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近百万北京官民百姓来说,这个冬天心情绝对是跌宕起伏。
一开始的时候,当得知建奴攻破蓟北边墙攻入大明境内的时候,满城百姓绝对是人心惶惶,所有人都预料到建奴很快会兵临北京城下。
大明开国以来,经历过数次北京被围,以北京城防的坚固,不管是蒙古人还是建奴,想攻入北京城根本不可能。但是北京城是个近百万人口的大城市,百姓们日常生活所需,柴米油盐,皆需要从外面运入。
一旦建奴兵临城下,必然会封城很长一段时间,物资紧缺,物价飞涨,对百姓们的生活会产生非常大的影响。
所以当时百姓们人心惶惶的同时,在有心人的蛊惑下,对督师辽东的孙传庭也产生了怨恨,认为若不是孙传庭无能,建奴岂能越过辽西从蓟北攻入?所以当时朝野间掀起了一阵对孙传庭的声讨。幸亏有皇家百姓报替孙传庭说话,大肆宣扬辽西兵去年对建奴的战绩,才一定程度上扭转了舆论。
但皇家百姓报毕竟是刚成立不久的报纸,再加上这个年代识字率很低,想靠一份报纸完全控制民议也不太现实。
再加上孙传庭为人孤傲,在朝中没有靠山,而其蓟辽总督的位置更是大大肥缺,每年过手数百万钱粮更是惹得很多人垂涎。在有心人的推动下,朝野对孙传庭的评价并不太高。
而等到建奴袭掠京畿,屠戮房山、固安等城以后,朝野间更是议论纷纷,对孙传庭按兵不动不肯和建奴交战非常不满。
幸亏朱由检是一个重生者,清楚建奴实力是多么强大,担心兵败会引得更大的恐慌,没有为朝野间舆论影响,没有逼迫孙传庭和建奴决战。
这一段时日,北京封城,外面粮食物质运不进来,天寒地冻,物价飞涨,很多百姓家里连炭火都没得烧,整个城内是真的人心惶惶。
直到辽东大战的消息传来,先是得知周遇吉攻下辽南三州,和曹文诏合兵在海州击败数千建奴骑兵,然后又得知刘兴祚兵出皮岛,下镇江、克凤凰城,百姓们的精神气才算提了起来。而当卢象升直捣黄龙攻下建奴旧都赫图阿拉消息传到北京城时,真的是满城大震,接着是满城狂喜!
多少年了,面对北方的蒙古东北的女真,都是被人家压着打,萨尔浒一战,大明征召十多万大军兵分四路进攻建州,却连赫图阿拉的城墙都没有看到,便被人家各个击破打的落花流水。
十多年来,大明和建奴大战数次,却接连战败,丢了整个辽东数千里江山。
为了应对建奴,朝廷不得不加征辽饷,每年耗费数百万两银子,国库连年亏空,贫民百姓被税赋逼得背井离乡去做流民,整个北方流民无数,陕北差点酿成规模庞大的民变。
无论是边军,还是北方百姓,对建奴都非常的恐惧。没想到今日,在建奴攻破边墙肆掠京畿之时,明军竟然在辽东发动了反击,攻破了建奴老巢!
这让百姓们如何不兴奋?
而更让百姓们高兴的是,建奴老巢被袭,必然不会在大明境内多待,肯定会迅速撤退返回关外。这样的话,北京城也会早日开放城禁,城外的物质才会运送进来,大家的生活才会好起来。
而后来事情的发展果然如此,建奴退兵了,撤离了京畿。
建奴退兵了,城禁开放,普通百姓生活又和从前一样,自然是值得高兴的事。但对朝堂官员们来说,还有一个问题,就是如何应对正在撤退的建奴军队?
建奴撤退,带走了袭掠的粮食财富,还携裹了十多万青壮百姓,若是让他们就这样安然退走的话,对大明朝廷威信是极大打击。
必须得救回被掠的百姓,这在朝堂上已经形成了共识。
所以对孙传庭和建奴在永平府打的这一仗,北京朝野充满了期待。
卢象升在辽东的势如破竹,让朝野间产生了幻觉,觉得建奴八旗兵也不过如此,孙传庭统率着京畿所有军队,各省勤王军也受其辖制,兵力是建奴的两倍还要多,未必不是建奴对手。
卢象升率领三万禁卫军都能杀入建奴老巢,孙传庭手握十万大军,如何不能救回被掠的百姓?
正因为期望很大,所以当孙传庭和建奴大战的结果传回时,很多人都表示不可接受。
虽然救回了百姓,可却有数万百姓惨死在战场,孙传庭当时手握六万大军,却被建奴打的只剩下一万余人,若非张世泽带兵及时赶到,说不定辽兵便全军覆没!
虽然建奴退了,虽然也解救下了数万百姓,但在很多人看来,建奴是主动撤退,是主动放弃这些百姓,孙传庭并没有什么功劳,反而问题很大。
张世泽歼俘蒙古人两万骑?在很多人看来,这功劳根本就不能安在孙传庭头上,反而是孙传庭用兵失误的见证。
试问,若是孙传庭不把张世泽的延绥军派往蓟北,而是随军一起向建奴进行追击,那么永平府的战况就不会如此了,说不定明军能正面击败建奴,救回十多万百姓,而不是导致数万百姓被杀。
所以,在永平府大战战报传回北京时,很多官员对孙传庭非常不满,开始上疏弹劾孙传庭。
刑科给事中毛士龙,上疏弹劾孙传庭三项大罪,一是指挥失误,明知建奴经永平府退兵,却把战斗力最强的延绥兵派往蓟北,有私放建奴之嫌疑;
二是残民以逞,为了战功下令屠戮百姓,直接导致数万百姓惨死在战场;
三是以败为胜,冒领部下战功,欺骗朝廷。永平府一战,孙传庭六万大军只剩下一万余人,损兵大半却上疏言胜,“孙贼暴虐无耻,试图欺瞒陛下欺瞒朝廷。请朝廷罢免其蓟辽督师之职,锁拿进京问罪。”毛士龙在奏疏中如是道。
毛士龙上疏弹劾之后,其他言官们纷纷响应,弹疏潮水般涌向朝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