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精品书屋>其他类型>龙门镖局之玄夜江湖> 第三百三十七章 诉往事,江南科场变迁史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三百三十七章 诉往事,江南科场变迁史(2 / 2)

可大约二十年前开始,一股科考风突然席卷了整个江南。这种情况过去也不是没有出现过,往往就是一些士子们感怀家国天下,开始号召身边的人报效朝廷,为国尽忠,从而引发一波读书热罢了。可好巧不巧的,就在这一号召被提出不久,钱老门下的一名学生就金榜题名,一跃成为朝中重臣,得到重用,光宗耀祖,引起了不小的震动。

一时间江南士子们人心思动,纷纷开始埋头苦读,这其中有多少人是为了国家而读书我不知道,但有一点我可以确定,那就是为了个人前途的绝对比为了家国天下的人要多得多。

钱老当时也没觉得这有什么,科考之严酷天下皆知,每年数万甚至数十万考生们削尖了脑袋想金榜题名,跻身朝堂,光宗耀祖,享尽荣华富贵。可科考的大门从来都不是那么容易被打开的,那就是百万大军过独木桥,能挤过去的都是精英中的精英,不经过努力又岂是能轻易成功的?

可怜江南士子往日里只指吟诗作赋,风花雪月的,真要应对起科考来就差了其他地方的学子们一大截。当这个残酷的事实摆在面前时,一向心高气傲的江南学子们忍不住了,开始呼吁所有读书人共同努力,重振江南科场的威名。

就这样,因为一个状元引发的战斗在士子之间悄无声息地打响了。一时间各种专为应对科考而创办的书院分分开了起来,引得无数家长和学子们趋之若鹜,眨眼间就人满为患了。

也就是在那个时候,衡立书院正式创立,面对全金陵招生。不过当时创办书院的是一个盐商,虽然有钱,却不懂书院的运作程序,急需一个专业人才帮他打理书院。正一筹莫展时,有人向他引荐了德高望重的钱老,盐商喜不自胜,亲自带着厚礼上门拜访,请钱老出山,担任衡立书院的第一任院长。

钱老当时也是个两耳不闻天下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酸秀才,对外面发生的变化毫不知情。当时他还觉得,若是人家真有这份儿心,那给人家帮个忙也未尝不可,毕竟都是为了莘莘学子吗。可等他欣然前往书院任职时才发现,书院里看不到他想象中的清雅和欢乐,反而除了欲望就是欲望,将好端端的书香之地弄得乌烟瘴气,十分压抑。

这…这才不是我想象中的书院呢!钱老的内心在哀嚎,经过了一段时间的调查,他总算弄清楚了造成这一切的原因是什么。可得知真相以后,钱老就陷入了深深的自责之中,很长一段时间都闭门谢客,书院的工作也被丢在一边,很快就陷入了混乱。

这下子那个盐商急了,再次登门探望钱老,在得知他变成如今这副模样的原因时,盐商语重心长地对钱老说了一句话,就是这句话,让钱老看到了改革的可能。

“人嘛,谁活着还能没点儿欲望呢?钱老您这是太多心了,您想啊,这些学子们所求无非就是功名和荣华富贵,可别的人也有各种各样的欲望不是吗?您老身为前辈,觉得他们如今这副模样不妥。可换个角度想想,若他们只是一群在生死边缘徘徊的可怜人,除了念书再无出路,那您还会这么想吗?”

听了盐商的话,钱老恍然大悟,倒不是觉得这个满眼只剩下利益的奸商说的有多对,只是因为他突然想通了一点,那就是人都是有欲望的,但这种欲望有时候并不是为了达成什么目的,只是单纯地对某些事物感兴趣而已。换句话说,早在二十多年前钱老就已经有了和胡启恒一样的想法,并且也大刀阔斧地加以实施了。

全新的教学模式让整日为了功名利禄而拼搏的学子们察觉到了一丝不一样的新鲜感。渐渐的,越来越多的学子重拾了自我,搞清楚了自己所渴望的目标是什么,衡立书院的兴趣班越办越多,名声也越来越大,一时间成了金陵城里最引人注目的书院。

可这种突然的变革却对其他书院造成了巨大的冲击。按规矩来说,一般学子退学的话是要按比例退还学费的,如此一来书院就会少掉很多收入。如今衡立书院别出心裁,弄了个什么兴趣特长班,一下子就将素来崇尚自由的江南学子们给吸引了,一时间又是一波人心思动,原本压抑甚至绝望的江南教育界终于看到了一抹灿烂的曙光。

可对于那些开设书院的商人们而言,这一抹曙光绝对无异于悬在头上的一把利剑。正所谓断我财路犹如杀我父母,这些商人们眼见自己千辛万苦招回来的学生一个个选择退学,挤破了脑袋想要就读于衡立书院,纷纷坐不住了,开始耍起了卑鄙的手段。

先是书院时不时地就会受到不明身份之人的骚扰,搞得人心惶惶,学生们的安全性大大降低了;然后又开始在大街小巷鼓吹阴谋论,说衡立书院和钱老实施的这一新政策根本不是在为江南士子们谋福利,而是想将他们的斗志消磨掉,使江南日后再难出一个像样的状元,其用心之狠毒令人发指,一时间又在家长群体中引发了轩然大波,纷纷上门抗议,要求辞退钱老,恢复旧制,否则就威胁要让自家孩子从这里退学了事。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