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精品书屋>历史军事>赤农皇帝> 第十四章 首建军功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十四章 首建军功(1 / 2)

来这几个月,局势我算是搞清了,刘福通和韩山童起义时,整个淮河周围上千里,没多少元军,义军遍地开花,蒙古人难以抵挡。各地义军占领了许多地盘,但成分复杂,也鼠目寸光,一座城池往往有几股义军,有的头目手底下就几十号人,竟敢自称将军,据说西边有座小城,加上百姓才万把来人,为首的居然自立为王。

随着元军南下,大部队驻扎,吃了几次亏,战斗力开始回升,小规模的义军大多被剿灭,被击溃的义军投入大的义军,慢慢的只剩下大的的据点,但有的小股义军靠地势和深山,也能坚守。可这淮西几百里,元帅无数个,义军十来万,战斗力很弱,有些连山贼都比不上,许多人参军只是为了活命,混口饭吃,更有许多,拖家带口,有的元帅手底下两三万人,真正能打仗的,只有几千,其余的,全是老弱病残,甚至还有女人。各部分义军名义上归明王统帅,各地首领都得被册封才被认可,但我算是明白了,那不过是个名分问题,谁有兵有粮才是大爷,明王派来协同濠州城作战的参谋,面对蒙古人围城,连屁都不放一个,因为,没人会听从他的号令。所以,整个淮西大地,十数万义军,算是一盘散沙,若能融合这十多万人,足以割据一方,弄个诸侯当当。

行军过程很顺利,一直从山路隐蔽前进,派斥候打探周围情况,到达目的地周围十里,我带上马蹄子,查探元军行军路线,然后朝着元军的方向前进。白天休息,晚上行动,整个部队,像是群幽灵,淹没在大山里。

第六天,找到了他们,在濠州城西南方向一百六十里左右,有一块方圆五里的平地,一方是条大河,大河边上是座大山,他们驻扎在河边,上百个蒙古帐篷,几千余匹马,帐篷周围没有栅栏,但此地周围平坦广阔,无法秘密靠近,更无法偷袭。

行军打仗,得知己知彼,搞清对方意图。我让斥候分散打探,周围十里,没有元军,他们是从东北向西南行军,不是针对我们,据说西边有人称帝了,和蒙古人对着干,元军应该是剿灭他们去了。但后面见不着后续军队,前方也无行军痕迹,这里只有五千余人,所以这是合军的一处,也就是说,他们必须往西南走,周围几十里没有援兵,我这三百人干不过,也很难偷袭,但若是袭扰,他们不会追击,我们也无被其他元兵包围的可能。

此地不宜作战,我朝蒙古人行军路线探寻了几十里,前方十五里有处山谷,中间是路,有五六步宽,两边是十几丈高的山,山顶平缓,像是平地,足足有四里长,这条路是他们的必经之路,因为就只有这一条路。就在这里,埋伏,偷袭,能杀多少算多少。

这次行军不是侦查,也不旨在偷袭,所以我带了十天的口粮,还有上万支弓箭,以及上百桶油,偷袭蒙古人,火攻最有效。

我留下十几人,观察元兵动向,他们应该在明日启程,因为他们已经缩减了帐篷数量,并调整了马匹位置,预估在明日中午之前会到达山谷。

我立即着手准备,让士兵砍了几百捆木材,木材里塞满枯草,全部平铺在这条路山顶的首尾,再在中间堆满石块,两百多人隐蔽在两边山上,其余人分两部分,分别藏在山谷前和山谷后,每人一桶麻油。等元兵全部进了山谷,山谷前后丢下木材堵死,再放火封住前后路,然后从上往下丢石块,丢完石块放火箭,放完箭就撤进山后的绵延树林,到之前驻扎的地方汇合,等到第二天再来看看,一定有丢弃的粮草淄重。

一切进行的很顺利,但没想到,蒙古人的行军队伍太松散,步兵、骑兵以及淄重队中间又隔了些距离,队伍首部走进山谷一半了,还有七成人马在外面,我没考虑到这种情况。怎么办?这次伏击要放弃吗?但放弃了,岳父那里怎么交代?并且,这次行军,岳父是想让我在军队里有些军功,才能服众,这是场绝佳的伏击机会,就这样放过了,还有下次吗?但情况有变,三百人对五千人,若不能把他们封在山谷,这仗无法打。

马蹄子这时告诉我,“朱公子,蒙古人前军已经要出山谷了”。

我军处于绝好地势,此次作战目的不在歼灭,而是袭扰,居高临下,放火堵截,千载难逢的好机会,三百人可以一战,一定不能错过。

可要怎么打呢?我再次看了看蒙古人的队伍,队伍分四块,上千骑兵在前开路,后面有一两千步兵,中间是淄重运粮队,上百辆马车,人数大概千人,后面骑兵殿后。

我在脑袋里飞速谋划,必须马上重新制定作战方略。

我们的目的是袭扰元兵,有机会捞点东西,骑兵无法上山,步兵出了山谷可以爬上山。如此来看,可以等骑兵出山谷,后面骑兵未进山,让山谷前后的兄弟上山,木材丢下去之后,点燃麻油朝着木材丢过去,几十步的距离,无法保证准头,更无法保证火势,但只能赌一把了,火势大了,蒙古人冲不出来,里面的人毫无威胁,外面的骑兵也不足为虑,他们只有弃了马才能上山,但丢了马的蒙古骑兵毫无斗志,再让山谷首尾往下丢了麻油和木材的士兵朝着骑兵射箭,打消他们弃马上山的念头。如果火势不够,蒙古人冲了出来,那就立马撤退。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