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精品书屋>历史军事>赤农皇帝> 第十九章 两万余人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十九章 两万余人(1 / 2)

横涧山山势奇特,一半是峭壁悬崖,一半平缓多路,山高五六十丈,绵延五六里。元军有两万人,骑兵两千,全部驻扎在地势平缓山区,大部队在山脚,骑兵在其中。山腰和山顶都有几百人,山上斥候哨兵无数,丁三派出的上百人有五六个没回来,就是被哨兵和斥候抓了。

领兵一年,这将会是我最难打的一仗,山背无法行军,顶多派斥候打探情报,正面硬上无异于自杀,山脚是一块平地,敌军一个骑兵冲锋就玩完,山势平缓,像以前那样包围火攻简直是做梦。并且山腰和山顶都有元军,无法大规模偷袭。

敌军主帅叫廖大亨,他明明是汉人,手下也全是汉人,来此地驻扎,不进城,不联络元军,手下两万人,赖着不走,肯定有鬼。我让丁三再探,特别留意主帅生平来路,才好想法子。

过了五天,丁三告诉我,“廖大亨是定远人,两年前造反,做了义军首领,有几千人,被元军击溃,然后投降,后来随着元军攻打濠州,没有攻克,之后元兵败退,他收编难民溃兵,聚集两万人,驻扎在此,半年未动。”

我问,“军中骑兵两千,是汉人还是蒙古人?”

丁三说,“骑兵大多是蒙古人,其余全是汉人,这帮蒙古骑兵,全是北边南下的。”

我再问,“廖大亨妻儿在否?”

“一妻二子,在军中。”

我一笑,又是个求偏安的主。我又问,“敌军粮草还够多少日?”

“不到十日,廖大亨五日前已派五百人去西边运粮,其中一百人,是蒙古骑兵。”

敌军粮草枯竭,这是个破绽,只要能截获敌军粮草,我还是有些胜算。

丁三又去了四天,告诉了我敌军运粮队在西边六十里,要经过小杜桥,目前离小杜桥四十里,附近都是小路,尽管地势平缓,但树林茂密,这路线很是隐秘。我问丁三,“你如何得知他们要经过小杜桥?”

“我派人尾随他们运粮队到了西边一百多里,他们从城里运粮出发,全走偏僻小路,我随即查看地形,又派了十几人打探到横涧山所有能走车和骑马的小路,只有小杜桥这条路最近,最隐秘。我怕不放心,昨天抓了一斥候,打了他一顿,他说他们有六七人,正往小杜桥方向打探。”

那就明了了,他们明天榜晚到达小杜桥,我给了徐达九百人,连夜奔袭,找好位置埋伏。我告诉徐达:这五百人,蒙古骑兵随便杀,其余四百人能不杀就不杀,我要降伏,收为我用,作战方法你自己考虑,军中有的随便拿,如果用火攻,分离骑兵步兵,别烧了粮草,如果不顺利,粮草必须带回来,汤和与你同去,这九百人,你说了算。

徐达,这次靠你了。

我开始部署,还有三千人,我让花云带一千骑兵驻扎在横涧山对面五里外的山里,中间地带全是平地,这一千人是我的主力,花云谋略比不上徐达,但武艺军中无人能敌,骁勇善战,骑马射箭、刀枪棍棒无所不能,他带领一千骑兵,夜晚突袭,定能冲破敌军阵型。

另一千人由我带领,驻扎在敌军主力左前方四里树林里,全军冷炊,不得喧哗,前后两里安排哨兵,保证绝对隐蔽。

另一路一千人,我安排在横涧山右前方六里的山脚下,从此地到横涧山,一路到底,直通山顶,到时候山下骑兵准备冲锋,这一千人摸到离山脚两里位置,等到骑兵一冲锋,立刻往山顶冲。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