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精品书屋>历史军事>开天万世太平> 第十三章 赣南平叛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十三章 赣南平叛(1 / 2)

公元前1519年,大战即发

【南郡公】不愧是个战场老将,战队立即开赴北上,攻南景城,渡九江(长江一带的驻军全部让【王守仁】聚集在了【南郡公】的老巢对面《安庆城》,王守仁准备破釜沉舟,因为他知道他要把他岳父吸引过来,朝廷大军已南下,纵然岳父在厉害也是敌不过【武帝】的,这位资深政治家,帝国领袖,等【南郡公】兵败肯定会退回,那么【王守仁】将他擒住,自然而然地把岳父进行了“保护”起来)

【南郡公】一路沿江北上,过九江后又势如破竹推进到【王守仁】驻守的安庆城附近,【王守仁】没想到来得这么快,他不想面对这一场战争,但是时势逼着他来。

【南郡公】命人去安庆城招降王守仁

信兵快速跑来向王守仁汇报:“大人、大人,敌方送来的书信”

王守仁面无表情地接了过去,拆开信封,看着书信,看了好久

:“吾儿:

当前我军已势如破竹北上伐贼,势必功成名就

安庆城速速给我让开,我不想与你骨肉相见

不想血泪尽撒我们之间,你把城门让开,我过城即可

后续我与那狗帝之间的事情,我和他解决。

你若执迷不悟,抵抗大军,我必破城而入,届时城破之日前夕,你带着吾女尽快离开这里,往北去吧,我不追你。”

【王守仁】躺坐在椅子上,闭着眼睛,面部朝向上方,连声叹气

锦衣卫老五看着【王守仁】的表情,劝说道,【守仁】我们是从小一起长大的,你想得我懂,我们的命运已经注定了,【武帝】哪里已经都算好了,这场仗怎么打都已经看出胜负了。

这边京城这里也是热闹非凡,争吵声不断

【钱宁】和【江彬】在朝堂上大声吵论,因为现在【南郡公】的清君侧理由就是帝王身边有小人做鬼,而这小人正是【钱宁】和【江彬】和【刘瑾】。

大殿之上【武帝】侧坐在龙椅上,听着他们的争吵,他已经习以为常了,但是今天注定不再是以前了

“嗯哼!吵够了嘛?争够了嘛”【武帝】站起来问道

“你们以为孤人,脑子是糊涂的嘛!南方刘健的黄河驻军是摆设嘛!”【武帝】严肃地训斥着他们

“报——北疆戍守【李东阳】已到”传旨太监汇报

【武帝】说“让他进来”

“宣——北疆戍守【李东阳】进殿”传旨太监敞开嗓门喊道

北疆戍守【李东阳】(原文渊阁大学士)踏步而来,“臣-北疆戍守【李东阳】上跪圣上,圣上万岁-万岁-万万岁”

“快快请起”【武帝】从龙椅上快步下来用手拉起了北疆戍守【李东阳】亲切地说

旁边的大臣都看懵了,这是【武帝】这几年第一次,开天荒的动作

【钱宁】和【江彬】和【刘瑾】更是瞪眼目瞪口呆

【武帝】目光转向了户部尚书【王鏊】问他:“户部现在多少钱粮?”

户部尚书【王鏊】楞了半天,还没反过神来

【武帝】继续问道:“你想啥呢,孤人问你话呢”

户部尚书【王鏊】说:“哦,来了,来了。户部这几年的钱粮在圣上的英明指导下,是年年丰收啊”

【武帝】说:“别扯没用的,说主要的”

“哦,好的,好的”户部尚书【王鏊】说

“这12年间,我们各项政策都很得民心,除了一部分让少些人贪污了,其它得都很充裕,钱一亿六千八百万两白银、黄金二千七百五十二万两;粮食九千五百八十五万担”

【武帝】拂袖哈哈大笑地说:“够用了、够用了。【李东阳】北疆军事如何”

北疆戍守【李东阳】回答:“圣上,北疆这几年,臣勤于练兵,未敢有一丝怠慢,现在兵强马壮,统军指挥将领就有七十八位,弓箭、骑射部队化练习可以和草原军团媲美了”

【武帝】笑哈哈地说:“甚好、甚好,叔父(武帝目光朝向了【王华】),我决定来年开春亲征草原帝国”

【王华】愣了一下,【武帝】已有十二年没有喊他叔父了

【王华】转过身来,打量着【武帝】说:“圣上已经快五十的人了,不必再亲征了,派守仁去就行了”

【武帝】说:“当你,我随【宪帝】北疆卫敌,这场仗打了整整三十年了,该结束了,北疆边陲我们的百姓生活的太苦了,他们每天都活在心惊胆战之中,我害怕,我害怕我那天突然离开了,太子能镇压住吗?趁着我还有几年时光,我要完成这最后的愿望,北征草原帝国,为后世打下一片太平来”

【王华】苦口婆心的劝说:“每代人都有每代人的事情,你这一代已经做得很优秀了,休息下吧”

【武帝】向着大殿之外望着:“我等了十二年了,不能在等了”

【武帝】说完之后,朝向殿外走去

只见众大臣们面面相觑,惊讶了,惊呆了,原来【武帝】这几年是装的,他还是曾经那个大帝

【武帝】对【南郡公】的叛乱根本就不屑一顾,因为这一切都在他的掌握之中,兵部尚书【刘健】就是。

九江这边【南郡公】部队打得热火朝天,【刘健】部队已驻扎在长江流域,下面就是那一条九江大江。

【南郡公】部队过了安庆城就要直对【刘健】,【刘健】也相信他这个侄子的能力。

【李士实】说:“安庆拿下,我们会直接面对刘健部队,如果拿不下,我们就会在这里浪费较多时间,贻误战机,到时候【刘健】部队在长江形成了严密的防守,我们就再也靠近不了长江了,那么我们会让他们逐渐压缩,到最后我们可能会被困在大本营”

【南郡公】说:“安庆城拿不下,我们直接侧围渡江,安庆城如果切了我们的后路,那我们岂不是腹背受敌了,要稳扎稳打,一步步来”

按理说【南郡公】的理论是对的,但是他这次战争遇到的是【王守仁】和【刘健】这两位军事诡异的指挥家

安庆保卫战就这样开始了

【南郡公】命令他的兵团猛攻安庆城

历史上安庆城简介:

范文虎降元献宜城(介绍)

景定元年(1260年),南宋沿江制置使马光祖筑新安庆府城于宜城渡,此为今天安庆城之肇始。马光祖所筑之宜城,为依山势而建的包山式砖石城垣,不可谓不坚固,被称为“江上一巨屏”。然而,仅仅在15年后,这座坚固的安庆城还是被蒙元军队占领,未能起到江北屏障的作用。

南宋后期,政治日益腐败,军政大权落入佞臣贾似道手中。范文虎依附其岳父吕文德、妻叔吕文焕,一齐投效于贾似道。蒙元方面,忽必烈于1260年夺得汗位,励精图治,文治武功。1267年,忽必烈将军事主攻方向由四川转移到襄樊,并开始编练强大水军,襄樊成为蒙宋两军争夺的焦点。咸淳九年(1273年),被围困多年的襄阳、樊城最终被元军攻破,守将吕文焕降元。

在襄樊防御战中,范文虎曾被任命为殿前副指挥使,统率精兵8000人救援襄樊,然而抵襄阳城外与元兵交锋只一天,便溃败而逃。逃回后的范文虎得到贾似道的庇护,转任安庆知府,领兵驻守安庆城。

1274年,元朝调兵遣将,兵分两路,决定给南宋最后一击。其中,左丞相伯颜(图1)一路从汉水渡江东下,水陆并进,势如破竹,沿江各城或被攻破或守臣降元。德祐元年(1275年)二月,安庆守将范文虎见长江上游多城已破,竟派部下前往伯颜驻地江州(今江西九江),向伯颜表示愿意献安庆城投降,不久安庆便不攻自破,被元军占领。降元后的范文虎,被元朝委任为两浙大都督,随元军招降、攻战沿江各地,直至攻陷南宋都城临安。

1279年,南宋最终灭亡。当南宋名相文天祥被俘押送北上,途经安庆时,曾作《安庆府》诗一首,叹曰:“风雨宜城路,重来白发新。长江还有险,中国自无人!”安庆城本有长江之险,是抵御元军的良好屏障,然而朝中有太多像范文虎这样的奸佞小人,献城降元,断送宋朝江山。忠贞的文天祥也只能无奈地发出这样的悲叹!

余阙孤守安庆城(介绍)

安庆城史上的守将,并不只有范文虎之流,更有忠宣公余阙这样的忠烈。

余阙,字廷心,祖籍河西武威,因其父在庐州做官,余阙出生于庐州(今合肥),元统元年(1333年)赐进士及地。至正十三年(1353年),余阙任淮西宣慰副使,分兵守安庆。

当是时,天下兵动,通信断绝,粮草匮乏,安庆周边皆为起义军所占,余阙临危受命。在这危急关头,余阙“集有司与诸将议屯田战守计,环境筑堡,砦选精甲,外扞而耕稼于中。属县潜山八社土壤沃饶,悉以为屯……”经过屯田战守等措施,安庆危局得以缓解。从至正十三年到十七年间,余阙多次击退农民起义军的进攻,也因战功官拜淮南行省右丞。

余阙在驻守安庆的数年间,对城垣进行了加固与重修。明正德《安庆府志》记载:“安庆城……元至正间加修葺焉。丙申(1356年),守帅阙重修,维时安庆当江淮之冲,而天下兵起,贼屡犯安庆,阙任保障之任,增高其城,浚重濠三,引江水环绕之。”

然而城再坚固,也没能抵抗住屡次、合力进攻。至正十八年(1358年)初,赵普胜、陈友谅、祝寇三支起义军从东、南、西三面围攻安庆城。余阙身先士卒,与最强悍的陈友谅军力战于安庆城西门外,杀敌无数,身亦受创伤十余处。此时敌军却从其他城门攻入安庆城,余阙见大势已去,引刀自刎,坠清水塘中。之后,他的妻室子女也相继投井自尽,部下士卒随其投水赴死者不记其数。忠烈之状,令人动容。

余阙阵亡后,被追封为“豳国公”,谥号“忠宣”。“议者谓兵兴以来,死节之臣阙与褚不华为第一。”故后人称余阙为元代第一忠臣。起义军也敬佩余阙的大义,为其具棺敛葬于安庆西门外。明朝建立后,朱元璋为余阙在安庆城内、外均建碑立庙,命有司岁时致祭,明嘉靖时又建大观亭以纪念。

朱元璋督师攻克安庆(介绍)

元朝末年,农民起义军声势浩大,元朝对南方的统治已经趋于瓦解。至正十八年(1358年),元朝守将余阙驻守的安庆城被农民起义军天完政权的陈友谅、赵普胜所攻破,赵普胜便据守安庆。也就在同一年,另一支农民起义军领袖朱元璋(图6),也开始将军事进攻的重点转向西线,与陈友谅等展开了拉锯战。安庆便是双方争夺的焦点之一,明嘉靖《安庆府志》卷十五中有较为详细的记载,现结合其他史料介绍如下:

至正十九年(1359年),朱元璋调遣部将廖永忠进攻赵普胜的枞阳水寨,取得首捷。九月,朱元璋部下第一大将徐达又出击,败赵普胜于浮山,另一勇将张德胜攻克潜山。但此后朱元璋连续发兵进攻赵普胜驻守的安庆城,却一直难以攻克。赵普胜,庐江县人,善用双刀,人称“双刀赵”,骁勇善战,有勇有谋,给朱元璋带来了不小的麻烦。当朱元璋水军逆江而上,行至枞阳江面,被赵普胜事先暗置于江中的铁索横截,大批将士被擒。

不过就在此时,天完政权内部出现了变乱,实际掌权的陈友谅欲杀天完政权的创建者徐寿辉而代之。陈友谅又恐赵普胜等人不服,便先诱杀了赵普胜,派遣另外的将领来驻守安庆。赵普胜一死,朱元璋军便乘机夺取了安庆。

至正二十年(1360年),陈友谅杀徐寿辉,即皇帝位,国号“汉”。很快陈友谅调集兵马,又从朱元璋手中夺回了安庆。

至正二十一年(1361年)八月,朱元璋再次督师亲征,水陆并进,发兵安庆。这次阵中有一名将领名叫张志雄,原为赵普胜部下,陈友谅诱杀赵普胜后,张志雄心怀怨恨转投朱元璋,并向朱元璋献取安庆之策。当时,安庆城敌兵固守,难以攻破,朱元璋便听从张志雄之策,“以陆兵疑之,敌兵动,志雄乃与廖永忠击其水寨,破敌舟八十余艘,获船二十有七。遂克安庆”。之后,徐达、张德胜又乘胜追击陈友谅军,在望江县慈湖火烧其水军,大获全胜。

“火神”助力守安庆城(介绍;本文内容借鉴宁王之乱)

明正德十四年(1519)六月,宁王朱宸濠在封地南昌举兵叛乱,史称“宁王之乱”。七月,朱宸濠率十万大军出江西,顺江而下准备直取南京。当大军沿江经过安庆时,安庆知府张文锦、都指挥杨锐、指挥崔文等率军士鼓噪登城,大骂宁王。朱宸濠大怒,决定暂缓进军南京,而围攻安庆。

据《明史纪事本末》卷四十七《宸濠之叛》记载:当时南昌、九江都已陷落,远近震骇,安庆几乎是一座孤城,知府张文锦等“以忠义激士,誓众死守”。朱宸濠手下有一个叫潘鹏的,是安庆人,宸濠就派潘鹏的家属拿着信去城内劝降,守安庆城的指挥崔文亲手斩杀了这个来使,将其尸首投到城下。朱宸濠又令潘鹏到城下劝降,崔文拉起弓箭便射,潘鹏匆忙逃跑。知府张文锦又下令诛杀了潘鹏在城内的所有家眷。此后,朱宸濠想尽了各种办法攻城,却一直不能攻克。

又据明正德年间的《安庆府志》记载:当战事最紧急之时,安庆知府及守城将领向“军中火神”祈祷,并说:“贼指城骂,日夜有逻卒已矣,何用着红衣神为哉?”这句话的意思是说:贼兵日夜围攻、指城谩骂,每天都有守城士兵惊恐逃跑,如果“红衣神”你再不显神威,那要你何用?通过这番祈祷与激将,果然奏效,铳炮发射,每每击中敌人。

安庆将士的顽强防守,成功拖住了朱宸濠的叛军。叛军精锐皆出,他们的后方南昌守卫空虚。南赣汀漳巡抚王阳明汇合各路官兵,一举攻克朱宸濠的大本营南昌。朱宸濠闻讯回救,进退失据,兵无斗志,最终被王阳明所擒获。

安庆城之围解除后,都指挥杨锐在守城战事最紧张的东门枞阳门内建火神庙,当时也称“完城感应祠”,祀军中火神。如今安庆枞阳门附近仍保留有一条名叫“火正街”的小巷,据说当年火神庙就建在这里。

湘军围攻克安庆(介绍)

1853年,安庆城始为太平军所占领,因位于太平天国都城天京(今南京)的上游,军事上是天京的重要屏障。清军方面也早已意识到安庆的重要性,湘军统帅曾国藩曾说:“若克安庆,则绝金陵贼粮之源,以杀江淮各贼犄角之势。”“安庆一战关系淮南全局,将来即为克复金陵之张本。”

1859年9月,安庆保卫战的大幕渐渐拉开,曾国藩、胡林翼开始用兵于安庆周边,先后攻克石牌、太湖、潜山诸镇。至1860年6月枞阳镇被攻克,清军完成了对安庆城的全面包围。然而,安庆城池坚固,守军众多,短时间内攻陷并非易事。于是,曾国藩制订了“围城打援”的战略,一方面切断安庆城内的物资补给,另一方面打击前来救援的太平军。

在这次战役中,承担围城任务的是曾国藩九弟曾国荃,他率领的万余名湘军攻至安庆城外,长久驻扎于城垣周围,并开挖两道战壕,前壕用于围城,后壕用于拒援。在外围负责“打援”任务的是悍将多隆阿、李续宜、鲍超等。在围攻安庆的14个月里,他们击退了以英王陈玉成为首的太平军四次大规模救援行动。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