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精品书屋>玄幻魔法>重生之八十年代新农民> 第六百零七章 历史厚重的道外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六百零七章 历史厚重的道外(2 / 2)

“我现在负责进货和卖高科技的东西,服装和鞋不归我管。”

这分工倒是挺明确的。

蒋明嘴里所谓的高科技产品就是电子表和录音机。

“你这阵子没到红崖去?”

“你不是告诉你和栾凤在三月上旬有可能不在家吗,告诉我们这些进货的若是拿货电子表和录音机三月上旬就不要来,所以我就没去。”

没去就对了,你若是拿服装和鞋去了当然没问题,拿电子表和录音机万峰不在你找谁?

“我回家了,我母亲要看看栾凤长什么样,她非常担心我找一个缺鼻子少眼睛的怪物回去。”

栾凤在一边翻白眼。

“路径哈宾的时候我想带她看看哈宾的风景,到目前为止红崖就是她去过的最大的城市了。”

“这不扯吗,现在的哈宾有毛看头呀,那你们是打算先休息休息还是现在就出去溜达?”

“现在就出去看看吧,要是实在没意思晚上我们就坐车回返。”

“那咱们先去道外吧,到哈宾不看看道外就不会全面地了解哈宾的历史。”

哈宾这地方万峰上一世只经过没有进入过,对这座北方名城的了解连纸面阶段都没有,蒋明说去哪儿就去哪儿了。

蒋明锁好门三人到了大街上坐上了开往道外的也不知多少路的电车。

“哈宾以前只有东西两个老区,就是道里和南岗,那时这两个地方都是毛子,属于哈宾最繁华的地方,道外因为不属于毛子的势力范围,这里居住着我们的同胞,很多民族工业都是在这里兴起的…”

到了道外,蒋明就像个导游一样给万峰和栾凤讲诉哈宾的历史。

在中东铁路东侧,居住的是中国老百姓,那些闯关东的东山、北河两省的移民,来到旧名傅家甸的道外区,投亲靠友合伙投资兴办商业店铺,这些人不但具有吃苦耐劳的精神,思想也比较开放,这为他们后来接受毛子艺术奠定了意识形态上的基础。

20世纪20年代,成长起来的民族资本家在道外腹地置地,参搬起对面华丽的西式建筑,并用中国传统特色的饰物对建筑改造。于是一系列“巴洛克”式的立面造型上,出现了蝙蝠、石榴、金蟾、牡丹等有吉祥意义的中式图案。

后世,这种风格被一位小鬼子学者赋予了“中华巴洛克”的名字。

这就是道外的历史。

万峰和栾凤在靖宇街看到了很多带着浓厚历史痕迹的中西结合式的建筑,大道两边几乎都是这种中西合璧楼层不高的建筑,一栋挨着一栋,弥漫出一股沧桑的古朴气息。

比如在一九二零年就存在的大罗新环球货店,现在看来不过就是一栋四层高的建筑而已,但是那种厚重感还是让人有肃然起敬的感觉。

还有纯化医院、中亚金行等等。

最后就来到哈宾当时最大的跳蚤市场。

这个市场在割尾巴年代成了历史名词,从七九年知青回城中央开放农村集市后这里也就又重新兴隆起来,现在已经形成了相当不错的规模。

这里的统称叫老物件交易市场。

万峰在这里看到破旧的小人书,一些写着抗美援朝和上山下乡字样的搪瓷缸子以及一些不知道是什么动物的骨头和不知真假的古董等。

当然这里也夹杂一些新鲜的东西。

“我就经常在这里卖电子表和录音机啥的,每天都有收获,可以这么说已经有好几个小贩子从我手里分货了。”蒋明洋洋得意地说道。

就八二年来说,这里确实是个比较适合做生意的地方,而且是适合做各种生意的地方。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