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刚在电影院里要不是声音太吵杂,高歌是几乎就要睡着了。出门的时候他还在用专业的角度批判电影的各种缺点。到了这儿,口气却和刚刚大相径庭。
果然,人都是要学会做一套说一套,客套话在华夏是少不了的。
“那高导,能和我们讲讲你对《海娣》的目标或者期望么?”
公司的小伙伴,包括剧组的全体人员,对于自己的心血《海娣》都抱有了很大希望。
大家对标的对象是去年上映的《山楂树之恋》,当时它是以一部文艺片拿下了1.6亿的超高票房。
《海娣》没有那么大的阵容和投资,别人的宣传费用估计就能抵一整个投资。但是在剧本和演员演技以及拍摄上,大家自认是没有什么落后于它,所以拿到《山楂树之恋》的三分之一,五千万左右也就满足了。
虽然杀青以及其他活动上,大家都会拿票房说事儿,但是讲真高歌基本没当过真,但是有好几次主创采访。
李幼宾老师,甚至连三个小演员都信誓旦旦的宣布向着五千万进军,高歌这才意识到大家不是在开玩笑。
“期望的话,当然是希望越多人来看越好。”
“拍电影有的时候不是一定要赚多少钱,我更多的是想实现自己的电影价值。”
“那你是怎么看待自己在灯塔国的票房呢?”
“这个的话,因为《海蒂》小说在灯塔国有连在过一段时间,所以我得到的反馈是比较好的,虽然荧幕数量比较少,但是如果算入座率的话,可能还要高于国内。”
此前去灯塔国宣传,理查德就极力挽留高歌在灯塔国继续造势。
《海蒂》在灯塔国的影响力实际上要大于国内,就算高歌在网上制造了很多舆论,但是论吸票房,高歌最好的选择是去灯塔国做宣传。
“你已经得知灯塔国票房了么?”
刘韵好奇的问道,如果是华夏2006年的《霍元甲》这种大片,电影频道或许会联系灯塔国的记者跟踪。《海娣》只是一部小成本电影,说实话是没有被大所数人放在心上的。
“那边首映也结束了,所以有收到票房的信息,票房大概四十万美刀出头。”
现在芝加哥正是夜里十点多,第一场《海娣》散场的时间,电影开场后理查德就迫不及待的整合了票房信息告知了高歌。
四十万美刀!相当于两百万人命币不到的票房。按照大家理想化的推估,《海娣》华夏首日能有四百万就很好了。
理查德谈到的《海娣》首画屏幕不到灯塔国十分之一,很多院线观望的情况下,《海娣》开画取得的四十万刀成绩是相当不错的。
可以想见,随着观众的需求与呼声被得知,会有越来愈多的资源倾斜给《海娣》,超过国内的票房指日可待。
这真可谓是墙里墙外两开花,也是高歌稳坐钓鱼天的倚仗之一。
刘韵更是被震撼的说不出话来,要知道华夏在灯塔国排名第十的《满城尽带黄金甲》也不过是六百多万美刀,《海娣》这样一部电影居然有可能冲击它的地位。
目前正是国内民族主义高涨的时刻,高歌这样为华夏争光事情才是本次采访最大的亮点。
又是一些简单的问答,刘韵马不停蹄的赶回央视,她必须说服总编,持续关注《海娣》的新闻,有条件的话甚至去灯塔国切身处地的看一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