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精品书屋>历史军事>炮兵团的最后一夜> 第一章 夜幕下的“老一团”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一章 夜幕下的“老一团”(1 / 2)

18:00,初冬的黄昏,省会城市天京市,某炮兵团的军营。

夜幕渐渐把整个营区笼罩起来的时候,一路披挂整齐的牵引车队轰鸣着引擎拖着152加榴炮前往指定的编队场地。

欧阳政委独自坐在办公桌前,听着窗外由远及近传来的车队发动机声音,心头忽然紧缩了一下,一股空荡荡的感觉充满了有些昏暗的办公室。

“开始编队了……”欧阳轻声地自言自语了一句。

起身来到窗前,向楼下望去。办公楼前的环形马路上,一辆辆庞大的斯太尔牵引车闪着双跳灯有序地列队前行,被伪装网全身捆扎包裹得严严实实的152加农榴弹炮,比平时看上去显得更加的雄壮威猛。

在欧阳30年的部队生活中,这个轰隆隆的车辆编队的声音早已听习惯了。只是今天,这一次,欧阳听得特别认真。

盯着窗外看了许久,欧阳缓缓关上了窗子。回身打开屋里的日光灯,重新又坐回到办公桌前。

今夜,是创建于红军年代的“老一团”存在的最后一夜。明天,这支老红军部队将从解放军的编制序列里彻底消失。从此,“老一团”真得变成了传说。

军委编制调整的正式命令是前天下达的:整团成建制接受改编。三个作战营划归南部战区,驻守闽南某岛屿;团部机关、直属队和各保障单位与师部机关、直属队一起合并,组建为新的战斗支援旅。

随同编制体制一起发生变化的,是全团官兵的职务身份:团长、副团长、政治处主任等26名干部,递交了转业申请;欧阳和其余常委,平级调到新组建的战斗支援旅里担任副政委、副主任、副部长等职务;营连以下的干部战士,在职务上基本没啥变化,有的只是换了新单位,有的只是换了新的驻地。

“‘脖子以下’,要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军改的风声从传到“老一团”的那天开始,各种情绪就逐渐在营区里蔓延滋长了起来。

私下里,议论最多的是任职时间已经满年限的那些机关干部们,他们当中有人担心编制调整会耽误个人正常晋职晋衔,有人担心到了新组建单位会“车多路窄”堵塞上升空间。基层的营连排长们关注的重点却不在个人职务升迁这方面,他们当中谈论最多的是能不能留在这个工作生活都已经很习惯了的省城驻地,退而求其次去离省城不远的新组建的战斗支援旅也是可以接受的,就是千万千万不要被“扔”到那个遥远又偏僻的海岛上。

充斥营区的各种情绪当中,也有一群乐天派。那些二十来岁、无婚无嫁、没牵没挂的毛头小子们,对他们而言,在哪里都是当兵尽义务,去哪儿都是“第二故乡”,真的很无所谓。再说,部队换防驻扎到别的省市,就能多一种人生经历、多熟悉一座城市。所以,在这帮小子们的心目中,换防其实是件“让人打了鸡血”的好事。

部队干部战士当中存在的这些现实思想反映,作为主抓思想政治工作的欧阳政委,是了如指掌的。为此,也专门集中一个礼拜时间,全员参与地搞过专题政治教育。应该说,“老一团”这支部队官兵的思想政治基础是过硬的,对军队改革的认识和觉悟也是非常到位的,专题教育达到了预期的目标。只是,有些官兵的思想疙瘩还没有完全解开。这也很正常,导致思想问题产生的直接诱因是现实矛盾困难引起的,任何不解决现实问题的说理教育,都是空洞的,也是徒劳的。欧阳政委可不是只会耍嘴皮子的人。

“今晚再熬个通宵,也要卸掉他们的思想包袱。否则,就是我的失职……”陷入了深深思考之中的欧阳,脑海里在迅速梳理着那几名官兵遇到的难题愁事。他决心要充分利用这个“最后一夜”,彻底解决难题,不让“老一团”的官兵带着思想包袱离开。

“叮铃铃……”突然响起的电话铃声打断了欧阳的思绪。

他习惯性地扫了一眼来电显示,是蒋军长办公室的座机号,赶紧抓起了话筒。

“你小子,都过饭点这么久了,还待在办公室里干嘛呢?吃饭了没?在想什么呐?”

欧阳的“首长好!”还卡在喉咙里没说出口,军长已经连珠炮似的给了他一连串的问号。

“呃……首长,我在收拾一下东西,等会儿回宿舍随便吃点儿就行了。”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