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精品书屋>历史军事>赤农皇帝> 第十章 突袭敌军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十章 突袭敌军(1 / 2)

郭元帅比起其他头领,胆略高出许多,也有别于其他义军:一天到晚吃吃喝喝,就是一群酒囊饭袋。元帅这些天查探城防、亲自选派斥候出城打探、安排人马寻求救援,有时到了夜里,还要到城头逛逛,从不逛妓院,也不喝花酒,是个成大事的主。

这天,元帅收到一封书信,看完后立刻集结一半亲兵,到城门前集合。这时已到傍晚,元帅命令我们立马吃晚饭,带上兵器以及两天的干粮,然后就地休息,等到午夜,每人从城头滑绳下去。之后一路寂静,从蒙古人包围圈的缝隙里钻了出去,所有人一声不吭,进了东城前的山里。

我们在山里走了一夜,整个队伍五十余人,前方有两人开路,其中一人穿着与我们不同,像个难民,身体单薄,但走路轻快,体力很好,应该是元帅安排的斥候,也是带路的。两人背后二十来步,也有两人,这两人在亲兵队伍里很难见到,是帅府的暗哨,他们两人走的特快,每到树木茂密或山路崎岖之处便登上高处四处遥望,然后回到山路继续行军,他们的步子很轻,爬坡上坎,如此迅速,我竟然听不见声响。这两人身后三十步距离,才是大队,元帅前有两人,右边是传令兵,传令兵会听从元帅吩咐,在队伍里来回跑动,我在元帅后面,与一人并步走,整队人马两人并排,直至结束,但在队伍尾部后五十步距离,还有两人。尽管这是我第一次行军,但我感觉的到,这一定是一次侦查行动,不然不会如此小心翼翼,也不会选择走山路,更不会在夜晚行军。

第二天天微亮,我们还没出山,但地势开始平缓,元帅令我们吃干粮,原地休息,干粮才吃完,前方一个士兵对着元帅耳语了几句,我们便又继续上路。元帅强调队伍保持不变,并且不得发出任何声响,否则军法处理。

我开始警觉起来,凭我的感觉,这不像是一次侦查,更像是偷袭。小时候听村里从过军的老人聊天,他们有一次在一个山包上驻扎,有几百人,刚睡下,就听到有人大喊偷袭,然后整个营地着火,大家顿时慌乱,很多人四处逃跑,少数拿起兵器反抗,最后几百人全军覆没,上百人被俘虏,但敌人只有七十余人。我看的兵书里也写了“僵持不动,宜偷袭之”。如今围城几月,粮草不济,偷袭最适合不过了。

想到这里,我紧张起来,从未打过仗,杀人是种什么感觉?我会不会上去就被砍死?我见过那么多死人,倒地饿死的乞丐、瘦弱矮小无头的难民、高大威猛的蒙古人、断手断脚的乱民、全副盔甲的将军,我比前两者幸运,走到了这里,活到了今天,但我能有更大的幸运,永不成为后三者吗?

这样想着,前面突然停住了,我撞到了元帅后背,元帅盯了我一眼,然后看向前方,随后全队蹲下,我赶紧蹲在地上,喘了几口气,才敢朝前看。

我们处在山脚,面前是一大片稀疏的小树,树下全是半人高的灌木,前方是一大块平地,平地前是一条大河,平地左侧是一座高山,笔直地立着,第三面是一条路,路的两边地势至少降低了好几丈。

这块平地被一座直立大山、一条大河以及我们背后走了一晚的绵延大山围绕,而另一边只有一条路可以进入,真是个易守难攻的绝好地势。而平地上,则是蒙古人的营地,上百个蒙古帐篷,面相那条路,有四五个守卫,纪律松散,有两个杵着长枪打盹,路的入口,有几道木制的栅栏,两旁的哨兵埋着头站着,看来倚仗着这地势,蒙古人觉得高枕无忧了。

蒙古人想,大河河水湍急,大船也不能过河,峭壁笔直,高过百米,是道天然屏障,左边的山绵延几十里,进去了就出不来,并且大河另一边依然是大山,只要守住路口,就能以一挡十。并且此地隐蔽,外人无法查探,无比安全,但蒙古人忘了,我们在这里活了几百年了,几座山,几条河还弄不清吗?

此时,那个难民穿着的人回到队伍,又在元帅跟前耳语了几句。元帅下令,弓箭手准备火箭,其余人听令冲进营地杀敌。另派了五人前去营地,他们分两队,绕到那条路旁,慢慢爬上路,跨过栅栏,蒙古人毫无知觉,一眨眼的功夫,门口守卫被一齐抹了脖子,其余几个哨兵也被同时干掉。

而整个营地依旧鸦雀无声,毕竟天刚刚亮,蒙古人还在睡大觉。

元帅一声令下,“放箭”。

尽管只有不到四十个弓箭手,但帐篷很快就燃了起来,刚才的几个士兵撤退时推了几车蒙古人的木材堆在路口栅栏处,倒上麻油,点燃了火,堵死了蒙古人的退路。帐篷里应该是粮草,火势蔓延的非常快,不久,平地上熊熊大火,照的山谷通亮,营地里哀嚎遍地,响彻山谷,许多蒙古人成了火球,在地上滚啊跑啊,有些受不了火烧,直接跳入了大河,还有许多不知道往哪跑,坐在地上大哭大叫,只有少数朝着弓箭的来处杀来,但很快被火箭射死。此时,元帅下令,“一个不留,杀!”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