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精品书屋>历史军事>1885英国大亨> 第十二章 利平科特杂志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十二章 利平科特杂志(2 / 2)

就在唐宁胡思乱想的时候,在一边的柯林斯惊呼道:“天啊,柯林斯,让你这么一说以后我都不敢买牛奶和奶酪了,好在我平时都是喝茶,否则如果天天都喝这种汞盐牛奶的话,还真不知道什么时候就死在这上面了。”

柯林斯摇摇头说道:“茶也不是能随便喝的,要知道咱们英伦三岛气候潮湿,所以茶叶非常容易发霉变质,所以很多黑心商人都把硫酸铜或者氯化铜配成溶液,喷洒到茶叶表面再将其烘干,这样一来,铜离子可以有效的抑制真菌滋生,使得茶叶可以保持更长的时间。而铜绿在深色茶叶的掩饰下,也不容易被消费者发现,即使在冲泡成茶水之后,由于深色茶汤和茶叶固有涩味的混淆,饮用者也只会觉得茶水的味道有些古怪,却弄不清究竟是怎么回事。

更可恶的是他们用的还不是纯粹的铜绿,因为印染工业需要大量的铜绿,所以价格非常高,如果直接把铜绿拿来往茶叶里面放,肯定会是赔钱买卖。因此他们使用的都是铜绿的废料甚至就是残渣,是一种含有铜、铁、铅、锌等多种金属盐的混合物,通常为黑色块状,使用前需要用大锤砸碎。这种块状物在当时的最重要用途就是食品添加剂,并且会因为原料产地和生产工艺的不同而导致成分不同,从而在加入茶叶之后,为茶叶带来不同的“风味”

举例来说,曾经在曼彻斯特举办了一次盛大的茶叶博览会,各个茶叶经销商都拿出了自己的招牌产品参展。为此,有人津津乐道地撰文称,自己在一天之内就品尝了上百种不同风味的茶叶云云。不过,遗憾的是,接下来很快就有好事者经过调查发现,本次参展的绝大部分茶叶,居然都来自与同一地区同一品种,经由同一个经销商销售,甚至是来自于同一艘商船……

那么,为何这些来源完全相同的茶叶,在经过了一次中间商的倒手包装之后,就会变成“风味”不同的品种呢?秘密就是来自于这种防腐添加剂——铜绿废渣。由于不同的铜绿废渣之中,铜、铁、铅、锌的含量比率不一样,于是在添加进去之后,便造就了茶叶不同的风味”

柯林斯这番话听得在场的人都不敢继续喝茶了,看到这种情况柯林斯连忙解释道:“大家别担心啊,现在只要在大品牌比如FM、PG或者TETLEY都是没问题的,嘉丁纳今天泡的这绝对是正宗的从印度运来的TETLEY红茶。”(TETLEY即便到今天也存在,只不过归属于塔塔集团了,看过我那本印度高人一等的朋友,就会知道塔塔集团在印度有多牛了。)

为了缓解现场有些尴尬的气氛,唐宁岔开话题问道:“柯林斯先生,您是从事化学研究工作的么?”

柯林斯呵呵一笑道:“我是在杂志社上班,前一段正好我们杂志刊登了一份关于这些黑心食品的调查报道,所以对这方面有一点了解,事实上我是一个完全的化学盲。”

“哦?不知道您在哪家杂志社工作呢?”

“《利平科特杂志》”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