沐天波品了口香茗,缓缓道:“还是吴大人先说吧!”,
“那就下官先说,想必国公也知道如今昆明城中有上万流民聚集,随时有发生骚乱的可能,虽然下官已经在城北设立四个施粥点分散人群,但官仓粮食已经见底,介时一旦稍有不慎,恐会酿成大祸。所以下官恳请国公施以援手,救救城中的流民。”吴兆元恳切道。
沐天波望着眼前这位六十多岁的老者,看了看他早已花白的头发,说道:“本公此次前来正是为了此事。”
“我沐家世受国恩,奉命镇守云南,抚境安民乃是分内之事。最算吴大人不说,本公也不会袖手旁观。"
“大明有国公这样的忠良,真乃国朝之幸。”吴兆元起身作揖道。
“不知国公有何办法?”
“本公打算聘用一批人去垦荒、挖矿,其余人派去五华山修建书院。如此既能解决流民温饱问题,又能让他们重新开始从事生产,生活恢复正常,一举两得。”
“真乃万全之策也。国公打算建立书院?”吴兆元问道。
“不错,就叫五华书院。建成后广招天下学子,不论出身,不论贫富,均可免费来此读书。”沐天波答道。
“真乃大德业也!届时下官必定鼎力相助。”
“吴大人是儒学大家,还请吴大人到时一定要到书院授课。”
“如此利国利民之事,求之不得!”
两人随后约定好了聘用流民修建书院,垦荒和挖矿的相关事宜。
第二天,沐府同官府同时张贴了聘用流民的告示,流民听闻后雀跃不已,他们进城本来就是为了做工糊口,可昆明城并不缺人做工。如今沐府招人做工,他们纷纷抢着到沐府设定的报名点应聘。
用了好几天时间才把一万多流民安排完成,到十二月下旬,五华书院正式开始修建,挖矿垦荒也开始了,昆明城的秩序又重新回归正常。
期间沐天波携妻子焦氏亲自为流民分发食物,一连好几天。百姓纷纷传颂黔国公仁义之名,也让沐府以往不太好的名声,变得正面高大起来。
这正是沐天波为什么主动提出帮吴兆元解决流民问题的原因,要想继续他的计划,就必须重新收拾人心。
当然,作为一个后世来的人,他也确实无法眼睁睁看着这些流民在自己眼皮底下饿死,加上沐府也有这个实力,自然不能袖手旁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