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民感慨了一会儿,收拾了一下心情继续处理奏折。
他的心中像一壶烧开了的水,外界施加在他身上的强大压力,并不会让他退缩。相反,他乐在其中。
“陛下,崔贵妃求见。”太监佝偻着身子,小心翼翼禀报道。
“今天宫内谁当值?”
————
“是段志玄将军,尉迟将军走之前特意交代过,段志玄将军以后不得离开陛下左右。”太监如实回答道。
“敬德有心了,明日代朕去敬德家看看,看看府上缺什么少什么。”李世民对尉迟敬德的安排非常满意。
“是。”太监早已经习惯了这样的安排。
“传贵妃进来吧!”李世民猜也能猜到崔氏为何而来。
送质子去长安的事,宫内已经都知道了。
送谁去现在还没有定下来,最合适的人选无疑是崔氏为他生下的那个儿子了。
这个儿子就是在长安出生的,在李秀宁身边长大,感情自然也不一般。有李秀宁照顾,在长安肯定不会吃苦。
但现在的问题是,这个质子,将来非常有可能成为继承人,有始皇帝嬴政这个例子在前,意义就变得不一样了。
送质子去长安不再是一件人人唯恐避之不及的事,而是变成了镀金。
孩子们还小,并不懂那么多,但是他们的母亲却明白其中的道理。
作为质子去长安,是有功于大唐。为了安大宁的心,李世民非常有可能将质子册立为继承人,而母凭子贵,她们也会水涨船高。
可惜,她们只猜对了一半。
李世民深受同室操戈,兄弟阋墙之苦,怎么可能选一个在外头长大的儿子当自己的继承人?
即便迫于外力干预,暂时不得不妥协,但将来他一定会想一个万全之策。
未来的继承人一定是他自己培养出来的,送去长安的质子,远离他的身边,和他这个当父亲的都不一定亲近,更不用说和其他兄弟了,所以绝不可能成为未来真正的继承人。
现在他有五个活着的儿子,拜前太子李建成所赐,夭折了两个。
李世民最喜欢的恰恰是崔氏带回来的儿子,这也正是他迟迟没有确定送谁去长安当质子的原因。
他被圈禁这几年,除了生儿子也没别的事可做。
不知道是不是因为所处的环境太压抑了,在洛阳出生的几个孩子胆子特别小,李世民怎么看都觉得不满意。而崔氏带回来的儿子却不一样,父子二人站在一起,就是一个模子里刻出来的。
所以被李世民取了一个“宽”字,寓意,“宽阔”,“宽广”,“宽厚”。
这一个“宽”字,既是李世民对未来大唐的一种雄心壮志,他不要在“狭窄”的辽东偏安一隅;同时也是他对儿子的殷切期望,希望他能宽以待人,尤其是几个兄弟姐妹。
如果崔氏也如同其他人那般肤浅,李世民就要失望了。
“……”
崔氏进了门,盈盈一拜,不等开口就被李世民扶了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