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酆都大帝却并没有真的撒手不管,他一直在暗中关注着神州的变化,见到柴荣出世之时,酆都大帝立即断定,在柴荣身后的人物,定然是那来到神州的阎罗王。
柴荣虽然英年早逝,但是很快,酆都大帝便发现阎罗王将助力转移到了赵匡胤的身上,而在发现赵匡胤的命格之后,酆都大帝同时确认,此人正是终结五代十国的天命之人。
所以酆都大帝放下了心,一边关注着赵匡胤的进展,一边躲避着阎罗王的寻找,期待着神州早日恢复安宁。
最终,赵匡胤不负众望建立了宋朝,终结了这个混乱的时代,阎罗王也并没有贪恋神州的荣华富贵,而是选择了功成身退,继续寻找酆都大帝的下落。
到了这时,本应该一切归于平静,但是弱水还不死心,他们暗中蛊惑赵光义,令其行烛影斧声之事,弑兄夺位,试图以此动摇宋朝根基,让天下再起刀兵。
酆都大帝自然发现了弱水的阴谋,不过就在他想要出手阻止之时,关山在他之前便已经有了举动,于是酆都大帝再一次选择了按兵不动,在暗中继续观察着一切。
最终,赵光义脱离了蛊惑,虽然赵匡胤驾崩于万岁殿,但是他已经完成了他的使命,宋朝的崛起已经无法逆转,弱水的阴谋再一次宣告失败。
不过即便如此,弱水却依然没有放弃试图扰乱天下的想法。
既然直接操纵皇位之人会引起关山的发现,所以弱水索性换了一个方式,那便是通过权臣,诱导坐在皇位上的帝王,因为帝王本身并没有遭受蛊惑,所以关山自然不会有所发现。、
这也就是赵恒为何前期还可以算是一代明君,最后却醉心封禅之事,沉迷神道,不理朝政的原因,因为那时的他,早已被弱水所派之人迷了心智。
而正如弱水所料,因为他们这一次没有对赵恒做什么手脚,所以关山并没有发现其中的隐情,关山先人只是单独的以为赵恒并非明主,而是碌碌无为的君王。
自古以来,关山都没有插手朝政的想法,无论兴旺还是衰败,只要没有人为的操纵,在关山眼中都是正常的现象。
所以,在认定赵恒是一位碌碌无为的君王以后,关山也并没有插手其中,而是任由其自生自灭,并没有任何出手阻止的念头。
不过,虽然弱水的举动瞒过了关山的先人,但是却瞒不过在暗中观察着一切的酆都大帝。
酆都大帝乃是从神话时期便已经存在的人物,自然早已看出弱水的打算,对于如此举动,酆都大帝自然不可能坐视不理,于是他毅然选择出世,化名包拯试图粉碎弱水的再一次阴谋。
而之所以他会借口守孝一事拖延出仕时间,其原因也很简单,那便是因为阎罗王还没有离开神州,所以酆都大帝才会一而再再而三的选择拖延,其目的便是要等到阎罗王重返幽冥之时。
而为了维持王朝的稳定,酆都大帝化名包拯包龙图,
而之所以他会借口守孝一事拖延出仕时间,其原因也很简单,那便是因为阎罗王还没有离开神州,所以酆都大帝才会一而再再而三的选择拖延,其目的便是要等到阎罗王重返幽冥之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