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精品书屋>科幻灵异>大明圣国师> 第二十二章 造船的意义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二十二章 造船的意义(2 / 2)

“科技都是一步步的进步的,上界造船现在用的都是钢铁,木船只是作为游船使用。不过皇上能带人造出十八丈的船也是非常了不起的,这船装上大炮,纵横大洋应该不是问题。”王韬先是普及了一下后世的船,见朱由校有些失落,随即也夸了他两句。

“上界的确是神仙手段,用钢铁造船,简直匪夷所思。”朱由校倒不是失落,而是震惊王韬说的话,钢铁造船这听起来就很厉害。

“不是什么神仙手段,而是钢铁冶炼技术比大明发达而已。待日后造出了蒸汽机,这船就不需要桅杆,用蒸汽机带动机轮,船的速度不但快,逆风航行也不是问题。”王韬听朱由校说神仙手段,当下笑了笑,后世的轮船当然不是什么神仙手段。

反倒是龙腾大陆才真正算得上神仙手段,以灵石为动力,铭刻符文驱动大船、飞船,在后世地球人眼里也是神仙手段。

“不知道师傅说的蒸汽机什么时候能造出来,这蒸汽机真有这么厉害?”朱由校不止一次听王韬说蒸汽机,心里有些好奇。

“上界蒸汽机都已经淘汰不用了,蒸汽机发明的几十年的时间,创造的财富相当于自开天辟地以来人类创造财富的总数还要多。就以织布为例,据上界记载,一台织布机的效率是一个熟练织工的几十倍,按照这个算法,一台织布机一年就顶得上一个织工一辈子,那么一百台呢?一千台呢?要知道一个工人可以同时看着十几台织布机工作,这就相当于一个人干十几个人的活。几十年前的产出,顶得上一个人几千年的劳动。这还只是一个行业,蒸汽机可以说能用在各行各业,比如采矿、运输、航运。当所有的行业都用上蒸汽机,带来的连锁反应是非常巨大的。”王韬对这些问题没有仔细思考过,只是简单的向朱由校表述蒸汽机能带来的巨大改变。

“话虽如此,可是生产出来这么多的东西,卖给谁呢?”朱由校想了一下,突然想到这个问题。

“当然是卖给百姓,我给皇上打个比方。一到天旱,就会出现旱灾,会有大量的流民。这需要朝廷赈灾,一般来说朝廷都是直接给百姓发粮食,百姓吃了粮食没别的事干。可是如果皇上将灾民聚集到一起,让他们干活:比如修路。他们干活,皇上管饭。等旱灾过去,百姓们有吃的,皇上也修了路。与以前的赈灾相比,就是多修了一条路。如果皇上不光管饭,还发银子,那么百姓有了银子就会买东西,卖东西的人有了钱就会扩大生产,扩大生产需要招更多的人,这些人做工有了钱还可以买东西。这样钱就活了起来,如果皇上把钱留着,那么这些钱就只是钱,百姓没有钱自然不会买东西,百姓不买东西,商家没有钱赚,商家没钱赚,雇的劳力就少,百姓就会更没有钱,这钱就只是死钱。纺织的布多了,布就要降价,买布的百姓就更多,有了钱的商家会干些别的生意,更多的人就会有活干,赚了钱再买东西。这样,干活的人越来越多,商家也越来越多,这是一个良性循环。”王韬笑了笑,向朱由校解释起来。

“王师傅说的有道理,这恐怕就是前人说的以工代赈。”以工代赈的说话自古就有,朱由校作为皇帝也不陌生。

“确实是以工代赈,百姓有了活干,有饭吃,自然不会想别的事情,若是朝廷不赈灾,百姓没有吃的,自然铤而走险。大明这些年来各地都出现了灾情,所以我们要造船从海外买粮食。皇上应该也知道我让人从海外引来高产作物,那些作物一亩产出相当小麦好几倍。就算大明有几个地方有旱灾,也不会有太大的影响。国家有了钱粮才能赈灾。大明虽然没钱,可是有瓷器、茶叶,这些到了海外都能卖几十倍以上的价格,换来很多的粮食。就拿钟表来说,几个工匠一个月所得,足以买来数万升粮食,能活数千百姓。若是没有这钟表技术,我们自然也没有办法买米粮。大明富户很多,可是富户有了钱喜欢买地、或者存在家里,这钱就成了死钱,若是能以一些稀奇器具将他们的钱变活,也是利国利民的好事。皇上造大船,就是为了能运更多的东西到海外,到时候能换来更多的稀奇器具,富商也就会用更多的钱,他们看到瓷器、茶叶、钟表赚钱,自然会多造瓷器、多种茶叶,国家也能收更多的税,这样以来国家也就有了更多的钱。“

王韬的一番话让朱由校知道,自己造船居然还有这样的意义,当下心里感到非常高兴。

”听了王师傅一番话,才知道什么叫治国之道,以前的老师总是讲仁政、爱护百姓,从来没像王师傅说的这么具体、简单,朕一听就明白是怎么回事。“朱由校高兴的说道。

他本来就不笨,只是以前的帝师不会教他这些东西,因为帝师们也不一定懂这些东西,他们教的恐怕就是轻徭薄赋,尽量少扰民,让百姓安居乐业。

明白这些道理的朱由校更是找到了自己造船的理由,心里按下决定要让魏忠贤好好驳斥一番那些不让自己造船的人。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