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精品书屋>历史军事>混在明朝当海商> 第三十章:科学院前身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三十章:科学院前身(2 / 2)

并发誓保守秘密,绝不外传。

再加上有护卫队看守。

泄密问题也就算暂时解决了。

当然不愿意的,刘延拓也不勉强。

大不了不雇佣你就行了。

不过大部分人还是愿意签订契约,并发誓誓死效忠刘延拓。

毕竟每月五百钱的工钱。

手艺越好,拿得也越多。

还能跟着刘延拓读书识字。

这种好事,哪找去。

家人虽然迁到了新安县。

但是以后孩童可以在学堂读书。

自己干活还有月钱拿。

而且刘延拓对这些匠人也非常尊敬,说话极为耐心,轻言细语。

和那些颐指气使,不把匠户当人看的士绅,官员好太多了。

自然这些人愿意跟着刘延拓干。

不过这之中也有一些特例。

比如那种父子都是匠人,但儿子符合要求,父亲不符合的。

刘延拓也会将这些人吸纳,迁往新安县安置。

这部分老工匠则会跟着原先山谷里的那些工匠一起做事。

而新工匠和船工们一共八百人,则每日上午一个时辰学认字,下午一个时辰学数学,晚上一个时辰学科学。

认字,数学到简单。

科学才让这些人大开眼界。

比如刘延拓当着这些人的面做了钟摆实验。

也就是一个木盒,里面放墨水,上面用绳子绑住房梁,放手。

木盒就可以自己摆动起来。

还有从三楼扔下来一重一轻的两个铁球,最终同时落地。

当然还有非常著名的苹果落地实验。

还有水缸中树叶,球,铁等,看谁能浮起来。

等等实验。

如此让众多工匠们认识到了力,质量,地球自转等知识。

很多人也因此豁然开朗,恍然大悟。

毕竟这些人平常干事都是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

如今被刘延拓这么一解释。

尽皆明白了个中的道理。

也明白了为何刘延拓要如此辛苦的培养工匠。

就是要让工匠们都学会,理解个中原理。

然后去发明创造。

如此一众人也开始变得积极主动起来。

认真的学习着刘延拓教授的各种数学和科学知识。

当然识字认字也是不能少的。

至此,这个时代第一批科技人才,就在刘延拓悉心的教育,培训下。

慢慢孵化。

而这些人未来也会构成刘延拓工业发展的基石力量。

更别说这些人也成为了后来刘延拓成立的科学院的教师。

开始全面培养科技,科学人才。

工业化和科学的曙光,就这样被刘延拓慢慢照亮。

……

……

……

十月一日,兴安商行正式开门营业。

因为兴安商行的开业早已风靡整个广州。

甚至整个广东都闻风而动。

所以开业第一天。

那场面之火爆,绝不亚于后世假期出行的人潮。

几乎整个广州府城的人都来捧场。

当然也包括沈继鹤。

而沈继鹤也带着郑源兴,陈贺文,袁峰暄三人前来。

刘延拓亲自为三位先生奉茶,捧为上宾。

这让三人颇为感动。

其实原本三人并不打算前来。

但是三人听说刘延拓重金求师是为了免费给山民,百姓六岁以上孩童读书,学习。

这让三人都觉得不可思议。

毕竟在这个时代,免费教育简直不敢想象。

很多人要读书,要么上私塾,要么请私教。

当然也有读书院,甚至国子监的。

看着读书不费事。

但是细品之下。

能读书的,都是非富即贵。

贫民,穷人根本不可能读书。

原本三人并不想赚取刘延拓的高额报酬。

在他们看来,这完全就是一身铜臭而已。

但是当三人听说刘延拓是打算免费办学后。

三人就都愿意前来,哪怕不要钱也行。

因为这触动实在是太大了。

……

……

……

十月十日。

经过十天的火爆后。

刘延拓备的各种商品均备一扫而空。

除去肥皂因为货源紧张只赚了五万两白银外。

玻璃制品仅十天就让刘延拓进账八百五十万两。

合计八百五十五万两白银。

也让刘延拓和黄岩,张望等人开心不已。

十月十一日。

刘延拓留下二百万两白银交给张望,杨元庆等人用于商行运营外。

自己带着剩下六百五十五万两白银,并三位先生,各工匠,船工等人一起。

坐上了沈家先期交付的两艏两千料,两艏千五百料和四艏千料广船一起。

走海路南下,返回新安县大本营。

而如今在大奚山北部海岸,原来刘延拓设置盐场和石英砂采集场边。

又新建了一处码头。

还劈了很大一块地出来。

这里将是刘延拓未来船厂和新工业区的位置。

如今开业诸事已经完备。

和沈家的合作事宜也已谈妥。

是时候回家了。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