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月中旬,昆明保顺门外。
一群衣衫褴褛的流民自北而来,单薄的身形在寒风中瑟瑟发抖,城门口守卫正在一个个查验入城的流民。后面等候入城的流民缩着身体,嘴唇发紫,默默等待着入城。
他们是从北边来的失地流民,昆明是云南最繁华的城池,便想着进城找口吃的,熬过这个冬天。
翠湖军器坊中,沐天波正在观摩几名匠户试射刚刚铸造好的鲁密铳样枪。坊内射击场中,沐天波在孙大用等人的陪同下坐在场边的高台上。
负责试射的工匠将铳用左手横持,右手取发药罐,用口衔出塞口之物,倒药火门池内,将盖盖上,以左手将铳微侧转,令火眼上向,以右手轻轻敲之,使发药入眼中,与筒内药相接。
装毕门药,将铳攒定托手上边,尾拄腿上,以右手取火绳,先吹去灰烬,夹置龙头内。火绳安放停妥,踞前脚,跪后脚,将铳举起,左手执托手,膊节柱膝头,后尾紧夹腋下,闭左目,以右目觑后照门,对前照星,闭口息气,对准了一百步外的稻草人靶子,上面套有盔甲。
沐天波见工匠们已准备好,便命孙大用下令开始,孙大用随即下达了射击命令。
三名试射的工匠闻令点燃火绳,随着火绳引发火药,铅弹从铳口射出,只是一瞬,铅弹便命中了百步外的靶子。
“好!”在旁围观的其余工匠家丁见命中了靶子,且三把火铳都没有炸膛,便纷纷欢呼道。
沐天波也满意的点了点头,这鲁密铳的威力比他想象的要大许多。孙大用等三人见试射如此成功,心中也是松了口气。
鲁密铳是赵士桢于万历二十六年向鲁密国使者朵思麻请教鲁密国火枪的构造及制作方法,经改进后制成“鲁密铳”。重六到八斤,长约六七尺,发射时有烟,但不至于熏眼睛。比日本的鸟铳要好很多。用火药四钱,铅弹三钱。
沐天波与孙大用等人上前查看被命中的靶子,只见上面稻草人外面所套的盔甲深深凹进去一个坑,但并没有完全击穿。刚才是在一百步的距离射击的,明代一步为一米五,一百步就是一百五十米。
“看来作战时得把敌人放进八十步才能有效破甲”沐天波在心里默默想道。
众人比较了三把铳的质量和威力,发现重七斤长七尺的鲁密铳效果最好。
“把此铳的重量、长度和铳筒的厚度等尺寸全部精确到毫厘记录成册,今后每把鲁密铳就按此标准生产,把铳筒,铳床,火药铅弹的制作全部分开在不同厂房,每个厂房都必须按标准生产。如此既能提高铸造速度,又能保证质量!”沐天波朝孙大用等人吩咐道。
孙大用等人听完后,在心中对沐天波竖起了大拇指,他们精通火器铸造,自然能明白沐天波所说的标准化生产的好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