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精品书屋>科幻灵异>不负大明不负卿> 第290章 想要交心的李太后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290章 想要交心的李太后(2 / 2)

回想起隆庆皇帝在隆庆六年不幸去世时,李太后成了丧夫之人,并留下了年仅十岁的儿子朱翊钧。

于是年幼的朱翊钧登基称帝,但同时国家也进入了一种非常时期。当时的朝政遗留下了非常多的问题,又因为朝廷中出现了年龄这么小的国君,难免引得百姓与朝廷内部之人对其能力和国家的发展存亡感到忧虑。

在隆庆六年,本应看到的是李太后带着自己年幼的儿子进宫的场景,但无奈丈夫去世,她自己悲痛欲绝,同时儿子虽然当上了皇帝,但年幼无知的儿子,要面临种种的国家大事,还有当时十分棘手繁琐的政治事务,这些无疑都非常让李太后感到非常苦恼。

冯保可是一路陪伴她走过来的,这期间李太后受过多少苦熬过多少无眠的夜晚,他岂能不知?

幸运的是,李太后遇到并重用张居正。在万历初年,张居正新政的实施非常顺利,并且在后期取得了非常巨大的成就。

但这些都要归功于李太后和张居正。当然,冯保认为自己也有一份功劳,不然他的地位不会如此超群。

他们三个人依靠自己的能力组成了一个非常牢固的权力组织。三人之间互相商讨,对待国事和政治问题共同出谋划策,当时所有需要万历皇帝朱翊钧来处理的事情,都由李太后来做最终决定。

这就是所谓的李太后代替万历皇帝秉持国政(长达十年)。

然而,冯保日益感觉到,母爱具有双面性,它可以使一个女人变得非常智慧和贤明,同时有时候也可以使一个女人变得自私甚至残暴。

只是,像这种话冯保只敢想不敢说。

如果将母爱和政治国事结合,取得的效果也有双面性,有可能会使国家安定祥和,同时也有可能会使国家变得糟糕。

李太后对待万历皇帝,总是慈爱中带有莫大的严厉,这样的教育方式使得万历皇帝成长的非常良好。

同时,李太后将自己母亲的职责分给了张居正和他冯保各一部分。

三个人在这样的合理安排和默契配合之下,国家当时不仅没有出现什么令人不安的事情,而且国力、政治、经济、军事等还在非常平稳的上升,令李太后非常欣慰。

然而,自万历皇帝那次风流辱骂宫女事件发生后,冯保便意识到一个严重的问题:

也是很惹人非议的,当时身为寡妇的李太后,与张居正的关系非常的敏感,因为李太后欣赏并配合张居正对她儿子的教育,同时也非常赞同张居正在对待国事上的处理方式,有时候对张居正的赞美和夸奖之情居然丝毫不加掩饰。

万历皇帝到了十八岁时,曾多次向李太后提出想要亲手去处理国事,但屡次遭到李太后的拒绝,还得到李太后更为直接的回复:三十岁之前休想亲政,同时还要听从张居正的一切安排。

这不免引起万历皇帝对张居正的不满,同时加上在万历皇帝的成长过程中张居正对他非常的严苛……所以万历皇帝的心意,冯保比张鲸看出来可要早得多。这也是他为什么想寄希望于朱翊镠身上的原因。

只不过,这是内心的秘密,打死都不能说的。

不想欺骗李太后是一方面,毕竟有二十年的感情基础;但另一方面他也感到害怕,不仅害怕万历皇帝,而且他从来不认为:当万历皇帝与他发生冲突,李太后会站在他这一边,即便与李太后有二十年的深厚感情,但儿子永远是第一位的——这是女人的天性。

(再说句题外话,这一点从张居正死后,李太后并没有为张居正平反,便可淋漓尽致地看出来了:在万历皇帝上位亲政之后,便立刻下令清算张居正。但李太后却没有力保张居正,因为她曾经和张居正传出过流言蜚语,同时认为儿子万历皇帝已经有了主见,所以不希望因为一个死人与儿子关系搞僵,可以这么说,李太后为了儿子牺牲了张居正。)

……

求票!求票!求票!

叩谢!叩谢!叩谢!

重要的事情说三遍!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