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精品书屋>都市言情>高门女> 第四百二三章 一意孤行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四百二三章 一意孤行(2 / 2)

自来宗室或皇族贵女之家,子弟多骄横放纵,修养不足,自前朝起,世家大族,大多不愿尚公主,觉得会影响家风,败坏家门。

郑绥满心无语。

“这事先不忙,五兄曾说过,阿姜长大后,在郑氏子侄中挑一名合适的人,选作阿姜的夫婿,与阿姜成婚。”

不知是不是她的错觉。

郑绥只觉得她刚说完这话,九娘郑芊脸上,明显闪过一丝慌乱。

郑绥忙问道:“你和五嫂说过没,五兄知不知道这事?”

“还……还没有。”她原要提,只是上次和五嫂不欢而散,没来得及提。

“你回去后,问问五兄的意思。”

对于萧令姜的婚事,郑绥一开始,真没想去插手,但把萧令姜养在身边这几年,到底有感情,那孩子性子又冷清,她更倾向于萧令姜能嫁入郑家,或是嫁进桓家。

长子桓度与萧令姜相差一岁,而今俩人长在她膝下,性格品性,相互间都极为了解。

相比于旁人,更能放心。

“要不……熙熙,你帮我问问五兄。”九娘郑芊吞吞吐吐道,她实在有点害怕五兄郑纬,但郑绥不同,他们兄妹情分深厚,五兄郑纬对郑绥比对旁人,总多一份包容。

郑绥闻言,很是诧异望向九娘郑芊,“九娘,你是阿姜的母亲。”

说完,瞧着九娘郑芊满脸羞赧,遂又解释道:“和五兄说这件事,也是让五兄帮忙了解那孩子,是不是适合我们阿姜。”

九娘郑芊微垂着头,连连应喏,却没再多说这事了。

这次她和袁循过来,在临汝只待了三天不到,就跟着离开了。

临行前,郑绥带着孩子们去送行,免不了有一番儿女沾巾垂泪之态,只是这伤感的,好似只有她和九娘郑芊两人。

萧令姜仍旧是那副冷冷清清的模样,无悲无喜。

诤郎抱着郑绥不愿撒手。

九娘郑芊见此情形,更伤心了,最后,哭着上了牛车。?

“你怎么不过去送行?”

郑绥走进屋来,但见桓裕跪坐在案几上,身前一卷书,旁边摆着一叠空白的笺纸,砚台里的墨,刚刚研磨过,剩一节墨斜放在砚台边缘,趣÷阁架上的毛趣÷阁,还沾着墨汁。

“有什么好送行的。”

郑绥听着桓裕的语气不好,以为是他和袁循昨日有事情没谈拢的缘故,摇头笑了笑。

近前,才发现案几上那卷书,是阿耶赠送给她的那本《春秋左氏传》注释,僖公三十二年卷,其中,有一句上用诛砂画了线条。

吾见师之出而不见其入也。

这一卷,讲了蹇叔哭师的故事……是春秋时期,秦穆公出兵攻打郑国,大臣蹇叔送军出行时,说过的一句话。

这句话的意思:他只能看到这支军队出去,却见不到这支军队平安回来了。

形容军队会打败仗,有劝诫之意。

郑绥知道桓裕从来不看这本书的,不知今日怎么拿出来,放在了案头。

一时间,倒没计较,他在书卷上乱画。

只是突然想到了什么,脸上的笑容一滞。

桓裕见了,拉着她在身旁跪坐下来,伸手捋了捋她鬓角的发丝,“阿绥,我担心,袁循这回出征,只见王师出,不见王师入。”

心情极为沉重。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