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精品书屋>都市言情>作证> 第十章 杨家议定去冯家劝和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十章 杨家议定去冯家劝和(1 / 2)

梁万山何许人也?就是湾东村第一任村长,他的大儿子梁增年是军人,每到农忙时节,村里的百姓都帮着他家种地,收庄稼。是村里出了名的富户。

梁万山在世时,那时的湾东村叫湾东大队,梁万山是大队长,也就是现在的村长。兴许他儿子是军人的缘由,大字不识一个的梁万山居然被选为大队长。但他做起事来欺强凌弱,口碑并不好。村里要开个会议,也没人去帮场,他担心自己的地位不保,就想了个法子,只要村里有事,去参加会议的党员干部和群众,每人能领五毛钱。在那个年代,五毛钱可不是小数目,那时的花布五分钱一尺,五毛钱都能买一丈布了。于是,队里一到开会,大伙都积极响应,且风雨无阻。为此,湾东大队的领导班子还受到了大湾公社领导的表扬,称赞大湾大队人心齐,干部群众一条心。当然,村里人都知道,之所以去开会,完全是奔着那五毛钱去的。如此,他这大队长的职位就保住了。

梁万山有钱,家里的宅院大,家里粮食也多,猪栏里的猪食槽里,那是清一色的五谷杂粮,不掺杂一丁点草糠。在那个百姓缺吃少穿的年代,这样的家庭不是地主胜似地主。后来,他又啥事也没了。不过,梁万山得了半身不遂,去世了。

王太一边心思着梁万山,不觉已来到杨忠善家。赵志科和几个帮忙的村民正在杨家的大门口,挥舞着斧子劈木柴。

王太把豆腐交给许光德,便默默地坐在一旁,心里却寻思着沈传孝家的军大衣。

父亲也回家了,这是父亲病好去工地后第一次回家。

“二哥,你回来了。”看见父亲,赵志科放下手里的斧子。

“嗯,劈柴禾?”这像是一句搭话,但父亲不知说啥好,尤其是在这样的白事场合,人人表情凝重,杨家传出女人的哭娘声一阵连着一阵。

“嗯,我也是刚过来,二哥,你啥时回去?”赵志科问父亲。

“明天回厂,这个季节,厂里事多。”父亲说着,转身迈进家门。

父亲回家时,丹云和丹欣正在家里写作业,看见父亲回家了,姐妹三人兴奋的跑到父亲跟前,拉着父亲的手,不住的叫,看见孩子们围过来,梁增幅笑眯眯的放下手里的帆布包,对姐妹仨神秘的说:“猜猜我给你们买的什么?”

“山楂片”

“姜糖”

“大米花”

姐妹仨你一句我一句猜疑着。

就见父亲打开一个纸包,里面却是几块大厚饼,“这是旋饼,很好吃,晚饭就吃这个”。父亲笑着说,一边走到房屋里间。

不是想象中的糖果,丹云多少有些失望,但这样的饼,家里又是第一次见,淡黄色的外衣内,是细腻厚实的雪白的面肉,掂在手里重重的,按一下,也没有弹性,和母亲用鏊子烙的饼风格大不一样,母亲烙的饼,里面的面肉松松散散,咬一口嚼在嘴里有点甜,有点软,不知这旋饼是啥口感,虽然很想尝一尝,可终究不是晚饭时间,母亲是严格禁止孩子吃独食的。父亲已经换了上衣,到杨家去帮忙,留下姐妹仨人热烈的猜味道。

父亲好不容易回家一次,适逢杨奶奶过世,不时传来的哭声,闹得丹云心里很不舒服。丹凤却极有兴致,一听到路上传来哭娘声,拉着丹欣就出去看,回家还要模仿一番,逗得姐妹仨“咯咯咯”地笑。

出殡都是在午饭后进行,过世的人起灵前,死者的亲属要帮亡魂过七关,给杨奶奶过关的人是连秀的大姑,只见她拿了一缕白色丝线,丝线的一头拖在地上,围着棺木边走边说:人人脱不了枉死城,枉死城里路难行,行走路上来好快,来到阎王老爷大门厅。双膝跪着那溜平地,阎王出来问事情,你有那真言佛庙语?你有那真言佛庙经?你有那合同对路引?你有那文书做证明?我没有那真言佛庙语,我没有那真言佛庙经,我没有那合同对路引,我没有那文书作证明。四样大宝你没有,把你打入无荤阴阳城,四样大宝我没有,你不能把我打入五荤阴阳城,我有一卷弥陀经,老爷面前分上一卷,保福保寿保长生,佛爷殿里分上一卷,阴城阳城任我行,刀关上分上一卷,莲花开的满山红,蒺藜关上分上一卷,铁打的扫帚一扫平,恶狗关上分上一卷,七个恶狗不见踪,公鸡关上分上一卷,公鸡都往旁边拧,蚂蚁关上分上一卷,蚂蚁都往窝里行,这经文不是别经文,老母听了心喜欢,保她顺顺利利地过七关,子孙后代富贵荣华万万年。”连秀的大姑每说到一关,就有亲人在棺材前的老盆里焚烧一份纸钱,焚到最后,还要焚余钱,用以打点路上的小鬼,这边纸钱分完后,就见马中福走到堂屋门口,用菜刀将门口的桑枝一刀剁为两半,又将放在门口的杨奶奶生前吃饭用的碗劈成两截,伴随着一声长腔:起-灵-了。顿时,哭声一片、、、、、、。

杨家大门口早已站满了人,多是女人家,神色凝重,私语着。小孩子家最是烂漫,跑到这边,逐到那边,满脸兴致,在灵柩即将抬出大门的时候,呼喊着:“出来了,出来了,快来看啊、、、、、、。”

姐妹仨挤在人群中,丹云看见杨大爷顶着老盆被两个人架着走在前面,一声声哭喊我娘,我娘啊,娘啊,哭声揪心,那一刻,丹云又觉的杨大爷很可怜,和父亲一样,从此世间再无娘亲。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