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精品书屋>历史军事>我哥是诸葛亮> 第一百七十三章 糜烂的战局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一百七十三章 糜烂的战局(1 / 2)



汉中的战局牵动着各个政治集团的目光。最早做出反应的是刘备集团。

图谋益州是诸葛亮早就为刘备策划的战略计划。因此,对于益州的动向,刘备集团下得功夫最深。

张鲁的汉中与益州交界,他们的动向自然也是刘备关注的重要目标。

要想图谋益州,必须要寻找机会,而张鲁与刘璋发生冲突,就是刘备盼望已久的机会。历史上,刘备就是利用这个机会,假借帮助刘璋对付张鲁的名义,趁机夺取了益州的。

作为与诸葛亮齐名的谋略家庞统,自然是不能放过这个千载难逢的机会的。

现在的情况与历史上不同,由于有西北五虎强大的军力支持,刘璋自然不会像历史上一样,请求刘备出兵,来对抗张鲁。因此刘备就没有了合理进入益州的借口。刘备很为难,不知道如何利用这个机会。不仅如此,他还深深的忧虑,担心以后再也没有机会入主益州了。

庞统投奔刘备,想通过辅佐刘备成就自己一生的报负。他早已看清了形式。他认为,刘备的势力局限于荆州这个四战之地,架在曹操和孙权两大势力之间,随时有被他们吞掉的可能。因此,必须尽快找到一个立足之地。正所谓“英雄所见略同”,他也看中了益州。

西北五虎的出现,虽然给他图谋益州增添了困难,但是他认为仍然可以找到他们的弱点。联军毕竟是联军,从指挥系统上就一定有缝隙可钻。而且他们与益州集团之间也会有矛盾存在。这些就是可以利用的条件。

第一个有效地弱点来自刘璋的两个儿子。

刘范是刘璋的长子,比刘循大5岁,为人性格阴险,作风强势。刘循对于这位同父异母的大哥向来敬而远之。刘循没有野心,他不关心益州的军政大事。因此愿意干一些跑腿出差之类的事,不想因此结识了诸葛均,阴错阳差地成了西北五虎之一。并因此给刘璋带来了商业和军事上的巨大利益,刘璋现在对刘循十分倚重。

这次平定张鲁,刘循带来了西北五虎8万精兵,刘璋非常高兴。由于军事上的需要,刘璋召见刘循的次数多了一些。就这,引起了刘范深深地猜忌,深感自己的“太子”地位受到了威胁。

张松自从献了益州地图,暗地里投靠了刘备之后,庞统就让他留意刘璋身边的情况,这些事情自然是重中之重。庞统根据这些情况,制定了夺取益州的连环计。

庞统给了张松大批的金银珠宝,让他收买刘范身边的人,在刘范耳边不断挑拨他与刘循的关系。

益州的军队是刘范统领的,他对于这次进攻张鲁,认为自己的力量加上西北五虎的力量,稳操胜算,他担心的倒是刘循。现在刘璋很看好刘循,如果这次平定张鲁,刘循再立了大功,他这个长子就不好自处了。

因此他现在的主要任务,不是怎么打垮张鲁,而是防止弟弟刘循在自己之前打败张鲁。

庞统认为,由于西北五虎的出现,刘备独占益州的图谋目前没有实现的可能性,不如联合张鲁打败西北五虎和刘璋,先瓜分了益州,取得立足之地,再找机会消灭张鲁。

刘备十分欣赏庞统的计划,亲帅25000步骑兵,开往汉中。

张鲁与益州和西北五虎的军队对峙,连吃了两个败仗,损失了1万余人马,头痛万分。他正不知道如何是好,刘备的使者简雍来访。

简雍说明了来意,张鲁大喜过望。他现在的主要目标,是如何防止自己被刘璋吃掉,如果按照刘备的建议,自己不仅能够保全自己,还能分得益州的一部分,心里十分满足了。于是他马上同意刘备率军进入汉中地区作战。

这天,马超等人从西北方向进攻汉中,与张鲁的大军在花园口一带对峙。

西北联军在此集中的兵力为58000人,其余的军队正在清缴占领地区的张鲁的残余军队。张鲁集中了主力55000人,加上民兵33000人。

由于拥有远射武器部队,现在马超等人也懒得斗将了。一照面,马超就派大唐甘易的长弓部队和床弩部队发起攻击。

张鲁的部队预有准备,全军的大队之前,仅仅设置了几千游骑,拉开了与两军大队的距离。他们见到联军攻击,立即以疏散队形,向大唐的军队发起冲击,很快也进入了弓箭的射程,向长弓部队发起了攻击。

由于张鲁的射手都是移动的骑兵,队形又稀疏,因此损失不大,相反长弓部队队形整齐,中箭人数到比对方要多。

马超一见这种情况,立即下令骑兵攻击。这时张鲁下令全军攻击,马超也指挥全军压上。

双方十几万大军就厮杀在一起了。

今天,张鲁的军队表现异常出色,他们的骑兵只有不到三万人,为了不使联军对其各个击破,他们采用密集队形,掩护着步兵加入战斗。

马超见敌人有大量的步兵,就发挥骑兵的优势,派出部队两翼包抄,试图冲散张鲁的步兵。这时负责包抄的骑兵们才发现,原来在战场四周都是水网稻田地带,骑兵根本无法展开包抄。他们只好直接加入战阵。

战场一片混乱,到处是喊杀声,刀枪撞击声,夹杂着人的哀嚎和马的嘶鸣,十几万大军拼死厮杀,直杀得天昏地暗,尸横遍野。

西北联军数月以来,屡战屡胜,士气高涨,战阵经验丰富,逐渐占了上风。马超等人大喜,亲自带人冲杀,准备一举击溃张鲁的主力。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