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精品书屋>历史军事>抗日之超级壮丁> 第一百零一章 培养自己的基层军官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一百零一章 培养自己的基层军官(1 / 2)

部队的第二次整编开始了,?因为缺少合格的军官,没有设立团级单位。原先的八个连级单位统统升格为营级,五个步兵营,一个炮兵营,一个汽车营。新增工兵连、高炮连、侦查连、卫生队。除去作战部队,独立旅还办了随军学校,收容那些十几岁的孩子。部队对内的称呼没有变,还是西南边防总队。

那些壮丁经过两个多月的训练和调理,身体素质和精神面貌都大有改观。比照自愿入伍的弟兄,每个壮丁五十块大洋的安家费也被送到了他们的家里,这让当初被迫从军的人也能安下心来留在部队。回家是不可能了,一回去就得被当成逃兵抓起来,既然去哪都是当兵,不如挑家长官能把自己当人看的。

1940年元旦节那天,新武器装备分发了下去,弟兄们都分到了六件新玩意,草纸二战时欧美军队的标配,国军向来是自行解决、m35头盔、防毒面具、急救包、日式天幕、工兵铲和烟雾弹。军官没有分发步枪,改为二十响驳壳枪和mp38的混合配备,还增加了望远镜、手表和指南针。

缺人手、缺可用的人手。部队做了统计,大学文化的十九人,高中文化三十一人,初中文化的四十八人,小学文化六十五人。略微识字的三百余人,其他都是文盲。赵诚越看越郁闷,就这样,除了空军和特种兵,这么多的文化人在国内各个部队里都已经属于第一等的配置了。

既然招不来足够的人材,那就自己培养!部队原本就有识字班,干脆在搞一个教导队。

犹太人难民里的官兵们被充分利用起来。波兰军队为了配合英法两国作战,军官们都能说一到两门外语,十九个大学生被分配给他们做翻译,很快解决就语言不通的问题。

犹太人里的那个少校参谋叫雅各布。人家是法国圣西尔军校毕业的高材生,要不是受到高层军官的歧视,这小子早就还提上校了。

雅各布仔细分析了独立旅目前的状况,他给出的建议是,用六个月时间轮训在职军官;对新招收高中生和大学生进行一年的军官养成教育,边培训边在部队中担任连排级军官;初中文化士兵学习炮兵和坦克兵;具有小学文化的新兵进行军士培养;其余人员,每天除了训练之外,要上两个小时的文化课。

大学生和高中生开设以开设军事课为主,主修步兵战术、兵器学、地形与测绘学、驻城学、卫生学,各种典范,以及战术实施,沙盘推演,野外演习等。初中以下的加开文化课,按照学历的不同,开设数学、国文、历史和地理。

赵诚按照雅各布的计划书,还从昆明的陆军军官学校第五分校请来十几个兼职教师[笔趣屋 .booksav.],一个课时两块银元,两辆汽车负责接送他们上下班。

经过半个月的筹备,基地里各种培训班开班了。每天除了军事训练,就是上课。

赵诚开了赏格,文盲的一个月必须学会八十个汉字,凡是能多认四十个的,赏一块银元。以后两个月组织一次摸底测验,凡是能考到前五名的,赏五块;成绩倒数五名的,赏两军棍。到年底组织考试的时候,成绩排名在前五十名的赏二十块,能进前二十名赏三十块,前三名的赏五十块。年底摸底考试成绩最好的连队,连长在东川奖励小院子一个,三个排长奖励一百块;最差的连队,连长罚俸两月,三个排长头顶猪头绕营一周。

老弟兄们还好,地下的那帮当兵的可炸锅了。认字多的能奖励五十块,这可是半年多的军饷啊!随便再攒一点,等打完仗回老家,盖房子买地的钱就有了。

连排长们更炸了,头顶猪头?还绕营地一周?这不是告诉大家自己是头蠢猪么!这根本不是钱不钱的问题,老大这招太损啦!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