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精品书屋>历史军事>皇宋风华录> 第一卷 礼不下庶人,儒道有良知 楔子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一卷 礼不下庶人,儒道有良知 楔子(1 / 1)

皇宋天圣元年(1023年)农历五月初七,淮南东路泰州府兴化县招远场。晌午刚过,身形瘦削的短打少年推着水龙车经过山子书院,恰巧碰见一儒服胖子盘坐在凉亭前啃胡瓜。你问胡瓜是什么?自是比那饮子茶点还要消暑怡人的杲昃。少年顿时觉得干渴难耐,腿脚便不听使唤地凑了上去。定睛一看,不是别人,正是书院最让人头疼难缠的“纨绔”马公子。

“相公有礼了。听闻你连闯两关童子试还没来得及恭喜,想来现在便是先生都对你刮目相看呐!”少年道。

“暇逸,暇逸······”缁衣胖子怪笑着抬起头,“都是岁初的旧事,还提它做甚。倒是你替了你爹的差人身份,三天两头往石姬巷内播撒些雨露甘霖,真是让人艳羡啊!”

石姬巷是什么去处,寻常百姓或许不知,但行镖起家的马氏子弟定是通晓的,便是州城里最大的瓦肆勾栏之地,温柔乡、销金窟。兴化县地势低洼,又毗邻高邮军州的漕运邮驿,乃是里下河地区一块不可多得的福地。走南闯北的货郎、富甲一方的盐商,甚至经营大小银号的山西行会具在此地置业驻足,导致石姬巷虽不及十里秦淮的风流雅致,却也别有一番滋味。

只见马胖子将幞头随手一丢,任由长发披散在肩上,一口热茶一口瓜,也不搭理站在一旁的哥儿。“哼,表字相同就当自己是赵普相公转世吗?等你取了秀才再来消遣我。”少年眼中泛起些许无奈,心中默念“斗姥元尊在上,诸天星君在位!可不是我酸,实在是他那头油的馊味,咳、咳······”。于是乎,少年拿起打更的响板不露行迹地捂住口鼻,往城北方向当值去了。

“学海无边,书囊无底,我这心性磨练还不够,看来安丰场一行得提前咯……”一路无事,河街的医馆、米店、酱园铺子都搁上门板暂时歇业,从屋外走过,或不时传出阵阵鼾声,富有节奏的打更让城郭显得与世无争。车辙压过青石板路,发出咯吱咯吱的声响,少年的影子伴着追逐竹马嘻闹的垂髫黄儿,渐行渐远,愈发模糊下去。

郭远,年方14,家中排行第三。于城南李家的书塾正经读过三四年书,《论语》和《孟子》被先生勉强评了个“通”。后来因为父亲老弱荫了他的差事,却未曾放弃科举的念头,如今正在准备来年的童生试。

说这油坊郭氏是耕读传家吧,其祖上晒过海盐,自然算不得数。但坊间传言,其祖与京城御史台的某位大人存着些许香火之情,所以勉强得了个身世清介的官面言语。

“远儿,在衙们里当差虽算不得顶好的营生,但每月3两的俸禄···”郭王氏欲言又止,“若执意要去进学,可就自个儿把铁打的饭碗给砸了。”

时值初夏,郭父偏又染了风寒,此刻坐在床头。他轻轻招呼郭远过去,其他兄弟姊妹在旁伺候,“三哥,家中数你读书最多,你那两个哥哥无甚抱负,但贵在老实能干,看顾家小还是够的。这里有一样东西,先祖传到我,我现在便将它交到你手上。” 郭父从枕边木匣里取出一个银丝锦囊,身子吃力地挪向床沿,将锦囊紧紧地塞入儿子手心。

“既已接下锦囊,我便与你约法三章。传自衙门的消息,安定先生不日将从泰山归来,在州城里新设一书院。你若锐意仕途,直需进那书院成为先生弟子,考上进士光耀门庭,也好照拂家中亲故。若是没有机缘却拆了它,谁知道冥冥中会不会给咱家惹下什么祸端来呢。”他眼眸坚定的看着郭远。

“儿子晓得,定要那天下英才让出一头地!”郭远笑道,“父亲这赌约我再加点利息。孩儿尚无表字,请安定先生赐字为我另一所愿······”

是夜星朗月疏,无话无眠,郭远躺在床上瞧着满天的星子思虑了许久。“都说人最大的敌人是心中的虚无,这里没有网络、没有电器、更无法定义存在,我是谁?我要往哪里去?可恶,要学的东西太多啦。当个古人真辛苦,快装—装不下去——了。”少年呼吸愈发轻缓,说着梦话沉沉的睡去。

没有了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