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精品书屋>科幻灵异>三国毁灭者> 第143章 忠臣唯有一死!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143章 忠臣唯有一死!(1 / 2)

初平二年,七月十一日。

大汉骠骑将军、河内太守、假节开府、晋阳侯,张杨,怀着无比沉痛的心情,渡过了黄河。

和他一起抵达京城洛阳的,除了数千亲兵之外,还有多达一百二十六副灵柩,其中就包括当朝天子、皇后、三公、九卿。

大汉朝廷的主心骨,几乎全都安静地躺在了这些冰冷的棺材之中!

唯一逃过一劫的重要人物,竟然只有卫将军董承,因为之前被韩暹袭击,他提前逃亡河内,因而没有吃到袁绍送去的粮食,这才幸免于难。

董承原本想要在河内重新募集士兵,但他实在找不到粮食,再加上刘协忽然驾崩,他只能放弃了征兵的计划,跟随张杨一同南下。

比起六神无主的董承,张杨的心情要复杂得多。

原本想要成为第四个董卓的他,现在面临着一个无比现实的问题:

就算刘协还在手中,只拥有一个河内郡的自己……似乎根本不可能争得过陈飞啊!

当他率兵渡河的时候,一度还在担心,陈飞会不会以各种理由要求他减少随行兵力,但直至他的五千人马全部过河之后,陈飞的使者、负责传递号令的二堂兄陈封才姗姗来迟。

陈封看了一眼那面“骠骑将军”的大纛,似笑非笑地向他说道:

“张将军,武功侯及洛阳吏民,全都出城十里,在前方列阵相迎。”

张杨谨慎地问道:

“敢问使者,张某所带五千兵马,是屯于城外,还是随我一同进城?”

陈封摇了摇头:

“武功侯并未明示,小人岂敢擅自揣测,还请张将军自行决断。”

张杨顿时心下惴惴,这五千兵马,可关系到自己的身家性命,如果只能留在城外,恐怕自己今晚一定会失眠!

不如归去?

他的心里忽然跳出了这么一个念头。

反正陈飞势力强大,自己绝对不是对手,与其以卵击石,还不如当面认怂,等到交出天子灵柩之后,就立刻返回河内。

毕竟,张杨从来没有得罪过陈飞,后者于情于理也不会在这个时候翻脸不认人吧?

想清楚之后,张杨反而镇定了许多,笑着说道:

“陈车骑仁德之名宣于四海,张某仰慕已久,真想早一点得以拜见啊!”

他没有等太久,片刻之后,他就看到了“车骑将军”、“陈”的大纛。

以及……列阵严整的数千名骑兵!

张杨是并州云中人,自幼就擅长骑射,麾下也有一支亲卫骑兵,但如今面对陈飞的三千铁骑,却没来由觉得自己低人一头!

他一眼就注意到了,对面那些骑士胯下的那个东西……和自己不太一样!

【那个马鞍……有古怪!】

在马背上长大的他立刻就想明白了:

【为什么我没有想过?等我回去,一定要派人仿造!】

三千铁骑,这当然不是陈飞在洛阳的全部兵力,骑兵之后,自然还有数千步卒,大概是昨天吃了肉食的缘故,比起旅途劳顿、疲惫不堪的张杨部队,每个人都显得格外精神抖擞、容光焕发。

张杨心中更加确定,如果陈飞此时发难,自己的五千精锐恐怕会全军覆没!

他也是能屈能伸的人物,当即翻身下马,快步向大纛之下走去,一边还高声喊道:

“河内太守张杨,拜见武功侯!”

他的骠骑将军之职,还在陈飞的车骑将军之上,但他只用“河内太守”自称,显然是不敢在陈飞面前摆谱!

等到他走进十步之内,恭恭敬敬弯腰下拜之后,陈飞才翻身下马,向前迎了一步:

“张将军快快请起,一路护送天子百官灵柩,实在辛苦。”

张杨连连摇头:

“张某当时明明身在河东,却不能护卫天子周全,实在罪不容诛!”

在张杨身后,是腿上有伤、行动不便的董承,他一边轻微喘气,一边向陈飞施礼:

“卫将军董承,拜见武功侯!”

他就稍稍有些尴尬,卫将军是仅次于“车骑将军”的官位,但他除了这个职位之外,也没什么可以自称的名号。

陈飞看了一眼他被韩暹叛军射伤的右腿,微微点头:

“董将军带伤而来,辛苦了。”

作为临阵脱逃的战败之将,董承一脸羞愧地长叹一声:

“董某惭愧、惭愧至极啊!”

陈飞身后,侍中杨众开口问道:

“两位将军辛苦,还请指派手下兵士,配合我等,将这些灵柩暂时集中安放在城东。”

张杨已经彻底想清楚了,所以大手一挥,除了百余名亲兵之外,其余人马全都前去安放灵柩。

看到他的配合态度不错,陈飞也很欣慰,于是另外开启了一个话题:

“不知公卿之中,尚有多少幸存之人?”

张杨是地方官员,这个话题只能由董承回答:

“回禀武功侯,三公九卿皆已罹难,千石以上官员几乎没有幸存,也只有羽林郎侯折、符节令孙俨,尚书左丞鲁充、尚书梁邵、文祯,侍郎王稠、冯硕、赵泳、韩斌等六百石以下官员得以幸免……”

陈飞有所感悟,下意识看了一眼陈纪。

幸存者虽然都是低级官员,但至少还有一两百人,其中尚书台的官员却存活了大半,这说明陈纪这位尚书令显然提前就有所察觉。

陈纪却仿佛没有注意到陈飞的目光,悲痛地叹了口气:

“袁绍此贼,不仅毒害了天子,更是摧毁了大汉整个朝廷,实在可恨!”

陈飞收回了目光:

“城外炎热,我等还是入城再叙吧!”

-

半个时辰之后,第二波谈话已经在洛阳城内进入正题。

陈飞很关心地问道:

“先帝并无子嗣,杨侍中、陈令君建议在汉室宗亲中选择贤良继位大统,不知两位将军可有人选?”

张杨主动表示:

“张某乃一介武夫,既不懂治国大道,也不知汉室宗亲有何贤良,只愿镇守河内,维持一地平安,足矣。”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