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精品书屋>历史军事>光熹帝国> 第四十六章 送别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四十六章 送别(2 / 2)

刘辩接着又说道:“不过也不能让戏志才先生无名无实的跟着你入兖州。这样吧,你上表朝廷举荐戏志才,朕下诏令他为济阴郡长史,让他领你的情。另外,我听说戏志才的身体不太好,你回洛阳的时候去找神医华佗,朕也会命他好好为戏志才医治一番,这样也可以尽心为你办事。”

刘辩说的如此贴心,曹操此时可以说的只能是感动了。红着眼圈再次起身一躬而拜,道:“陛下对臣的恩情……”

刘辩摆了摆手,道:“你替国家出力,朕自然不会对你有薄。”

三人又接着谈了一些关于兖州形势的话题,刘备认为刘岱无勇无谋,又刚愎自用,不足为患。曹操听后也心里深以为然。光从刘岱上表朝廷援助这个昏招就能看出刘岱的智商有多低。学学人家刘焉多好,从来不无的放矢,成功的要挟了朝廷要回了儿子,之后马上断绝了和朝廷的联系,接着割地自守起来。

不过又一想,刘焉之所以能这样也有着益州自身的地理优势。而刘岱的兖州……曹操摇了摇头,兖州四战之地,非能者不能居也!

想到了自己,曹操心里也有些打鼓。自己真的就能掌控兖州吗?

谈及刘岱,刘辩看到曹操连连摇头,便问道:“孟德也觉得刘公山(刘岱字)非领袖兖州群雄之人?”

曹操豪气万丈的说道:“刘公山非英雄也!兖州人杰地灵,能人辈出,刘公山何能统之?”

刘辩看曹操的样子突然心中一动,便接着他的话问道:“依孟德之言,天下何人可为英雄?”

曹操哑然,评论天下英雄,指点江山确实是一件豪气万丈的事情,若是与荀彧、钟繇,甚至是刘备等人也不失是一件快事。可是对面站的是当今天子,曹操心里却有些戚戚。

曹操不说话,刘辩把目光投向了刘备。早有准备的刘备此时只是埋头饮酒,一点都不与刘辩的目光接触。丝毫没有原本历史上在同一个场景中青梅煮酒论英雄的洒脱。

刘辩看着好笑,心里暗骂刘备真是老狐狸。曹操刘备二人不吱声,刘辩自己说道:“朕观天下碌碌无为者皆是,真正可称得上英雄的唯孟德与玄德是矣!”

啪的一声,曹操手中的筷子掉在了地上,刘备一口酒呛在嗓子里,剧烈的咳嗽起来。

刘辩抬头望了望天,艳阳高照,万里无云。看来曹操刘备是不能用打雷当借口了。

再看一看曹操刘备二人,曹操脸色惨白,呆立在原地。刘备则没完没了的咳嗽起来,一看就是在装相,不是在心中思考对策,就是等着看曹操如何回答。

曹操比刘备更加的害怕。论才能、论声望、论手中现有的权利他都比刘备要高,更重要的是曹操和刘辩相处多时,非常了解刘辩的性格。刘辩的性格平时也算颇为宽厚,有些事即使你指着他鼻子开骂他也不会在意,可一旦涉及到手中的权利,刘辩就会立刻露出獠牙对任何侵犯他权利的人狠狠地咬上一口!

若是刘辩说他们是天下唯一的贤臣猛将,曹操还可以逊谢,撂两句陛下过誉的话,可是刘辩却说他们是英雄,这对曹操来讲可是大大的不妙。

英雄的含义有很多。平灭匈奴,建立万世功勋的卫青、霍去病是英雄,还是大大的民族英雄。而平灭乱世,统一华夏的光武帝刘秀也是英雄,但却是帝王英雄。

什么样的时代造就什么样的英雄,而如今的天下大乱渐起,群雄割据,需要的就是像光武帝那样结束乱世,重整河山的帝王英雄。

刘辩说曹操刘备是乱世中的英雄,不如直接说他们有帝王之相得了。

曹操懵了。刘辩如此说究竟是什么意思?是试探,还是……

曹操突然感到一阵不寒而栗,他猛然间突然想狠抽自己几个嘴巴子。因为他想起他们现在呆的地方是新丰县的远郊,向东不远处有一个很有名的地方——鸿门。

看着周围原本是为了保护刘辩,而里三层、外三层,明刀明枪的护卫,曹操感到后背有些冷飕飕,阴森森的感觉。

抬头看了一眼,站在一旁护卫的张韬、胡车儿等人虽然没有上来舞剑的意思,不过眼神却颇有些不善。(曹操忘了张韬等人当值时也向来没有多少笑脸。)

自己一世英明,怎么走进了鸿门宴啊!

刘辩见曹操脸色青白的默不作声,微笑着俯身拾起了掉在地上的筷子放在了石桌上。刘备也停止了干咳,(嗓子实在咳的受不了,装不下去了。)怔怔的看着他。

刘辩接着说道:“孟德、玄德勿疑,朕并不是那种嫉贤妒能,心中狭窄之人。在朕的心中你们确实是平定天下的大英雄,可是朕也不是甘于平庸之辈!”

曹操刘备两个人同时起身,叩拜道:“陛下……”

刘辩摆了摆手,目光灼热的继续说道:“如今汉室式微,天下宵小之辈蠢蠢欲动,正需要孟德、玄德这样的乱世英雄挺身而出,扫平寰宇、解黎民百姓于倒悬!朕虽年幼,但亦愿不断精进,领袖群伦,到时你我君臣携手并肩,荡平天下,为我大汉建万年不拔之基。到时我们三人名垂青史,成就一番君臣佳话。”

刘辩说完拉起曹操刘备的手紧紧握住,仿佛是在对他们做一个无声的承诺。曹操刘备二人已被刘辩的话说的热血沸腾,刘备当时便飙泪,泣道:“蒙陛下不弃,提携臣于微末,臣愿誓死追随陛下左右,扶助皇室,中兴炎汉。”

曹操也感动的红了眼圈,梗咽道:“操此生此世,愿为陛下马前小卒,冲锋陷阵,万死不辞!”

君臣三人紧握双手,久久不放。

************

兖州昌邑的一家驿馆里,程立已经收拾好了行李,准备明天一早就离开兖州,四处寻访明主。

虽然刘岱苦苦挽留,并许以高官厚禄,可还是被他婉拒。

在他眼中,刘岱并不是一个值得辅佐的人。

可是天下之大,何人又可让他以一身的才学相付呢?

程立在榻上思考久久,不知不觉中睡着了。

睡梦中,程立发现自己竟然身在泰山之上,眼前一轮红日喷薄而出,冉冉升起。

远处看,红日犹如圆盘大小,奋力而发,天地间一时气象万千。

程立一时呆了,忍不住伸出双手去捧那一轮红日。

须臾间梦醒,程立一跃从塌上坐起。

梦中的场景仍然历历在目,程立不由得啧啧称奇。

古人迷信,认为梦是现实生活中某些事情的预兆。比如西伯侯姬昌梦见一虎胁有双翅,飞入大殿之中,就是预示着西周将会得到贤人的辅佐,后来果然在渭水边求得了大贤姜尚。而泰山在秦始皇封禅后便有着巨大的政治象征意义,红日更是代表着人主之相。

程立梦见自己站在泰山之上,手托红日,不就是在预示着自己将要遇到可辅佐的人君之主。

这样一番解读,程立猛然醒悟。不知为何他突然想起了济北相鲍信所说的那个人。

曹操。

也许自己一直需找的明主就是此人?

(未完待续,敬请关注下一章节。)

;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