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精品书屋>历史军事>大唐现代化> 第十一章 冷饮文化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十一章 冷饮文化(1 / 2)

<h2> 第十章 财神钱庄</h2>

<em>作者:化肥会挥发</em>

经过白送式推广,兑换券的好处慢慢显现出来,也渐渐被人们所接受。

精明的商贾们首先发现了兑换券的妙用。

这东西不仅可以用来打理官差,还可以在买卖中使用。

“周老板,你看我这里钱带的不多,能不能用兑换券充抵部分货款,反正你也要去食神,用的着。”

“这兑换券在食神和天上人间可是能打折的,那我就占你个便宜收下啦!”

以往背着钱袋子能把人累死,现在好了,几张兑换券轻松应付。

京城侠少们觉得兑换券比铜钱轻便还好携带。

以后出去嗨就潇洒多了,再也不用带着跟班仆从抬着大钱箱搞得像逃荒。

一时间,身为上流社会,谁身上没有几张兑换券都不好意思跟人打招呼。

到食神和天上人间消费,拿出一叠精美的兑换券往桌子上一拍。

既显得是这里的常客,又能装个莫名其妙的b。

要是有人还带着钱箱,那是要被人看低一等的。

不是被当作外地来京城的乡下人,就是个土老冒。

当然,在兑换券这事上,官员们的态度也是值得关注的。

七月十五中元节,是法定的官方节日。

这一天,官员们可以公费度假消遣。

节日一过,官场上流行一句顺口溜——过节不收礼,要收就收兑换券。

三天白送的时间一过。

因为便于携带又能享受打折,大家都愿意手里留着些兑换券备用。

商贾交易有时铜钱和兑换券一样一半,有时干脆就直接用兑换券。

一时手头上的兑换券不多,还觉得很不方便。

在这种情形下,还催生了兑换券的私下交易。

善解人意的李易顺势就在街口开了一家“财神钱庄”,专门提供铜钱和兑换券的兑换业务,随用随兑。

“财神钱庄”依照现代银行的作派,门口一对铜铃大眼的狮子。

朴素的木质外墙夹着厚约十五厘米的水泥墙,深达五米的两层地下室同样是水泥浇注。

这一个工程让包工头李老板赚的合不拢嘴。

无数的铜钱和兑换券存放于此,安全当然是最要的。

李易还专门找来十几个壮汉日夜值守。

精明的商贾马上就发现了“财神钱庄”除了兑换业务外的另一个好处。

外地的商贾在交易时用兑换券,离开长安时再来兑换成铜钱带走。

本地的商户则把“财神钱庄”当成了自家的保险柜,需要用钱时就拿着兑换券去换取。

简直是太方便了。

方便的同时,京城商圈开始有了报怨,这兑换券的面额太小了。

交易额稍微大了点,光是那兑换券就要拿一大包,能不能有点大额的。

这种得陇望蜀,欲求不满的心态,李易很喜欢。

他呵呵一笑,第二天就把五百文、一千文的兑换券推了出来。

高兴的商贾们无以为报,接连组团到食神吃喝、到天上人间嗨皮,报答李易的善举。

现在的日常是,商贾到“财神钱庄”用铜钱换取兑换券做买卖。

京城侠少们让跟班小厮拿铜钱换些兑换券,揣在身上就到食神和天上人间去花天酒地。

有些从来没去过食神和天上人间的,听说兑换券里还有一枚铜钱,迎着光就能看到,也不知道是怎么做进去的。

在好奇心的驱使下,也拿着铜钱到“财神钱庄”兑换几张回去开开眼,寻个稀奇。

满足了好奇心,兑换券也不能躺在家里睡大觉,跑到食神或天上人间潇洒一回是必须的。

兑换券慢慢走出了食神和天上人间,逐渐在长安城上流社会及商贾中流行开来,又蔓延到小商小贩。

放眼长安一百零坊,只要是做买卖的,门口必定有块小牌子——“本店接受兑换券”。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