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陆辞秋的话来说,尊重都是互相的,保护也是互相的。
女子之所以能够得到保护,并不是因为她们是弱势群体,就一味地站在道德的制高点。
律法要从事实出发,要看实际上发生了什么。
比如说,如果家里的是一位恶婆婆,总想着多年媳妇熬成婆,然后反过来想要让自家的媳妇受她年轻时一样的罪。那么遇到这种情况,儿媳一定是被保护的那一方。
还比如,男人有家暴倾向或是事实,女子也必然是被保护的那一方。
但如果反过来,当儿媳的上不敬公婆,下不好好教导子女,钻律法空子,一味地摆腔拿势,那么律法也不会站在她的角度去说话。
总之一句话:实事求是,公平公正公开。
对此,所有人都表示会拥护此条律法,因为这是人人平等的最初建立,只有建立起基石,永安县才能够拥有一个好的未来。
而且他们都不是大户人家,没有那些个高门大户里的讲究,家中的女人原本就是跟着一起做事的。只不过从前都是在家里做,比如说帮人家浆洗衣物,帮人家缝缝补补什么的。
但将来成立了永安县,县里有专门为女子准备的事情,家中女人当然可以做。
一切都遵从女子的本心,如果她们愿意出门做工就出门做工,如果是那种思想保守派,就愿意在家相夫教子孝敬双方父女,男人们也会把这些算做女人的付出,他在外头赚的钱,理应分给女人一份儿,是女人为家庭付出应得的回报。
包括双方父亲要同等待遇的,这个也没什么可说的,大家都觉得这是应该的。
他们在难民营生活了好几个月,别说双方父母了,就是左右邻居大家都是互相照应,有饭一起吃,有水一起喝,早就不分彼此。
或许一开始还有人存有私心,怕自己的东西分给别人自己就没有了,但是等到他遇到困难时别人二话不说伸出援手,他便觉得自己之前所有的付出都值得的。
邻居都能如此照应,何况父母?
所以对于陆辞秋提出来的那些个新鲜律法,那些个听起来有些特立独行的条条框框,他们非但没觉得不好,反倒觉得特别对劲。似乎生活就应该是这个样子,如此才能和睦。
除了这些之外,陆辞秋还提出了几点与每个人都息息相关的规定——
一、所有永安县男子只可娶一妻,不得纳妾,不得养通房。但若夫妻感情不和,可以到县衙申请和离,但不存在休妻一说,且和离一年之后方可另娶。另外,“七出”中的许多条例在永安县也不适用,比如说无子。
她认为,男女双方建立家庭,是基于二人有感情的基础之上的,而不是为了传宗接代。
如果男人以妻子生不出儿子为由申请和离也可以,只是和离的同时要赔偿给女方一大趣÷阁银子做为赡养费。若是夫妻二人有女儿,且女儿跟着女方一起生活,那么家里的房子也会判给女方,做为她与女儿的居住之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