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精品书屋>都市言情>人生一次> 时间就是时间,period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时间就是时间,period(1 / 1)

上午看了一个小时文献,做饭吃饭,午睡一小时,起来看文献一小时,学荷语20分钟。

想起来有段时间没出去了,换衣服去买挂面,肉罐头,老干妈,还买了一包饺子。

中超在市中心,街上的人很多,有相当一部分戴上了口罩。刚刚买菜回来,出了点汗,挺好。

回来房间收拾好坐下,落落汗去下饺子。顺手把手机拿出来充电,打开手机的一瞬间,我下意识地想点开写小说的app。

也许是因为主页正好停在了有这个app的那一页,更有可能的是我希望打开app,看一看消息页面里有没有新增的推荐票的信息。

我曾经提到过成瘾的简单判断标准是渴求。刚刚这种行为是对认同的渴求,驱使我要打开app。

我抑制了这种渴求,同时我意识到时间就是时间,没有哪一部分时间比另一部分的时间价值更高。时间的价值是自己主观衡量的结果,其价值也是自己赋予的。

我曾经把很多时间花在看视频上,是因为我觉得那些时间可以被我用来娱乐,但那只是我对时间的主观判断。而由于我的确把时间用在了看视频上,那段时间的于我的价值就被我的行为确定了。

如果我选择把看视频的时间放在做其他事情上,比如和老友聊天,背背单词,看看文献,那这段时间的价值在我过后看来可能比看视频更高,也更让自己满足。

我一天当中有很多个片段的时间都被自己当作放松的时间度过了。这些片段可能是早起赖床的半个小时,可能是吃饭时打开手机顺手看自己还在追的两张小说,或者是无意识的时候把手机拿出来随便看看。

一个个片段叠加起来可能汇聚成一天中的几个小时。我并不是主张把这每个小时都做了高强度的脑力活动,只是既然过眼的小说情节和偶尔看到的新闻能够留存的价值太低,不如把手机放下,专心地吃饭,吃完饭洗碗,看会儿书,早点休息。

我也不主张与世隔绝,两耳不闻窗外事,只是除了我自己主动向网络获取的信息外,绝大多数网络推荐给我的信息娱乐性太强,太虚。

有时候禁不住会想,在这个从一方面看来是娱乐至上的年代(挣钱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娱乐),曾经的我是不是过度沉浸于其中,而错把呈现在网络上的东西当成全部的事实,不再去辨别其真实与虚构的比例,进而忽略了离我远一些的,没有被呈现到网络上的痛苦。这种痛苦可能是边远地区的贫瘠,或是小孩子艰苦的生活和上学条件。

所以还是多看看文献吧,至少同行审议的文献的出版大多要求有较高的学术严谨性,作者们也通常实事求是,不粉饰太平。

清醒生活的其中一个层面是看到真实的世界。而我们亲眼所看到的世界很多时候只是其中的一个侧面,多从可信的人的笔下去观看世界的其他侧面,自己眼前的世界也许会更加鲜活。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