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精品书屋>科幻灵异>周鼎记> 第十四章 简易球架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十四章 简易球架(1 / 2)

,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将哪毛竹卸在谭木匠哪儿后,林一山和安和推着车子到了卖泥响的老人哪儿。“老丈,你所有的泥响我都要了”安和对卖泥响的老人说。

“你说什么,全要了”,老人以为自己听错了

“是的,给我收拾一下,全都搬到车上”。安和说。

哪老丈的脸笑成了一把折扇,数了数有一百多个泥响。

“十个铜板,全给您了”。老丈说。

安和让林一山数给老丈十个铜板,老丈接过后,着急忙慌地帮他往车上装,担心安和和林一山他们返悔。

两人拉着一车子的泥响正要往家走,前面有一队人马堵住了大街,林一山领着安和从沱河之上一石拱桥上经过。

沱河一条流经永城县的最大的一条河流,又称交水,它是隋炀帝大业元年(公元605年)开凿的一条联接黄、淮、长江三大水系的运渠。是南下北上水运的交通要道,河面上经常有来往商船川流不息。对隋唐两朝经济、文化、政治的发展上都起过一定的作用。

隋大业四、五年间,淮河、汴河流域连遭大水,多数城池被水淹没。

六年三月,隋炀帝乘龙舟南下,经沱河,一路上只看到马甫城安然无损,隋炀帝顺口说道:“五年水灾毁多城,唯有马甫是永城”。

皇帝金口玉言,从此马甫城改为永城,取“永远之城’”意,这也是永城县的来历。

站在石拱桥上放眼望去,初春的沱河,经过一场大雨,河水已几乎溢满,河岸两侧芦苇已长出绿叶,把整条河谷装份成一道绿色的长廓。

几只野鸭在水中游来游去,倏地钻入水中不见,一会又叼着一条鱼儿钻出。

一个撑着船的渔夫,把船划到河的中央,把网抡得浑圆,啪的一声,向河中撒去,几只野鸭受到惊吓,快速游走,在河面上犁出几块扇形的水纹。

两人回到家中,哪柳桩巨大,两人抬之不动,又招呼邻居前来帮忙,才将哪柳桩抬到车上。

两人正想走,安和突然想起一事,问林一山说:

“你不是在芒山上过学吗?家中可有趣÷阁墨纸砚。”

“有倒有,不过经常不用,放在柜子里面。”林一山回答说。

“取出来,我要画两张图,让哪谭木匠,照图制作两样东西。”安和说。

林一山从柜子里取来趣÷阁墨,放在木桌之上,安和用这毛趣÷阁画图时,无耐哪毛趣÷阁就是不听使唤。林一山只得把几根槐木条烧成碳棍后,交给安和,安和用这几根碳棍在一张草纸上画了一副简易的篮球架形状。

这种篮球架,安和在后世的农村见过多次,农闲时,后世农民为了取乐,买来篮球框,安在自制的篮板上,然后将篮板固定在两根木柱上,找一片空地,埋在地里,几个半大小伙子分成两伙,玩得热火朝天,不亦乐乎。

当然安和制成这篮球架决不是用来打篮球的,因为唐朝哪时还没这种东西,人们玩得最多的是马球,不过,马球只是流传在皇室官宦之家,因为玩哪东西要有马骑才行,普通老百姓上哪弄来马骑。

第二幅就想了好长时间,用掉了四五碳棒才画成,林一山在后世电视上的科教频道看到一位老者,按照古书上记载的方法,经多年研究,终于造出失传的诸葛连弩,哪电视上播放的制作视频,很是详尽。

安和看了好玩,曾尝试自己制作,但终因木工不行,做出来的极为粗糙,也不甚结实,用了几次,就撒了架。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