求考量,德国陆军不得不去柴油化,全面使用汽油发动机。

说了一通后戴姆勒-奔驰的负责人举起了手。“殿下,我有个疑问。”

雅尼克点点头。“请讲。”

戴姆勒-奔驰的负责人用手比划了几下。“使用倾斜装甲的话会影响到车内空间吧?”

这是个浅而已见的问题。倾斜装甲虽好,但也不是完美的,一是造成车内空间狭小,另外就是前部的倾斜装甲如果角度过大的话还有一个意想不到的问题---驾驶员出入的舱门不好布置。T-34在首上“开门”,IS-2,IS-4的驾驶员干脆连门都没有,要么从炮塔进去再塞进驾驶位,要么从车底安全门进去,直到IS-3改为箭簇形车首才给驾驶员硬挤出一个车顶能开的门。但是当时毛子没有那么强大的压力机去制造整体式箭簇形车首,于是两块拼焊,不仅造成了首上的薄弱环节,个别还出现过焊缝开裂,装甲板掉落的事故。

不仅前苏联,其他国家也遇到过类似的矛盾。美国的谢尔曼早期采用56度大倾角首上,也因为没有足够的可以给驾驶员开顶门的空间,结果挺好的首上硬是多出来两个“弱点”,虽然后来在其前部加焊装甲板来弥补防护上的“漏洞”,但一来本身倾角就小,加个1-2英寸装甲板在德国大威力主炮面前不顶事,二来两个突出部又增加了加工工时,所以美国人后来不忍了,减小装甲倾角(47度)的基础上加厚首上装甲,算是基本解决了上面的矛盾。

雅尼克把这些各国解决的办法讲了出来,让他们自己去挑最为合适的办法。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