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精品书屋>都市言情>车师古道漫行记> 第七章 木桥景观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七章 木桥景观(1 / 2)

木桥景观

车师古道上,在漫长的历史长河里。也因大龙口河与车师古道交织而行。为了便于行走,牧民们就在河上搭起了一座座木桥。这样以来,在车师古道上,就又出现了一道别致的木桥景观。

车师古道与大龙口河,交织而行。有一段路,在河的西边,有一段路,在河的东边。这样一来,在这条道上,一共出现了六座木桥,即头道桥、二道桥、三道桥、四道桥、五道桥、六道桥。

2016年,我先后对这六座桥,反复进行了多次考察,除六道桥只去过三次外,其它五座桥,每座桥都考擦过四次以上。并对每一座桥,都作了详细的查看、丈量、计算、记录、拍照。也对相关知情人士进行过采访和座谈,如牛圈子沟83岁的哈萨克族老人及附近的牧民。还翻阅了有关文字和照片资料。

原来,这六座桥,都是用圆木搭成的木桥。

2012年至2014年,车师古道景区创建者,投资二百多万元,把头道桥,改建成了钢结构桥。又在二道桥下游20米处,修起了水泥桥,另外四座桥仍为木桥。

自古以来,车师古道上的这六座木桥,主要用于,政客通行,商家驮运,畜群过往以及军务所用。

可见,这六座桥,为往返于天山南北的政客、客商、驼队、将士们以及过往的牲畜,都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它也为发展天山南北一带的政治、经济、文化,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同时,这六座桥,千百年来,也经受了漫长历史的考验和山洪的冲袭。每当特大山洪暴发时,总会有桥被冲坏。这六座桥中的每一座都有被冲坏的经历。

每当桥被冲坏,当地牧民就又把它重新搭起来。从古到今,也不知道冲坏了多少次?修复了多少次啊!

但是,至今这六座桥,毅然挺立在车师古道上,承载着历史赋予它的重任:

它将不断地迎接着过往的徒步探险者、观光游客人以及牧人和畜群。

也将永远地传送着,桥与人动听美妙的故事……

头道桥——三变模样

头道桥,座落在大龙口沟沟口。

是由吉木萨尔,向南进入车师古道的第一座桥,也是进山口唯一的桥樑。因此称头道桥。

头道桥,距离“车师总驿站”一公里半路,游客从“车师总驿站”,坐观光车,几分钟即到。

2016年至2018年,笔者先后十一次,到过车师古道景区,每次都要来这里观看一下。因此,对头道桥了解的比较多一些。

头道桥,原来是座木头桥。2012年,车师古道景区的创建者,把木桥拆了,先改建成了铁桥。2014年,因铁桥窄小,承受力有限,又将铁桥改建成了钢结构桥,并制作了木头形状的,钢筋水泥护栏。新改建的钢结构桥,宽2米多,长近10米,桥身高4米。

原来的老桥比较低,紧挨着水面。新改建后的钢结构桥,高出水面四五米,将本来高挂在“头桥绝壁”半山腰上的“车师古道”四个红色大字,落到了离地一米多的地方。这样一来也引来了许多路人,立此拍照留念。

此处,地势错综复杂。本来大龙口河,就是从东西两山之间的河谷,奔流而下,到此处又遇到一个断头崖,河水只好拐弯向西流去;在河水没有拐弯的前50米处,西河岸也是一个崖壁,离河只不过2米多;另外,为了方便人畜过河,在此架起了一座桥。因此,此地显得既险峻又拥堵。

此处又新修建了一个“头桥驿站”。五层楼高的建筑墙面上,竖着隽刻着半米见方的“车师古道”四个大字,格外引人入胜!

尤其是墙面上一幅“车师古道穿越示意”雕塑图,更加引人注目,游人走到此地都要上前观看。

另外,此处,还修建了一座雕塑拱门,拱门上“头桥驿站”四个大红字,特别耀眼。

拱门门柱旁边,又横躺着一颗一米多粗的雕塑树,雕塑树上“车师圣水”四个红色大字。也是非常夺目,加之雕塑树上喷出的一股泉水,更是夺人眼球

游客下了观光车,都要驻足,围而观之。因此,这里成了游客集中之地,显得非常热闹。

几千年以来,进入车师古道的官家政客、征战将士、商务驼队、转场畜群都必须由此桥进入古道。

2016年,我采访了牛圈子沟,一位83岁的哈萨克族老人吾麻尔。据老人介绍说:他们祖祖辈辈都在这里居住。老辈子人都是放牧的,头道桥是他们放羊必须要过的桥。

另据吾麻尔老人说:他小的时候,也是给吐鲁番的维吾尔族大户放黑羊的。那时候,吐鲁番的维吾尔族大户养了很多黑羊,每年都要转场到吉木萨尔红山戈壁、奇台等地放牧,也都要经过头道桥。

如今,车师古道两旁,依然是天山北坡的重要草场。吉木萨尔县的畜群,每年仍旧通过头道桥转场牧放。

由此可见,头道桥是当地牧民的生命桥。

二道桥——双桥并驾

二道桥,距离头道桥3公里多路,现为双桥。老桥是木桥,新桥是水泥桥,两个桥都是由西北向东南过桥。

2016年6月6日,我第一次来到二道桥,就觉得特别好奇,兴奋之余,即刻拿出照相机,跑到木桥的南面,将双桥收入镜头之中,拍了一张“双桥并驾”的照片,留作纪念。

老桥在南面,新桥在北面。两桥距离20多米左右。

老桥长约10米,宽约1米多,桥身高约5米,两边有护栏。桥西头,紧贴崖壁,木头搭在崖壁上就可当桥墩。东桥墩,中间是由一块大石头支撑,两边砌上石块,便成桥墩。桥面为双层结构,圆木上再横铺一层桥板。

新桥为双孔水泥桥,2012年,由旅游景区投资100万元修建的,桥长约10米,宽约3米多。但因连年暴发洪水,新桥东头也被冲坏,临时续搭了木头。

新桥头,两岸是较为宽阔的滩头······

新桥西头,小路弯曲蜒伸,小路两旁镶嵌着很多不规则的石头,人行走在小路上,如蛇游行宫。

新桥东头,是一个滩头,也是一片开阔的草地,绿草似毯,松软如毛。这里也是一个休息的好地方。游人一路走累了,可随意坐着或躺着,尽情地少憩·······

游客若想,享受一下老木桥的感受,建议不要从新桥走过。而是走西边山坡上的古道,就能来到老桥。

在新桥前二十米的地方,有一个新挖开的豁口处,是个路口,从这个路口进去,爬上山坡,向左一拐,就进入了古道,向前走二十多米,就到了老桥。

一路走来,你就会看到古道两旁的松杉、白杨等树木,以及横七竖八,跌倒的枯树和各种奇石等。

尤其,低头就会看见,你脚下弯弯曲曲的小路边,横躺着支撑着路基的,已经腐朽了的圆木,也会嗅到古木散发出的味道。相信你一定会,享受到古道古老原始的风情。也定会回味和感受到古道古老厚重的历史与沧桑·····

三道桥——桥景辉映

三道桥,距离二道桥一公里多路程,由东向西过桥。

笔者在2016年至2018年三年期间,多次到此,实地考察拍照。

桥长约9米左右,宽1米多。水面离桥面4米多。桥面也是双层结构,原木为底层,横木铺面。西桥墩为自然岩石,木头搭在岩石上即可。东桥墩在两个大石头夹缝中间,填垫上卵石块,也即成桥墩。

西桥头,紧贴着悬崖峭壁,十分险峻,右边岩壁上,悬挂着一块巨石,朝前倾斜着,扑面而来,人走过桥面,还须猫腰低头,否则还会碰着头。桥头又是一个大斜坡,路面狭窄,行走起来十分困难,好在有木护栏,少许担心。

三道桥处,是一个窄长的山谷,桥在两山之间。

这里,两边是绿茵茵的山岭,东面山上松林密布,云杉林涛;西面是绿油油的草甸,一坡连着一坡。

中间是一个开阔的山谷,大龙口河水,从谷底川流而下,涛声阵阵······

抬眼朝南看去,透过密密麻麻的树林,就隐隐约约地看见,大龙口河,在密林中蜿蜒而下,同时就听到了河水,哗哗流下的声音······

东面梁顶上是“鸡心梁牧屋遗址”。从东面梁顶到谷底,是一个百多米高的大陡坡,小路旋转而下,大陡坡弯弯曲曲,从梁顶通道沟底。骑马到此的人,大都不敢骑着下山,一般都要下马,牵着马走下去。一些些胆小的人,也不敢站起来走,只好猫腰蹲着,往下溜。

2016年6月6日,我坐在哈萨克族巴郎的摩托车后座上,第一次来到这里,看到此情形,吓得不敢继续坐在摩托车上,赶快跳了下来,步行慢慢地,半走半溜了下来了。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