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错,没错!”
两个人不住的点头。
“我觉得可以在沪市实行这个电子产业园区,因为在沪市周边聚集着大量的半导体和电子企业,只是有些分散,需要把他们集中在一起!”
刘琅在产业年鉴里看到沪市周边有十几家电子企业,什么晶体管厂、无线电厂、半导体厂等等,在客观上已经形成了一个聚集效应,只是这些厂子都是各自为战,从没有相互联合组成一个类似产业链的发展思路,一旦国家将这些企业放在一起重新整合,相信很快就能形成合力了,这样就能产生一个类似美国硅谷那样的高科技产业园区,成为未来国家高科技发展的摇篮,也或许成为国家第二个中关村。
说到产业园区,刘琅实在是太熟悉了,他前世可是阜城发改部门的工作人员,每天接触的就是这些东西,不过在那时,产业园区实在是个“贬义”的词汇。
在三十多年后,产业园区可是遍地开花,别说是国家,就是省市乃至区或者县都要搞出几个园区来,明目也是五花八门,什么金属材料产业园区、高新技术园区、农业园区、玻璃园区、皮革园区、小商品制造园区、建材园区等等,五花八门花样翻新。
产业园区的优势就在于集聚和互补,但想要成立产业园区就要有一定的先天条件,比如说农业园区当然要能种植出植物来,化工园区起码得先有几家化工厂吧。
当然,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可以,可是起码你也得拥有一些其他地方不具备的优势吧,就这么强行上马园区,浪费的只是人力财力,结果还是白费。
就拿刘琅居住的阜城为例,十年多时间内出现了玻璃园区、皮革园区、液压园区、农业园区、化工园区乃至手工艺品园区,几乎是来一任主官就搞一个园区,也不管有没有条件,反正就是先弄出点“业绩”来再说,等这位主官一走下一任上来后立刻舍弃前任的园区,再接着搞个新东西,十几年时间过去了,再看这座原本就很贫困的城市根本没有多少进步,反而留下了一堆建成一半就搁置下来的破旧厂房,浪费掉的资源让那时的刘琅心疼不已。
不过产业园区是个好东西,关键看决策者如何因势利导来执行了,而在这个时代,产业园区绝对是个能够整合资源的好方式,也非常适合现在的国家,所以刘琅提出来并非是心血来潮。
还拿刘琅的家乡现在的阜城来说,一座小小的阜城有机床厂、轴承厂、轮轴厂、轻工机械厂、矿山设备厂、总机厂。
轴承厂制造轴承,轮轴厂生产轮轴,生产出的轴承和轮轴会被送到机床厂、矿山设备厂和轻工机械厂以制造机器,这些机器最后还要送到总机厂进行组装后投入到煤矿用在生产之中,可以说,这些厂子围绕着煤矿已经形成了一个产业链条,具备了最初级园区的功能。
如果这些厂子能够实现整合,建立一个制造园区,绝对是一个非常好的举措。
整合资源只是第一步,最关键的还在于能制造出适应市场的产品来,阜城市的所有企业在十几年后全部倒闭破产,就是因为那时煤矿开始萎缩,围绕着煤炭的企业瞬间就没有了根基,不破产等什么?
产品质量低下,甚至是几十年时间也没有进行过任何的产业升级,最后只能在时代的冲击下成为流沙被淹没在历史之中,这种情况也是整个辽北省的缩影。
刘琅曾经想过,如果在九十年代初期,这些企业开始逐渐转型,不说完全屏弃对煤炭或许某种单一产品的依赖吧,也要不断进行产业升级,那么几年后会怎样呢?可能也会被市场所淘汰,但是也有可能成为一片新的具有活力的重工业区域,成为中国的“鲁尔区”。
当然,这些东西都是刘琅通过芯片行业想到的事情,他以后也要将这些所想付诸行动,只是现在,成立国家第一个产业园区才是最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