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精品书屋>女生耽美>神级复兴系统> 第一百五十三章 顺势东风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一百五十三章 顺势东风(2 / 2)

王耀骑上停在楼下的自行车,穿梭在马路和弄堂里,哼着小调往家走。

剧团的事情解决了,推广力度和收益都有了,一晚上唱十场还真是吹吹牛。

不过一晚上如果能达到一万左右的上座率,按照这个趋势能唱十天,而且明珠和江浙其他地区也都向王耀发出邀请,邀请剧团去其他城市表演,如果这股武训热和戏曲热能够真的利用好,至少能把戏曲在现在年轻人眼中拔高一大截,不敢说超过流行歌曲,但是也会形成很大的影响力。

因为戏曲这东西是符合华夏审美的,虽然最近几十年国际审美都被西方把持着,但是戏曲这种抽象美和写意美食藏在华夏人基因中的,只要稍微一引导,就会迸发出巨大的力量。

这就是本土艺术的魅力。

其实艺术是没有淘汰这个说法的,只有没有跟上审美进步和大环境影响的淘汰,没有一向艺术是本就应该淘汰的。

因为人类的审美是多元化的,不会拘泥于一种形式,但是如果有一种大众审美碾压了小众审美,而且让其边缘化,那么这项艺术的生命就会受到致命打击,如果没有大力度的保护的话,就会走进历史中。

这也是一些被大环境影响的小众艺术的可悲之处。

不过千说万说,艺术来源于生活,高于生活,如果一向艺术的进步没有贴近来源生活,那么它被淘汰,也是无可厚非的,因为毕竟在这个地球化的新时代,闭关锁国和孤芳自赏是不可取的。

王耀希望戏曲能够走近生活,然后一点点改变大众的审美,层层递进最后能从现在的通俗,慢慢转换会审美的本质,就是那些雅的地方,大俗即大雅,同理,大雅也是大俗。

而且这种层层递进的方式,对于整个华夏的文化推进和弘扬都是有巨大帮助的,因为戏曲里表达的思想内核,还有唱词都是来源于华夏文化的精髓部分。

一部剧,就相当于一本语文教材书,书读百遍其义自见,阅书无数也就让华夏文化不知不觉间潜移默化在每个观众的意识中了。

任何一个民族文化与民族本身的文明都是息息相关,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现在华夏的文化的整个没落不只是因为一个原因,而是所有相关的文化都受到了波及,而王耀想改变这一点,毕竟不能只从一个方面下手,或者说,王耀要另辟蹊径,以其人之道还其人之身。

西方用流行文化和西方式思维来对华夏文明逐层侵蚀,王耀也希望自己做点什么,能够让华夏文化在西方扎根,而电影是目前王耀最看重的一个文化。

因为这个最符合时代潮流,在西方受众面极其广泛,并且是一种传播速度最快的文化。

而这次‘武训热’也跟电影行业息息相关,说实话,甚至整个教育界的影响力,如果没有这次电影界的推波助澜都不会有这种举国上下的巨大轰动。

因为国人对于教育这两个字十分陌生,甚至会有些疏离感,百分之九十的人民,对于教育这两个字是没有概念的,他们多是觉得,教育是一种神圣但是跟他们没什么关系的东西。

对于事不关己的事情,老百姓除了呵呵一笑之外,就是高高挂起了。

但是电影不同,电影现在是国内老百姓最重要的消费娱乐项目,虽然也跟他们很远,但是却让他们觉得很接地气,所以津津乐道,至少在政治,教育,民生等问题新闻中,绝大多数的老百姓会选择电影。

更别说现在针对的王耀这一代的年轻,更是只对电影感兴趣,对明星感兴趣,对八卦感兴趣,对教育,社会还有法律等新闻,都是漠不关心的。

这就是现在国内的状况,新闻失去了它本该传递的东西,为了生存只能往娱乐版块上靠拢,这也是为什么,现在大多数的公办报纸,也都开始以‘娱乐性’为前提了。

不过王耀本身对于娱乐性是没有看法的,而且他也认为娱乐性很重要,《武训传》创作的时候王耀就加了很多娱乐性,包括哪些武戏动作和快书包袱。

但是在娱乐性的同时,不应该忘记其他的存在,包括教育性,艺术性,还有社会性,这种偏科的现象会直接导致整个社会都偏向娱乐的。

因为这一代的娱乐性父母的孩子,也会在这种娱乐性的家庭中成长,久而久而,就是一种偏科严重的疾病,让整个社会甚至国家都跑偏,这样是不对的。

但是王耀总觉得,大方向似乎在有意往偏科的地方吹,不知道是不是错觉。

回到河坊街,回来一趟不知道吃错什么药的马先生突然一掷千金,又把周围两间房子租了下来,而且开始进行博物馆规划了,所以这两天河坊街会热闹一些,因为会有很多测量和设计人员。

王耀把车子骑进院子,小二正在院子里对着水缸练习憋气,听见声响抬头喷了一地的水高兴的叫道“师兄你回来了?”

“让你憋气,不是让你喝水。”王耀黑着脸拍了拍小二的肚子“等下还吃不吃饭了?”

小二笑得满脸憨厚“我现在能憋气四十几秒了。”

“加油,你师兄我憋气两分钟是打底的。”王耀笑了笑“好好练。”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